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人人都爱马文才 > 第448节

第448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王大夫高义!”

马文才顺理成章地赞叹了一番,王简身后的梁山伯递来感激之色。

若不是马文才刻意提起他们父子,王简也不见得会想起这番奏请。

御史台敢殿前奏对,本就已经掌握了不少线索,谢举得了梁山伯的士簿后也做过大量调查,两方一起使劲,这案情很快就有了进展。

只是这本账簿之中牵扯的人、事极杂,皇帝下令严查的意思是只要是伪造祖上官爵、冒认功勋和被滥授之人,一律剥夺官职,下狱调查,而账簿里大部分人都是外官,从京中出发夺官押解京中调查,一来一去时日颇长,一时得不出什么结果。

倒是那些兵器和刺王杀驾的刺客身份明晃晃在那,所以倒是萧宏其他的罪名先定了罪。

之前在殿上,萧宏已经愿意拿家财换自己的性命,皇帝本就在气头上,而皇子和大臣们齐齐发力,于是不等萧宏罪名被定下,诺大的临川王府就被抄了个干干净净的。

萧宏那几十间仓库被堆满了布、绢、丝、绵、漆、蜜、朱砂、黄屑等物,不计其数。另有库房百间,积钱三亿,至于那座私库,更是奇珍无数。

皇帝原本还对弟弟有着心痛之意,这些钱粮财帛被抄没后,不但内库充盈了,那些被皇帝没入国库的钱粮也足顶的上数年的赋税,一时朝中内外上下无不喜气洋洋,没有一个人再阻碍御史台办案,都恨不得查的再厉害些,将萧宏在外面的资产和庄园也都一并抄了才好。

临川王府被抄完了,皇帝便没有留萧宏在宫中,而是将他送回了临川王府幽禁。朝中不乏痛恨萧宏之人,有意侮辱与他,不将他幽禁在主院,而是关入了已经被烧成残垣断壁的游仙园废墟里。

可怜萧宏一辈子没有吃过苦,临了却被关在游仙园中,性命虽然无忧,可是游仙园上无片瓦遮顶、下无软絮铺垫。

更别说这里又是他心爱的小妾身陨之处,原本就内外交困,现在还触景生情,此时又是初冬季节,白日里萧宏觉得寒风阵阵,晚上觉得阴气森森,再加上不知道皇帝会不会饶了他这条命,又惧又怕,还没等那些冒认士籍的官员入京,就已经病倒了。

负责看管关押萧宏的官员也不敢让萧宏这么死了,只好将他转到游仙园里尚未烧毁的屋子里,又向宫中请示,请了御医来看。

只是萧宏之前沉迷酒色,身体原本就不是很好,再加上惊惧过度,寒气入体,这一场风寒越来越重,御医也不见得就愿意用心去治,拖着拖着,小病就变成了大病。

皇帝听到御医的回话,听说是风寒,以为是弟弟故意用苦肉计来求情,心中一硬,没有去看他。

皇帝的态度决定了萧宏的命运,那些看押萧宏的官员心中一松,照顾萧宏就更为疏忽,再加上各方都不想萧宏活命,等马文才从百忙之中想起那倒霉蛋萧宏时,传来的消息是萧宏已经病入膏肓了。

但此时马文才已经顾不上管这种事情,因为这段时间他不停来往于宫中与御史台,已经忙到不顾形象的地步。

萧宏那些账簿都是陈年旧账,有些罪人远在外地,有的罪人身有军职,对应不同的人,都要有不同的方法,有些要调兵捉拿,有些要用诏令诱其回京,这些都需要皇帝的谕令。

而出于私心,马文才并没有如御史台一般将心思放在怎么惩处冒名顶替之人上,而是着力与为被冒名的受害者要回原本的功勋名分。

不是每一个人都被灭了满门,也有落寞不得志的没有被下毒手,即使是死于非命的,也总有子孙后裔。

这些人被赐了士籍,哪怕是士族之中最低的“二品才堪”,那也是士族,子孙可受士门庇护,这些份位被人窃取,如今就该还给他们。

即使身死的,也该有所交代,方不枉丢了性命。

这一番举措,不但御史台感念其义,就连皇帝也对马文才十分赞赏。

年老之人最是念旧,如果马文才得居高位便指手画脚、得意忘形,怕是不出几日就被打回原形,可是他得了皇帝的信任,一不对临川王落井下石,二不对御史台横加干预,而是积极的弥补以往的错漏,这边让人高看起来。

也因为如此,弥补当年缺憾的圣旨以极快的速度频频发往地方,由各州大中正和司徒府亲自负责修正错误,而那些冤死之人,也都被赐了“义冢”,由当地官府负责重新修葺、订立碑文以作昭示。

梁新父子因为治水有功、为揭露真相而死,由皇帝亲自写了祭文,两人是二品才堪,又是县令,两人皆有谥号抬头,梁新是“义正”,梁山伯是“义忠”,这是要做碑文的。

马文才从宫中取了谥文出来,没有去找宣旨的黄门,而是径直去了御史台。

他见了梁山伯,将那两篇祭文递与梁山伯。

“我与陛下禀告了,说与‘梁山伯’有同门之谊,想趁外官入京空闲之时,亲自去一趟会稽,在坟前祭奠我这冤死的同门,陛下已经准了。”

萧衍知道梁山伯是梁新的独子,如今梁山伯已死,梁新等于绝嗣,也没有人再继承香火、坟前祝祷,难为马文才情深意重还记得此事,怕别人怠慢亲自去办,他自诩最是重情重义,自然是准了。

然而马文才其实只是怕萧宏在此期间死了,皇帝又心生悔意要迁怒与众臣,索性找了个由头,在这个关头离京回家一趟,安排点事情。

恰巧想起梁山伯大仇得报、梁新沉冤得雪,梁家虽然名义上“绝嗣”了,可梁新一生想要达到的“光宗耀祖”已经在死后如愿,他确实已经让这一支的梁氏入了士籍,虽然已经没人可以继承,但死后总不能留憾。

梁山伯不知马文才的心思,只以为他在为自己父子奔波,接过马文才手中的祭文时,已经是泪凝于睫、几不能语。

马文才有些不自在,微微偏过头,又说:

“我现在身份敏感,又得罪了临川王一系,陛下怕我出京有危险,让我多带些人手,你胆大心细,我找王大夫‘借’了你,陪我去一趟山阴。”

话已至此,梁山伯终于明白马文才为什么会把祭文给他,那千言万语无法诉之于口,只能长揖到地,以谢深恩。

“你不必如此。”

马文才将他一把扶起。

“往日你总如履薄冰、处处小心,既顾虑我与祝英台的身份,又在意我们的颜面,不予我们平辈论交,甚至是敬陪末座……”

马文才叹道:

“其实以我们的交情,早已经越过了这些身份,而你心中有道藩篱,一直无法自在。”

哪怕得了裴家庶子的身份,梁山伯依然有自卑之态,因为这身份,毕竟是假的。

他压低了声音,句句真情实意:

“如今沉冤得雪,你心中的顾虑也应该放开了。你根本不必与我们小心翼翼,因为你本就是二品才堪的士族之子,只不过这份封赏来的太迟。”

梁山伯似是已经呆了。

他直到今日才明白,马文才如此奔波周折,一心恢复所有蒙冤者的身份,究竟为的是什么。

“虽说现在你没法名正言顺地继承其父的余德,然以你的才德品性、功绩抱负,这些不过都是时间的事。”

马文才扶着梁山伯的手臂,一字一句。

“梁新能以功绩得品级,裴山为何不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