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人人都爱马文才 > 第522节

第522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448章 戏精本精

北海王有异动是大事,何况元冠受不似他父亲是个草包, 一举一动皆有原因, 马文才心怀疑惑却也不能擅专, 便悄悄唤了陈庆之过来。

陈庆之在徐州之战中一战成名,白袍军也立下了赫赫的战功,虽然后来因为萧综被掠徐州战果没有留存,但陈庆之展露出的大局观和战术素养却让马文才也甚为敬服。

面对萧宝夤这样的宿将,马文才需要陈庆之这样的老师指点迷津。

陈庆之深夜被唤醒,知道是出了事, 悄然无声的入了马文才的帐中, 听完了军中探子的回报,也陷入了深思之中。

北海王元颢父子南下原本就是投奔萧宝夤的, 只不过半路上暴露了行踪结果被钟离的曹仲景将军俘虏了, 不得不改换目的地前往建康,后面借兵回返也只是顺势而为。

然而如今既然梁国已经签订了盟约、借了兵,甚至已经出发了,只要元冠受脑子没坏, 就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动什么其他念头, 否则他们人还没有出国境,又是敌众我寡,一旦撕破脸必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趋吉避祸是人的天性, 陈庆之也想不出北海王为什么会向萧宝夤递出私信, 还用这种偷偷摸摸的方式。

“佛念, 你是从什么时候发现他不对的?”

陈庆之脑子动得很快, 一下子就抓住了症结。

“昨日登船时,他对着运兵的船只满额大汗,我好奇问之,却被几句话搪塞了过去,我那时便觉得不太对。”

马文才回想着,又说:“起初我以为他是想起北海王元颢落水溺亡的事情,可后来见他在船上却再无异样,便留了个心,让人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是不是我们准备太过充分,让元冠受起了忌惮之心,怕我们到了魏国过河拆桥?”

陈庆之再怎么聪慧也想不到任城王和六镇起兵头上,只能尽量根据现实猜测:“所以干脆留条后路,让萧宝夤随时接应?”

寿阳直抵南境,屯兵十万,这几年魏国境内不太平,各地豪酋强族都在造反,关陇道路四处断绝,萧宝夤接受过好几次朝廷的任命出兵剿匪、征讨逆贼,保证粮道和商路不至于中断,这几年也是兵将疲惫,每战之后便要修生养息好一阵子。

尔朱氏入主洛阳后,萧宝夤一直持观望态度,没有急着上表拥立哪位皇帝,他手握大军又节度着西、南两道的兵马,即使是只手遮天的尔朱军阀也只是以安抚为主,没有动他。

萧衍一直深深忌惮着萧宝夤,认为魏国之中,唯独他是心腹大患,然而儿子萧综流落魏国后“认祖归宗”,在魏国唯一的倚靠便是萧宝夤,这几年他也收敛起了对萧宝夤的敌意,先是在寿阳不远的马头城开放了互市,又提拔了萧宝夤在梁国的外甥褚向为互市司的长官。

这种态度上的转变,也使得魏国朝廷放心令萧宝夤率兵各处平乱,而不必担心南境有失,反倒是少帝死后,萧宝夤警戒着梁国趁虚而入,如今镇守要镇,不再轻易离开。

“元冠受想要左右逢源?”

马文才听完陈庆之的猜测后便嗤之以鼻,“他现在就是个烫手的石头,即使萧宝夤有反心,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大张旗鼓……”

“等等!”

陈庆之突然打断了马文才的话,原本还有些睡眼惺忪的表情突然一醒。

“早两年,萧宝夤确实不会急着展露野心抱负。他虽镇守边境,但关西、陇中、徐州各地皆有元魏宗室坐镇,粮草供应一应要靠朝廷,就连征兵都不能自主,但现在不同了……”

陈庆之望向马文才,凝重道:“洛阳动乱,宗室外逃,汝南王元悦、临淮王元彧、北青州刺史元世俊、南荆州刺史元志等魏宗室皆举州投降我国、逃离魏境,整个南边的防卫几乎崩溃,不但对我国毫无抵御之能,对萧宝夤也失去了钳制。”

“再加上因为互市,萧宝夤经营的诸城池都在对来往商队征收商税,私下必定也有经营,现在未必没有趁势而起的实力和念头。”

马文才也一直在注意边境的局势,陈庆之一加提点,他也明白过来。

“北海王父子就是看出萧宝夤正缺一个合适的举事名义,所以才千里南奔。因为萧宝夤是旧齐皇室,不可能得到魏人的支持,哪怕他举起勤王的名义,一旦朝中派出兵马接管他的人马,他也只能听从调令。”

他明白了北海王打得什么主意,脸色更冷。

“他倒是好思量,就是太不把我大梁看在眼里了!”

“对于元魏宗室来说,可能我们还不如萧宝夤这样的‘家臣’靠得住吧。”陈庆之也只能这样料想,苦笑道:

“然而我们现在也需要北海王这面大旗,若他生了异心,到了魏国便是他的故土,若他不能将白袍军当做唯一的倚仗,此去必有波折。”

“那就让他没了倚仗。”

马文才森然一笑,向着陈庆之附耳过去。

“我们可以这样……”

***

第二日一早,北海王惴惴不安地跟随白袍军拔营离开,一直关注着陈庆之和马文才方向的动静。

他仔细打量了好一会儿,也没发现两人有什么不对,拔营出动也如寻常一般有条不紊,心中松了口气,继而涌上心头的便是狂喜。

他们一路北上,将从钟离郡向北进入徐州,而后从梁郡进入司州、西进前往洛阳。

这条道路水系发达利于补给,而且白袍军中有一半是当年徐州之战中收编的魏兵,对徐州地界道路都熟悉,这是当初两方多次商议之后决定的路线,曾经推敲过无数次,甚至对沿路的城池、布防都推演过多次。

而马头郡就在离钟离不过半日距离的位置,只要他们一离开了钟离郡,北海王就准备率部伺机脱离队伍,赶往马头郡,乔扮成商人静候时机,等待萧宝夤的人马前来接应。

梁国人就算发觉他们丢了,也只会以为他们逃入了故国的徐州,哪里会猜到他们到了马头郡这种龙蛇混杂的地方躲避?

北海有十足的把握,只要萧宝夤见到了他的来使、收到了他许诺的信函,就一定会派人去接应他,为此,他送出的心腹是他培养多年的死士,就算信件没有送到,也不会有其他闪失。

现在看来,梁国人对他的侍卫里少了一人浑然不觉,只紧张着即将进入钟离、离开故土,他提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从昨日起压在心头的沉重轻松了不少,甚至有些沾沾自喜。

陈庆之老成持重、马文才阴险恶毒又有什么关系,他既然料敌先知,就绝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

接下来,只要小心和幕僚家臣谋划,商议好如何暗中逃离的路线与计划便是。

北海王有了清晰的方向,再看马文才和白袍军便没有那般慎重,也没有之前那么诚惶诚恐,见到花夭终于受不了再坐车,从马文才那里接了“大黑”准备骑马,他的心中涌起一阵不甘。

要不是当初他父王被青州和怀朔各地的乱军吓破了胆,非要杀了小任城王,不肯听从他的建议将他挟持,他们也不必落得这么仓惶的结局。

那时小任城王仓皇逃出,对自己的“堂伯”满是信任,只要挟持了他在手,任城王的旧部和葛荣的人马都会听令于他们父子,花夭这样的猛将也会是他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