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人人都爱马文才 > 第473节

第473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黑夜中等到火光的马文才和元法僧一起,由成景俊为先锋,率领着彭城的卫军,从魏营的北方杀入魏**营,与梁国来的援军在主帐汇合。

一场夜间的袭击战,重创魏国十万人马,粮草辎重全部被夺,魏军死伤惨重,虽然最后元鉴带着亲卫营拼杀逃脱,但根据马蹄等留下的痕迹推断,元鉴的亲卫营最后剩下的绝不足百人。

这一场战役,从一开始利而诱之、到后来乱而取之,简直像是教科书般的完美和严谨,根本看不出这样的计策和统筹,是出于一个从未领过军的中年文士之手。

出谋划策不难、以天时地利人和埋伏也不难,难的是陈庆之从未见过元鉴其人,却能通过别人的描述推测出他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更因为他在魏军中的威望、推断出一旦敌营混乱,所有士卒出于对主将的信任,不会就地进行反击,而是向主帐靠拢。

正是因为元鉴在军中的威望暴露了自己的位置,也使得他最后不得不仓惶逃脱,因为整个大营已经乱了,根本无法重新再统御起来。

战报是陈庆之亲自写的。

他本来就是萧衍在军中的主簿出身,本身文采就出众,又亲自制定、参与了此次的奇袭,这一封战报写的是观者无不欢喜鼓舞,可谓大快人心,梁帝萧衍更是直接拿着那封战报当成了“下酒菜”,喝了个酒酣耳热。

梁国对阵魏国,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的大胜了,更别说这一次是在魏国的领土上作战,又事关徐州的得失,而且主导的还是以二皇子萧综为首的梁**队,更是使人精神振奋。

战报到达的当日,皇帝就赐下了重重的赏赐,不但每个跟随萧综去支援彭城的将领都升了官阶,连陈庆之和马文才率领的护军都有了封赏,又下令封元法僧为侍中、司空,给他始安郡开国公的爵位,享受食邑五千户,召他入京。

为了振奋人心,也因为自己的儿子“争气”,萧衍每遇臣子便津津有味的谈论这封战报,于是很快的,关于这场大战的细节和作用也传扬了出去,百姓听闻梁国大胜、收归了徐州,无不欢欣鼓舞。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东宫就显得越发愁云惨雾。

实际上,就在陈庆之的战报送递回国之前,东宫就已经在焦头烂额了。

事情依然是和逝去的丁令光有关。

丁妃在宫中自尽,萧衍对她十分厌弃,不愿将她葬在自己的身边,要求太常寺为丁妃在皇陵边另选一块坟地安葬。

皇陵边的坟地亦是风水绝佳的宝地,大多被达官贵人所购,丁妃要在皇陵边安葬,就得出重金购买。

事情虽然是太常寺牵头,但买地的钱出在内监,负责购地和堪舆风水的内监宦官在勘查完了附近的地块后,为了贪图别人给予的高额回扣,向皇帝推荐了一块风水并不算上佳的地。

对于这样的结果,太子和其他几位皇子自然是不甘心的,多次进宫求情,太子甚至愿意自己出资为母亲更换坟地。

可惜一来萧衍爱面子,二来萧衍实在厌弃了丁令光,更换坟地的事情没有得到允许,最终太常寺还是依礼在这块地上安排安葬丁妃之事。

内监的管事宦官俞三伏推荐这地时,东宫便查出了拥有那块地的人家为什么要卖地:原来是有精通风水堪舆的术士看过后,得知那块地妨碍子孙后嗣,一旦亲眷葬在那里,墓主的直系血脉再不会得势,于是那个人家才以极低的价格,对外卖出这块皇陵边的地。

可惜此事木已成舟,即使是东宫太子之尊亦然不能更改,最后只好找到补全之法,在那坟地的东南角埋下压胜之物,乃是一个蜡鹅,增加了坟地里的阳气,以利太子,也破了风水上的困局。

本来这事也没什么,以东宫太子的地位,更改下自己母亲坟地的风水算不得出格,偏巧那几日萧衍的偏头痛发了,用了针石也不得好,便有人将太子厌祷之事揭发了。

萧衍精通儒、道、佛三教,对风水方术亦非常相信,得知此事后立刻将帮太子改变风水的道士抓来,在询问确有其事后毁去了压胜之物,并且杀了建议太子压胜的那个道士。

太子本就因为丁妃之死闷闷不乐,他的母亲为皇帝生儿育女,却连合葬的资格都没有,甚至只能用一块次等的坟地,结果丁妃还未下葬,他和通报的皇弟们就被皇帝下令一个月内禁止入宫中。

萧衍年岁本就不小了,寻常人家的老翁活到五十岁都很不容易,他身体还算强健,耳不聋眼不花。

然而即使是这样,太子却已经开始想着“大利子嗣”的事情。

举凡储君想要再进一步,除非是现任皇帝崩了,否则再无别想,太子对那位置如此在意,不由得萧衍多想。

再加上压胜之物一毁,他的头痛就好了,越发让他觉得这般压祷的真实目的是与他有关。

萧衍极少动怒,但这次是真的失望又伤心,他越是心疼儿子,就越觉得儿子们是在他心口上插刀子,此番是连儿子们见都不想见了。

可怜萧统一肚子冤屈要向自己的父皇申诉,可皇帝却对他避而不见、日益冷淡,再加上这次因为压胜之事杀了不少人,太子心中怀有内疚,宫中禁止太子本月入宫的诏令一下,萧统内外交迫之下,便病倒了。

等到萧综领着援军在彭城外大破魏军、取得大胜的战报传回朝中时,东宫里本应对此事有所应对,却因为萧统的病倒而群龙无首,显得越发狼狈。

“不能这样下去了。”

东宫属官之首的徐勉咬牙切齿道:“太子仁厚,对二皇子待之以诚,二皇子却屡屡刺谋帝位。之前小蔡氏之死、如今那个姓俞的宦官,背后都有二皇子的影子,要是再任他这样得意下去,怕是殿下储君之位不保。”

东宫诸臣脸色都有忧色,也明白徐勉说的后果并不是杞人忧天。

萧综虽无文治,但现在已经有了武功。

他和太子只差一岁,丁妃又从头到尾都没当过皇后,如今丁妃已去,吴贵人尚在,萧综有了这样的大功,他的生母也一定会得到封赏,说不定至此之后,后宫便会由她理事。

等到那时,萧综便会迅速壮大自身的力量,成为太子的劲敌。

东宫诸臣辅佐太子二十余年,俨然已经是另一个后备的朝堂班底,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这种事发生?

然而太子因为被皇帝冷淡之事闭门不出,更是拒绝了东宫属臣的拜见,在东宫十学士第三次求见太子被拒后,徐勉等人终于下定了决心。

“太子既然在病中,吾等为人臣子,便应主动为君分忧!”

第393章 觉醒之始

元法僧称帝, 为的就是名正言顺的交出徐州,萧衍的赏赐诏书一到, 他便连一刻都等不及的要把徐州献给梁国,赶紧离开魏国这块地。

经过徐州大捷这一役,元法僧十分肯定自己已经是魏国眼中的死敌了, 此番虽然侥幸得胜, 但只要他还留在这里一刻, 就觉得魏军随时会挥兵南下,万一城破, 到时候挫骨扬灰都是好的, 就怕生不如死。

梁军上下都知道这元法僧为什么急着入朝, 心里虽不屑, 面上却还要客客气气。派来的安抚使朱异完美的完成任务, 也急着一起入朝接受封赏, 谁知道徐州能在梁国手里撑几天?

万一人还没走徐州就换了个主,他的功劳也就飞了。

于是整个彭城的交接办的极为仓促,元法僧不但带走了自己嫡系人马, 还要迁徙彭城三千多年轻力壮的卫戍士兵做奴仆, 逼迫他们随之南渡。

照理说彭城既然归了梁国, 那彭城的守城士兵也就是梁国人了,就算为了防卫的安全迁徙也该是梁国安排官员来处理,断没有将这些人从平民充作奴役的道理, 但是二皇子萧综竟然就这么同意了。

若是以往, 马文才可能并不会有多少触动, 毕竟在本质上他和这些“贵人”没有什么不同,若换了他是元法僧,大约也会在彭城最精壮的男子里精挑细选,取最年轻力壮的三千人作为自己的奴隶,毕竟是要投奔他国的,自己手中没有力量,去了也只是给人轻贱。

可大概是因为亲眼目睹的缘故,原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心硬如铁的马文才却不得不承认,自己还不够心狠。

从彭城军中抽调出来的军队,精神紧绷地注视着不停涌来的人潮,而从街头排去一望看不到头的队伍,是像猪狗一样排队等着在额头上打烙印的人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