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我要做皇帝 > 第一千零一节 资本、权贵与学派

第一千零一节 资本、权贵与学派(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御史大夫晁错的忽然离开,让许多人都长出了一口气。

尤其是陈嬌。

“晁错的车驾,已经确定离开浿水了”陈嬌问着自己的一个狗腿子。

“回禀君候,小的亲眼所见,御史大夫的车驾与节杖,驶入了浿桥”那狗腿子答道。

“哦”陈嬌拍拍胸脯:“下去领赏吧”

晁错的离开,让陈嬌将提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要是晁错再这么的在这里待下去。

就算啥事也不干,陈嬌都会疯了。

“来人”微微思虑片刻后,陈嬌叫来一个自己的亲信家臣,对他道:“持我之拜帖,送五百倭奴,钱两千万,给平壤学苑山长伍公,就说:不才末学后进陈嬌,仰慕伍公大贤,愿长拜门下,以为老师,区区薄礼,略表心意”

“诺”那家臣领命而去。

做完这个事情,陈嬌也是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他,早已经不是四年前那个二世祖了。

常年在海上行走,与天地搏斗,见证了大海的波云诡异,看到了生命脆弱与财富暴涨之经过。

再兼之在这安东与他大哥陈须勾心斗角,彼此竞争。

他早已经学会了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官僚,怎么当一个优秀的奸商,如何成为一个安全的贵族。

而此番的变故,在吓的他魂不守舍的同时,更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钱再多,身份再尊贵,背景再硬扎,也需要一个发声筒,一个士林舆论中帮他摇旗呐喊,擂鼓助威,甚至保驾护航的群体。

此番之事,如不是伍被和他背后的平壤学苑千余士子大声疾呼,奋力奔走,游说着朝鲜上下,鼓动着朝鲜君刘明。

他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过关

怕是不死也要脱一层皮

没有贵族愿意自己的大名被御史大夫惦记上

大汉御史大夫,那可是受命于天子,颁领诏命,总监天下郡国,弹劾不法,督查百官的巨头

而晁错,更是出了名的硬骨头

从他登上政坛开始,就是以胆子大,敢任事著称

经过了此事,让陈嬌充分意识到了舆论和士林话语权的重要性

资本,终于觉醒了它的第一个特征。

它必然会寻求在舆论界和学术界的盟友

这也是它想要生存和发展的必须条件。

想要发展壮大它必须先欺骗百姓,营造一个看似良好的形象。

长安。

已是七月中旬。

新一次的考举,正进行到最后的关头。

全天下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就连刘彻也回到长安,准备接见最后的胜利者。

“台候老朽,上书乞骸骨归故里,南越王太孙需要一个新的大臣,前往教导”未央宫里,刘彻召集自己的亲信们,商讨着人事任免。

台候梅绢,是现在汉室的南越政策的中流砥柱。

梅绢是越王之后,是越人中的英雄。

更难得的是,他还是忠心耿耿的汉家战将。

过去数十年中,以他的地位和背景以及在越人中的威望,梅绢其实随时可以学习赵佗、无诸,裂地为王,建诸国家。

他所控制和负责台岭地区的地形和地理,也很适合割据。

但梅绢从未选择如此。

他不仅仅自己不割据,还反对自己的部下和子嗣们的割据企图。

无论长安的天子是刘邦,还是刘盈、刘恒、刘启、刘彻。

他都忠心耿耿的履行了自己当年对刘邦的誓言:但使臣在一日,则横浦永为汉塞。

数十年来,梅绢统帅着他的子弟、部众和士卒,牢牢的扼守住了横浦关,还利用自己的威望,多次挫败了南越和闽越企图颠覆横浦受汉控制的阴谋。

等到刘彻即位,汉家国力大增,东海内附,南越请内臣,闽越也恭顺后。

刘彻任命梅绢为南越王太孙太傅,派他持节镇守南越国都番禹,代表中国天子,督促南越君臣用汉制,行汉礼。

两年来,功勋卓著,足可名载青史,永为后人祭祀。

但,可惜,跟大多数英雄一样。

时光,总会毫不留情的将他们推向死亡。

梅绢今年已经将近八十岁了

这个当年率军与吴苪一起反秦,与刘邦在蓝田并肩作战的越人英雄,已经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迟暮。

他在给刘彻的乞骸骨诏书中说:老臣近来神昏眼花,视物模糊,尤不能常坐久视且夫游子悲故乡,臣近来常常思念横浦之田园,愿乞骸骨,以归故里

刘彻自然不能阻止一个思念家乡的老臣,希望回归故里,与先祖同在的愿望。

所以,他已经批准了梅绢告老归乡。

同时,还下诏,更封梅绢为梅候,横浦更为梅关,台岭为梅岭,其水为梅水,其溪为梅溪。

这是汉室天子对一个大臣前所未有的嘉奖和厚遇。

以其封地、山水和关塞,尽为臣姓而名之。

哪怕是萧何曹参,也没有这样的待遇

但,梅绢值得这样的厚赏。

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梅绢,在刘彻看来,就是这样的人物。

他在世之时,仿佛默默无闻。

但,却为汉家,守住和保住了进出三越,控制和影响三越的关塞。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三越始终没能真正割据,并且受到中国控制,这就是梅绢功勋的最大证明

梅绢既去,那么接任者就很重要了。

这个人必须能继承梅绢的位置,继续推进南越王国与中国的同化。

同时他还得镇得住场子。

让南越君臣心服。

这样的人,现在的天下很少。

“要是刘敬还活着就好了”刘彻也不得不感慨一声。

若刘敬在,以他对南越君臣和南越国政的了解,确实是可以接班。

哪怕陆贾还活着,刘彻也不必如此头疼。

没办法,南越的事情,好不容易上了正规。

刘彻可不希望冒出一个二货,将它搞砸了。

选来选去,最终,刘彻选择了江都国丞相袁盎。

只是,袁盎愿不愿意去南越国

这还真是个未知数。

讲道理的话,袁盎曾经官至太仆,列为九卿。

现在被踢去江都,已经算是贬嫡了。

再外放南越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再往外推,那就是厌弃和嫌烦了。

向来爱惜名声的袁盎能不能接受

这可是个大问题。

但,刘彻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当即就下令,道:“朕意以江都王相盎为南越王太孙太傅,兼任南越国监国大使,赐节杖印绶”

袁盎要是不去,正好周亚夫现在在齐鲁,让周亚夫去做袁盎的工作好了。

比起南越之事。

长安的问题,显然更加迫切。

跟梅绢一样,内史田叔公,也终于撑不下去了。

今年以来,田叔在内史衙门视政的时间,加起来也才半个月。

便是太学那边,其实,田叔也不怎么管事了。

毕竟,他年纪太大了。

不过,田叔能帮刘彻拖到今天,已经是大功告成了。

今天,昔日曾经庞大的内史衙门,已经被分裂为四个互不统属的衙门。

他们分别掌管长安、关东、关西,以及即将被划归为关中的新安等八县。

他们现在所欠缺的,实际上,只是一个名称而已。

但,这不是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假如刘彻想要他们现在就脱离内史,很简单,一个诏书就可以了。

但,肢解内史容易。

内史衙门分裂为四个部分后,四个互不统属的衙门之间的协调以及治安联防问题,却立刻就凸显出来了。

以前内史在的时候,关中人犯罪,不管逃到哪里,除非背景通天,逃出关外,否则,插翅也难飞。

但现在,四个互不统属的官衙,彼此内部虽然干事很积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