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人人都爱马文才 > 第504节

第504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下所有人都如梦初醒般悟了,管理国库的几位大臣也不似之前那般情绪激烈,反倒若有所思。

在铁矿充足、铸币司每日都在开工的情况下,许多年来因为世族地主占有田庄荫庇人口而造成的国库税收枯竭终于有了起色,少府和大司农手里也开始有盈余所用,库存钱财让人欣喜,但仔细想想,如果铁钱不值钱了,那存着的就不是钱,只是大量堆积的废铁。

“那么多钱,难道就这么送了?”

但那么多钱,就这么送寺庙了,总让人不甘心,就这么屈服、还让皇帝涨了佛门的面子,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国耻。

“当然不是,先得停止再铸币,然后用官府的官钱去换回大量坏钱和私钱,最后以‘赎身’的名义交给同泰寺。最重要的是……”

傅歧肃然道:“这些钱一定要销毁了。重铸成佛像也好,变成农具也好,决不能再流入市集。”

“还有一种法子。”

谢举开玩笑般地开口,“如果现在有足够的铜可以给官府铸币,一旦铜钱流入市集,铁钱根本不会有人用了。”

傅歧说的即使能视线,也还是饮鸩止渴,铁的特性决定了它根本就是劣币,只有谢举说的办法才能拯救梁国快要崩塌的经济。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谢举只是玩笑,没人把这件事当回事,现在铜方面最大的收入反倒是从臣国朝贡体系和边关互市得来,要想有足够的铜,要么变出一座巨大的铜矿,要么干脆打下北魏……

又或者,学魏国的太武帝,直接灭佛,毁了所有的寺庙,将寺庙里的铜像融回铜块,铸造铜钱。

最后一种办法,对于刚刚皇帝父子两人都出了家的梁国来说,比天上掉下一座铜矿还不切实际。

站在门外的马文才,心头猛地一跳。

第429章 志同道合

谢举笑谈除非铜足够, 否则没办法解决现在的问题,所有人都当做笑话, 但马文才脑中却闪过无数念头。

铜矿当然不能凭空变出来, 铜的开采也不会是短期内就能大量获得的事情, 但如果只是让“钱”变得像是铜钱,却有很多办法。

祝英台这么多年来一直给他炼铜,虽然她一直对自己练出来的铜非常不满, 觉得练出来的铜杂质太多、周期又太长,但对于他这种外行来说,这些铜已经足够精纯, 而且因为不需要用到火,隐蔽性极强, 一直被马文才当做“神术”。

她炼铜的办法是挖上一个巨大的沟槽,用茅草铺底, 再把铁放入其中, 用她制作出的“胆水”一直浸泡,那些铁片表面就会出现铜粉。

这些铜粉被刮下来, 然后被放在炼炉里稍加炼制就成了铜块, 之后再引入胆水继续浸泡, 就能周而复始的不停获得新的铜粉,就如之前晶盆能凝结出的冰糖一般。

按照祝英台的说法,湿法炼铜最费工艺、最麻烦的地方是锻打铁薄片的过程, 因为同样重量的铁, 用薄铁片浸铜可增加铁的表面面积, 加大铁和胆水的接触面积,这样铁被充分浸泡,这样既能缩短炼铜时间,又可提高铜的产量。

原本锻打这样的铁片需要费火、费工、费时间,然而正因为梁国用的是铁钱,而铁钱是已经铸造好的铁薄片,这工艺里获得原材料这最费时费力的一环,反倒成了最容易的一项。

密密麻麻的铁钱铺满胆槽的底部,根本无需再耗费人力去锻造铁片,而且由于铁只是置换的材料,哪怕是最不值钱的坏钱、碎钱都能拿来作为材料,那种被刻意破坏、变薄的铁钱反倒是最好的导体。

国库里有堆积如山的“薄钱”,这些钱是被当做废钱收回来、准备重铸官钱的,马文才在黑市中,用几块铜块,就能换十几车的铁钱。

如今官钱的铸造如果真被中止,以后市面上的铁钱、尤其是坏铁钱就会越变越少,他的原材料也会越来越少。

傅歧和谢举的法子确实能解决梁国现在钱币过多的问题,可要是坏钱都流入寺庙了,他拿什么去炼铜?

于是精舍中一群大臣在商议着该用多少钱“赎”回马文才时,门外的马文才却在想着要怎么买回这些在外人看起来鸡肋一般的“坏钱”。

直到这事,他甚至有些感激太子居然弄出“剃度”这么一出来,如果不是太子釜底抽薪,大臣们就不会对皇帝回宫这件事这么急切,他也不会出现在这里,听到这一切,思索着对未来的对策。

他又庆幸祝英台上了茅山,如果祝英台不上茅山,以他们现有的人手和原材料,即使他吃下了这一批“铁钱”,也没有足够的场地和人手去消耗掉这批材料,胆水炼铜太要求场地和时间,很可能那些钱直到锈蚀烂在他手里,也没有用上,最后得不偿失。

马文才悄悄退出了精舍附近,趁谁也没注意到他,回了自己的居处。

他拿出纸笔,思索了一番,便在这座梁国最大的国寺之中……

给远在茅山上清派的“女冠”祝英台写信。

***

茅山。

“师尊,京中送来的消息,陛下去同泰寺出家了。”

陆修远手中捏着一封鸽信,并不敢进门,而是站在在门外,对丹房中的陶弘景、祝英台二人禀报。

祝英台此时正在为陶弘景演示如何炼制硫酸铜,这是湿法炼铜中最重要的材料,道士们称呼它为“曾青”,只不过道家说的“曾青”是天然的硫酸铜,而祝英台用的是人工合成的。

听到陆修远的话,祝英台吓了一跳。

“皇帝出家了?不会要禅位吧?”

马文才是天子近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萧衍吃马文才那一套,不代表继任者就能重用她。

陆修远刚刚接到京中的飞鸽传书,离皇帝出家不过一天时间,再多的情况也不清楚,只能将信递给自己的师父,而后恭敬地回答道:

“祝真人,目前只是知道陛下在同泰寺做了主持,并没有禅位的消息。”

接过信的陶弘景倒是一声长叹。

“陛下舍身佛门,佛门有了个皇帝和尚,声威将如日中天。英台在这时候封冠,也不知是喜是忧。”

祝英台放下手里的试管,倒更担心山下的同伴们有没有受到此事的牵连。

自祝英台上山、并向陶弘景证明了自己高超的化学技术并不是造假后,南方所有的道观、道山都收到了茅山的传书:

“茅山上清派祝英台得了紫虚元君魏华存的道统,在外历练期满,如今已证大道、回山加冠。茅山将于三月后的上元节在华阳峰召开‘加冠大典’,凡身在梁国、有道牒在身的道门弟子,需在三月之内回茅山参加大典,庆贺此事。”

“真人”并不是道家随意可用的称号,无论南北道门,“真人”都是道门最高的尊号,它代表着“真正觉悟之人”,真人者,体洞虚无,与道合真,同於自然,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如今北方道门在佛门的压迫下已经式微,寇谦之创立的天师道后继无人,已经几十年没出过“真人”,更别说“天师”;

而南方道门自魏夫人“登仙”后,近五十年来,公认的“真人”,也唯有陶弘景一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