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人人都爱马文才 > 第593节

第593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东宫的明德殿里,东宫一干官员也在讨论这件事。

“殿下,这件事,从头到尾看起来都十分诡异。”

东宫太子舍人张瓒眼皮子一直在跳,总觉得有什么大事要发生,“陛下这时候又是出家、又是要赎身钱,像是对佛门……”

他没敢妄议,而是把“不怀好意”几个字咽了下去。

“傅翙会开城门也是颇多疑点。这人性格谨慎老练,并不是会被愤怒冲昏头脑的人,傅家高门望族,哪里差这一年的俸禄,值得他为北府军开门?”

太子詹事王筠也附和道,“这看起来倒像是一场针对佛门的阴谋。”

东宫中很多佛门信徒,最不希望事情演变成这样,所以才一出事就怂恿三皇子下令抓人,平复事端。

但此事的恶果已经显现了,如果不能除去“首恶”震慑有心之人的话,就怕各地流寇、乱民都纷纷效法、骚扰佛寺。

三皇子萧纲没有开口,也在思索此事之中的蹊跷。

他好歹也是在皇帝和东宫身边长大的,不至于这么点疑点都看不出。

父皇刚出家的时候,他就派人去追那位据说是“点化”了父皇的达摩禅师了,只是他速度太快,一时半会追他的人还没有回来。

“现在就怕,是因为昭明太子的事情,让陛下迁怒与佛门,想要毁坏佛门多年来的声誉。”

东宫学士刘孝绰一家都信佛,供奉着光宅寺,此时也是义愤填膺,“昭明太子的死是个意外,怎么能算在佛门的头上?!”

提到兄长的死,三皇子心中一刺,面色也沉了下来。

几个臣子拉了拉刘孝绰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就在这个时候,之前派东宫两卫抓了北府军和傅翙的东宫卫率将军走了过来,悄悄在三皇子萧纲耳边说了些什么。

萧纲一愣,不敢置信道:“他真这么说?”

“千真万切,他现在就在外面。”

东宫卫也很诧异,哪里敢搬弄是非。

“殿下,怎么?”

一群东宫官员好奇地问。

“北府军首领刘第见事情闹大,没经住审问,直接供认了此事是父皇和几位大臣们共同谋划,他只是受指使听命行事的……”

萧纲虽然隐隐也猜到了一点,但没想到还有别的大臣参与其中。

那刘第大概是觉得萧纲是皇帝的儿子,加上此事本来就是为国效力,见这事闹大了害怕,便没忍住,将实情说了。

东宫官员心中又惊又喜,连忙召了刘第来问。

事已至此,北府军将军刘第自然不会再有隐瞒,一五一十将皇帝想如何激化僧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逼迫僧人还俗、获得大量人口,如何通过“抑佛”获取佛门的土地和财富、充斥国库,如何借“赎身钱”废除旧钱,以供来年推行新钱等等都说了。

赎身钱暂且不提,前面两种意图一说,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太子喜欢重用高门士族,也喜欢征召“乡野遗贤”,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没有时间从头培养人才,希望能用的都是立刻可以用的,出身高贵能得到良好教育的高门士族往往就能选拔出得用的人才。

即便是乡野遗贤,也不是真的白身,而是如同祝英台这样从各地豪族、望门之中选拔的人才,所以在这儿站着的东宫官员,大多不是家族显赫,就是实力强横。

除此之外,他们很多人都有个共同点,便是信佛。

借助和佛门的良好关系,他们之中亦有将家中“闲田”托付给寺庙作为寺产,以避免荫户庄客交税的;

还有的家中和寺庙有过合作,在灾年或粮价高涨时用粮食放贷,敛取大量财富的;

有些家中的子弟甚至干脆就是寺庙的主持,由家族出资“建庙”,借寺庙积攒土地和“僧只户”,实际都是家产。

听说皇帝要“抑佛”,这些人大为震动,简直在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萧纲出身富贵,自然不知道信佛还有这些“好处”,只以为这些使君们信仰佛门无法接受,还好生安慰:

“父皇亦信仰佛祖,只是为了清理那些不法僧众而已,诸位爱卿不必惊慌。”

怎么能不惊慌?

他们就是那群“不法僧众”啊!

“只是孤还是不懂,如今国库充盈,为何父皇需要收拢那么多的人口?”

要收回田地也能理解,但是要僧人还俗、甚至让僧只户去耕种新收的良田,就难以理解了。

魏国在打仗,本来就有大量流民涌入,而梁国最富裕的荆楚一带与会稽诸郡都是鱼米之乡,目前国家承平,还不至于缺粮。

刘第也参与了和皇帝的密谋,知道皇帝有意在这次动乱后立萧纲为储君,甚至准备将安抚百姓和佛门的事情交由这位皇子去做。

何况皇帝对宗室子弟尤其是皇子们十分溺爱,他根本就生不出忤逆萧纲的心思,怕他秋后算账。

所以他对萧纲有意讨好,但有所问,知无不言。

“听陛下的意思,是为了大举北伐、支援白袍军做准备。”

第516章 翻云覆雨

如果皇帝是因为太子死了而有意报复佛门,三皇子萧纲无论如何也不会跟自己的父亲对着干。

如果是忠臣义士不满佛门挟持皇帝敛财,三皇子萧纲也无论如何都不会寒了忠臣义士之心。

可现在这针对佛门的阴谋,不是为了报复,不是为了义愤,是为了北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