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我要做皇帝 >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节 合纵(3)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节 合纵(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邯郸的二月,微微有些寒冷。

朱文站在邯郸城头,眺望这飞廉之土注1。

朱文出生于明门。

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原君朱建。

朱建生时,曾经做过英布的谋主,力主不要反叛汉室。

后来英布覆灭,朱建来到长安,在吕后时期,曾经显赫一时。

因为,他的谋主变成了辟阳侯申食其

当年,朱建之母去世,辟阳侯申食其被陆贾说服,往税一百金注2,由此使得其他贵族列侯往税五百金。

朱建受此大恩,于是知恩图报,在申食其被惠帝逮住小辫子要处死的,连吕后都不敢出手援救注3。

结果是朱建出手,出钱买通和说通了惠帝的宠臣闳籍孺,这才让申食其死里逃生。

从此之后,申食其就将朱建引为心腹,几乎事事听从。

但,可惜,此后风云突变。

吕后驾崩后,原本如日中天的吕氏外戚一夕覆灭,诸侯大臣共迎太宗自代国入主宗庙。

秋后算账的时间来了。

哪怕是申食其听从朱建之谋,闭门不出,谨小慎微,但也依旧难逃淮南厉王的一锤之击

而作为淮南厉王的长兄,太宗皇帝在淮南厉王锤杀申食其后,非但没有追究他的罪过,反而为他擦屁股,下令官吏逮捕所有辟阳侯的家臣和客人,其中就包括了朱建。

在逮捕的官吏上门之前,朱建就选择自杀,以避免祸及家人。

而朱文,是朱建晚年所生的儿子。

今年才四十岁,正是一个学者最鼎盛和精力最强盛的时期。

“吾闻长安天子欲于石渠阁,召集天下诸子百家,共论国事”朱文对着站在城头一角的一位贵族说道:“君为谷梁之长者,不知可有谋划”

那人微微一笑,抚着髯须说道:“朱子急躁了”

朱文却是垂头一笑,他如何不急

自古以来,天子就是万物之主宰,万事之仲裁者。

而如今,无论是他所在荀子学派,还是对方的谷梁学派,其实,都非官方的经传。

以至于,历次考举,涉及到的荀子学派和谷梁的题目,都少之又少。

甚至有时候根本没有

这就是话语权缺失带来的弊端。

而如今天子要召开石渠阁会议,与诸子百家共商国事。

只要不傻的人,基本都可以判定这次,肯定会涉及诸子百家都共同关心和相互争论的许多问题。

譬如说义利之争。

譬如说,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甚至于,谁才是正统,谁是旁系,谁又是异端邪说这样关系着学派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

谁敢不重视谁又不忐忑

本来,朱文和他的荀子学派,是看不上谷梁派的。

觉得谷梁太过娘娘腔。

然而,现在公羊派如日中天,几乎主宰了儒门的沉浮。

倘若大家不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强大的公羊派,恐怕这次石渠阁,会得出许多大家都不想看到的结论。

而对荀子学派来说,最担忧的莫过于天子亲自裁定人性本善

这就太可怕了

因为,人性本恶,就是荀子学派的立生之基立命之本

这个被否定,荀子学派恐怕就算不消亡,也要衰弱数十年

而当今天子是肯定有能力也有权力做到这样的事情的。

因为,他是天下公认的圣王,是三王之后又一个自证天命的至尊。

同时,他还掌握着考举这样的大杀器。

在这样的局面下,天子说某某学派是异端,那就一定会被天下人视为异端

就像去岁的狄山一案,牵连甚广。

谷梁受到沉重打击,仅仅三月之内,就流失了数百弟子门徒。

要不是这位及时反应过来,与狄山切割,恐怕谷梁派现在已经一蹶不振。

而谷梁的衰落,给了荀子学派大好的机会,让荀子学派在这燕赵大地,一下子就兴盛起来。

甚至还第一次进入邯郸城,在邯郸开了一个学苑,收了百余弟子。

不过,也不仅仅一个荀子学派从此事之中收益。

除了荀子学派外,燕赵本土的韩诗派,也迅速崛起和壮大。

韩诗派,不是韩国的诗经流派。

这个名字,是来源其创始人,太宗时的诗经博士,如今天下知名的名宿,大名鼎鼎的韩子,韩婴

韩婴在学术成就上的造诣,甚至堪称当世儒门第一人。

他是孟子和荀子思想和学术的集大成者。

他第一个创造性的将先秦诸子皆以诗经明事,改成了以事证诗。

从这一点上,无论是今天的胡毋生和董仲舒的春秋注我与我注春秋,都是偷师于韩婴。

除此之外,他和他的韩诗派,还是如今燕赵地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大学派。

邯郸城里的邯郸学苑,既是他的道场。

邯郸学苑之中,有门徒一千五百人,其中甚至不乏列侯外戚子弟。

传说,甚至丞相周亚夫有一个庶子,也入读在此

在整个汉家北方,除了公羊派,就是韩诗派目前威势最大,门徒最多,同时掌握的话语权最大。

当今天子甚至曾经四次遣使来到邯郸,给韩子祝寿。

甚至,当今天子还曾经亲自派遣自己的亲信心腹,也就是虎贲卫都尉奉车都尉剧孟,来到邯郸,为韩子送上象征弟子拜师礼的大雁和束宥。

其礼遇之隆,甚至在整个儒家内部都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传说之中,当今天子案头,有三本书,永远不会变化。

第一本是洪范这是当今天子每日必定要看一遍的书籍。

第二本是尚书,这是当今天子休闲时爱看的书籍。

而第三本,就是韩婴所著的诗经集解在坊间被称为韩诗讲义。

据说,天子对此书,甚为喜爱,曾经言道:“仲尼之后,能传诗书者,子夏也,子夏亡,孟子也,孟子亡,荀子也,荀子之后,韩子也”

其推崇之高,让人瞠目结舌。

若非韩婴老先生近年来腿脚不便,恐怕早已经被安车驷马,请到长安,出任太学山长了。

即使如此,韩子的弟子贲生也因此成为了太学讲师,是目前太学中最年轻,资历最浅的一位年仅三十五岁

朱文代表的荀子学派与对方所代表的谷梁学派来此,也是为了拜访这位学术大家。

道理呢,也很简单。

如今,天下诸子百家,各有所长。

而儒家力量最强,人数最多。

但,长期以来,先是鲁儒后是公羊,主宰着儒门的大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