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我要做皇帝 > 第八百九十七节 租船(1)【求月票】

第八百九十七节 租船(1)【求月票】(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未央宫想要东宫太皇太后不敢干政

那东宫怎么才会不敢干政

当然是要出一个大篓子。

甚至是出一个大丑闻

以此为由,让东宫从此不敢再干涉国家政务

就像当年,太宗皇帝逼死郅候薄昭。

从那以后,整个太宗朝,所有的外戚,全部变成了乖孩子,人人噤若寒蝉,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

乃至于,当如今的太皇太后,寻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胞弟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贵族和大臣们打着教育的旗号,对着窦氏兄弟指手画脚。

窦长君到死也不能封侯。

太宗于是成为了那个言出法随,口含天宪的天子。

假如不是晚年栽在了新恒平身上,几乎就是全无污点的圣人。

当今天子号称太宗指定隔代继承人,安能不学其祖父故技

一念及此,袁盎就已经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他看着自己眼前的这位江都王。

江都王想当赵王

这就是他可以利用和突破的地方

“大王无须忧愁”袁盎笑着道:“当今陛下待大王,如先帝之于梁王,如国之佐也且夫大王仁德恭孝,天下皆知,或许,陛下长久不定邯郸之主,乃是特意等候大王立下功勋,为大王而留之”

袁盎可不管自己说的话是否属实。

他现在只要忽悠住眼前的这个年轻的江都王就可以了。

刘阏闻言,似乎也被袁盎的言论所打动,他喜不自胜的道:“若果如公之言,寡人能得王赵国,必有重谢”

但随即,他又消沉了下来。

这功勋,可不好立

尤其是他的这个江都国,地处大江下游。

本来,周围还有东鸥这样的小受可以调、教。

但奈何如今东鸥已然变成了东海郡。

据说,再过几年就要变成东海君的封地。

当然了,现在,这个东海郡还是一个依附在江都国之上的附庸。

其境内的官员、士绅甚至地主,都是从江都迁徙过去的。

正是因为有了东海郡,江都才能实现消灭乞丐这一伟大政绩:当年,张释之为江都国丞相,在风灾过后,既下令禁绝乞丐。

理由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以不息。

乞丐这样的群体,有手有脚,却不去劳动。

简直是违反了先王的教诲,对不住祖宗神明。

必须进行改造

怎么改造

当然是发现一个抓一个,然后统统用皮鞭和刀剑,押着去东海郡开垦土地,营做作坊。

而江都国的新兴地主阶级,对此是四肢都举起来赞同的。

他们早就对廉价劳动力,充满了饥渴。

于是,在他们的配合下,整个江都现在别说是乞丐了。

就是无业流民都很少了。

地方上的游侠不是北上去了怀化,就是被吓得逃到了齐鲁。

如今的东海郡,主要在当地开发的人,就是地主们的佃农以及官府押去强制进行劳作的乞丐、游侠等末业之民。

因为此事,加上当年风灾的处置得当。

张释之在江都获得了万民拥戴。

尽管他如今已经病逝,但他的祠堂和祭祀,却已经遍及全吴。

而对刘阏来说,东鸥变成了东海郡。

这意味着他失去了一个可以轻松攻略,获取功勋之地。

剩下的闽越和南越,则体积有些大,难以下嘴。

何况,他们现在也乖巧的很。

没看到现在在这广陵江上的船舶吗

不是南下去南越的,就是去闽越的。

中国的稻米、布帛、铁器和丝绸以及茶叶,源源不断的输入闽越和南越,解决了这两国的许多问题。

而来自南越和闽越的甘蔗糖、象牙、香料以及珍珠等产品,则源源不断的通过长沙和江都,流向中国腹地。

现在,闽越和南越,都已经放弃了自己铸钱,改而用长安铸造的五铢钱作为货币。

而这也意味着,南越和闽越在事实上开始从经济上接受中国的统治。

南越如今甚至连军队调动,都开始通过长沙国,向长安报备了。

南方看样子是打不起来了。

刘阏想着这些事情,也不由得闷闷不乐。

好在,他并非仅仅只有开疆拓土,才能赢取自己皇帝哥哥的欢心。

“太傅可知,今日寡人出巡,所为何事”刘阏得意洋洋的昂着头说道。

“必然是广陵造船厂”袁盎在心里说道。

江都上下谁不知道,这位大王隔三差五,就要往广陵城外百里的江边造船厂跑

那个造船厂原本是旧吴之时,吴王刘濞营建的一个大船厂。

巅峰之时,每年有三千船匠在其中工作。

生产着包括巨型楼船在内的许多战舰。

刘濞覆灭后,汉军南下,这个造船厂被汉军接管。

随后,江都王就国广陵,他来到广陵城即位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那个造船厂视察。

从那以后,这个造船厂就成为了江都最神秘的地方。

许多人只有耳闻,却不曾亲眼目睹过船厂内的盛况。

袁盎来到广陵城也有数月了。

但是,却也从未亲眼见过那个造船厂的模样。

因为,当地已经成为了军事禁区。

汉军在船厂周围设立了哨卡,禁止一切闲杂人等靠近。

就连他这个江都王太傅,曾经私下驱车前往,都被拦在了门口。

汉军丘八大爷们的脾气,向来暴躁的很。

没有命令和公文,别说是什么两千石了。

丞相也得在门外吃瘪。

不过,袁盎到底是袁盎。

知己满天下,好友遍四海,这可不是吹牛。

虽然进不去,但他却有着许多关系和渠道,能知道这个船厂到底在干嘛。

综合许多消息,袁盎知道,这个船厂里,有着整个汉室最好的船匠。

楚国,旧吴、齐鲁等王国之中的知名船匠,几乎都被集中到了这里。

足足有超过五千人的船匠和工人,在此日夜不休的建造和设计着船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