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走进修仙 > 第1084节

第1084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立刻针对某篇论文写出驳论,恐怕也就是算学领域少数天才的特权。

但另王崎欣慰的是,终究还是有自己希望的内容。

比如,范畴论。

从一个具体例子,比如说“实数”,从这个例子出发,去引导出一个“抽象结构”,例如“拓扑域”,那个这个“抽象结构”确实保留了“例子”的一些重要性质,但也势必会抛弃“例子”之中的另一些性质。只有在例外状况下,一个结构才会只描述一个“例子”——也就是这个“结构”能偶完备描述的唯一例子。

但是当一个抽象结构像常见的那样,可以容纳千千万万个不同的具体例子,我们又专注于“抽象结构”本身,也就是诸多例子的共同特色上,就会让诸多具体例子的个性模煳不清。

掌握万事万象、万千具体的法门,在于将“抽象”的过程倒过来思考,即某一类型结构所有有可能的粒子的“类”,再加上保持这种“结构”的所有函数。

这就是数学上“范畴”的概念。

“类”的概念,便是格罗滕迪克k理论的“k”之所在。

而相关的东西,王崎便在地底利用心想事成所给予的灵感爆发性,写出了自己形式的“类别论”。

虽然过程显得有些跳跃。

而这也正是弦论的基石之一,是王崎元神法的根源。

弦论确实几近乎玄,但却是现阶段“最不可能犯错”的理论——弦论那比烟海更浩渺、比宇宙原子数更大的可能性总数当中,总会由“真实”存在。

这也是王崎选择它作为元神法的理由。

而范畴论,则是布尔巴基学派工作的自然补充。

其中王崎最看好的一篇,主笔与第一作者是魏沧。看起来,“基派”也确实是走上了正轨。即使王崎必须离开神州,也能走下去。

王崎又仔细看了看,却没有发现其他论文的作者有塞缪尔·艾伦贝尔和桑德斯·麦克莱恩同位体的迹象。【此二人为地球历史上范畴论先驱。其中,塞缪尔·艾伦贝尔也是布尔巴基学派之中唯一一个非法国籍学者。1986年,艾伦贝尔获得沃尔夫奖】。

在今法体系之中,“修为”与“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直接关联。学术水平高的,必然是大修,是长生者。而元神法与人族特殊的契合性,又使得极少数修士可以以一个龙族惊诧的速度登仙。

但是天赋终归是有差别的。而先天的修仙天赋,同样也会微弱的影响这个速度。

近年来也有不少新晋的逍遥,实际上是当年缥缈宫、万法门黄金时代逍遥的同辈,与不准道人、苍生国手等人同时出生。

并非是这批逍遥修士天赋低,而是那一批,根本没有作为参考的意义。

而王崎也不能强行记住前世所有科学家的名单。

倒不如说,在人族体系之下,逍遥修士并不那么罕见。

这么说吧,如果元神法体系下,“逍遥”这个长生果位,需要“诺贝尔奖或同等奖项级别”的研究天赋,那么……这个标准,似乎也没那么苛刻?

世界顶尖大学,没个接近三位数的诺奖获得者任职,那出校门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而就算刨除文学奖、和平奖这两个逗逼,只算自然科学。

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就有二十四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菲尔茨奖,沃尔夫奖之类的自然科学领域奖项得主,都在以一个恒定的速度递增。

至于有诺奖同级别研究成果,却没有获奖的科学家,就更多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平均、差距与最强

王崎前世就听说过一个都市传说。据说,每年十月份开始,美国/西欧就会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开始产生情绪急躁、胸闷气短、心情苦闷的症状。视学科不同,这种神秘现象会一直持续到斯德哥尔摩时间十月的三日十一点三十分【生物学或医学】、四日的十一点四十五分【物理学】、五日的十一点四十五分【化学】或十日的十一点整【经济学及部分应用数学】,并在第二年复发。

究其原因……毕竟,“德高望重”便几乎是“年事已高”的代名词了。

而诺贝尔奖是不发给死人的。哪怕在公布前就已经内定是你了,只要你在斯德哥尔摩时间三日十一点三十分、四日的十一点四十五分、五日的十一点四十五分或十日的十一点整之前意外身亡,那就……对不起了。

老教授们却等不得几年了。

当然,这种事还没有发生过。但规则上来说就是这样的。

这有可能是段子,但当然也有可能确实存在这种现象。

一小撮学者,凭着最纯粹的美学追求与爱,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这一小撮人也不介意顺路收获一些名利。

倒不如说,这才是人之常情。

如果将“学术”这个圈子,将“科研共同体”比作一个大型网游,那么诺奖就像是一个成就了。这个成就必须在一个叫做“瑞典学术圈”的副本里才能刷出来。而这个游戏,八十九级升九十级是需要消耗稀有道具的。“瑞典”这个副本也是少数掉落这种道具的副本之一。

八十九级的职业玩家,确实有可能用微操、意识、运气干翻九十多级的玩家。但是,如果不入九十级的门槛,那么那些标注着“九十级以上”的副本,他们就进不了,那些顶级副本的掉落,自然也就无法取得。

更响亮的名声、更广的人脉,当然,还有更多的经费。

“诺贝尔”这个副本boss,确实是八十九级升九十级的最佳途径之一了。

至于满级全橙装的大佬,则又是一个境界了。

爱因斯坦一生诸多成就,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却是最不起眼的“光电效应”。

而因为八卦风评被害的杨振宁,同样是以这辈子诸多工作之中比最不起眼的那个拿到诺奖。

满级全橙装的大佬,也不介意自己自己成就栏里多点亮一个图标。

尽管他们早就不需要这样一个奖章证明自己了,但是,多个收藏品也不错不是?

实际上,给这些大佬奖项,却也不单纯是给大佬递茶了。

诺贝尔奖作为“最权威”的奖项,自然是需要将奖章与奖金给最牛的牛人的。

现在,明眼人都知道谁是世界第一,谁是业界领袖,但是诺贝尔奖却不给他颁奖,对于诺贝尔奖本身的威信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