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人人都爱马文才 > 第363节

第363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这些都是我要抄的……?”

“这只是第一间屋子,后面还有四间,都是您要抄的。”

听说还有四间,祝英台呆若木鸡地仰起头,看着屋内密密麻麻的经卷书本,脑子里突然响起一首bgm。

从天到地,从地到天,天上地下多么壮观,多么壮观,啦啦啦啦啦……

啦个头啊,摔!

我还是乖乖去嫁人吧!

第284章 作文精选

祝英台虽然读的是四书五经, 学的是经史文章, 可本质上还是个理科生。

但凡她要喜欢抄书,当年也不会选择读化学。

所以即使这份工作很适合隐藏身份、很适合现在的祝英台, 她的内心也是痛苦的。

等她知道为了保持卷面干净以及安全考虑,整个书阁里都是没水没火时, 眼泪更是往肚子里流。

这代表除了上厕所能休息一会儿以外, 她工作时连口水都没得喝。

可话说回来, 你连水都没得喝又能上几次厕所?

这简直是个悲剧。

一开始,祝英台还正襟危坐,用正楷抄写的工工整整字迹清晰,没过一会儿, 她连眼睛都开始疼了。

因为不能用灯,抄写书卷的地方被安排在有自然光源的窗下,只要在太阳下写过字看过书的人都知道, 虽然光线好,可是看一会儿眼前全是光晕和重影,眼睛也酸涩的厉害。

“郎君歇一歇吧。”

负责伺候笔墨的小厮大概是已经习惯了祝英台表现出的这种情况,体贴地劝说着:“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这也太费眼了。”

祝英台放下笔, 问身边伺候笔墨的小厮墨童:“之前抄书的人都这样吗?”

“像这样的书阁有三个,唯有这个不进水火,另外两位书令史都可以用灯的。这边的书令史已经缺了不少日子了,之前都是国子学里闲暇的书吏和学生、以及太子府上的常侍官轮流来抄, 写了一些。”

他指了指另一侧已经抄好的部分。

“只是他们毕竟是断断续续的来, 能写的也有限。”

“国子学的学生也来这里?”

祝英台听的眼睛一亮, “他们能过来抄吗?”

“这间书阁里大部分都是孤本,外面是看不见的,虽不能借出去,却可以在这里看。有些国子生慕名而来,说是抄书,其实是来看书的。”

墨童笑着说,“等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看完了,也就‘抄完’了。太子好脾气,也不严格拘束他们要写多少,时间久了,我们也就习惯他们这样来‘借书’了。”

啊,懂了,难怪之前还有什么小三郎的在这里乱晃,看样子不是在这任职的就是来蹭书的闲人。

不过能出入玄圃园,怕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

祝英台了然地点点头,休息了一会儿,就认命的继续抄写。本来还用正楷的,慢慢也用起了更放松点的行书。

也不知是不是行书更符合如今人们的审美,当她换了行书之后,伺候笔墨和负责装订抄本的几个小厮都盛赞起她的字来。

可能是太子和众家担心谈论历史和政治会引起麻烦,在这个书阁里的书籍大多是历代的诗文,即使有史书类,也大多是咏史之诗和一些点评人物的诗赋,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诏令、上书类文章。

这书阁中有不少臣子奏述给皇帝的上书,亦有皇帝下达的诏令,甚至还有弹劾同事的奏疏,实在让祝英台叹为观止。

她是新来的,书阁中的人不敢给她抄魏晋以前的古本,所以她抄的大多是本朝和刘宋和萧齐年代的,即使如此,也足够让她看出很多东西。

也难怪太子要亲自上门才能借到这些珍贵的孤本,若非家中有意保存,到哪里去找这么多诏令和上书来?

这些东西原本就属于“内参”,也难怪不准带出书阁,也不愿让随便什么书吏去抄了。

“这些东西,全部都要收入文选吗?”

祝英台闲不住,边抄边问。

“不,这些只是每家送来的,殿下的意思是,先抄录收入,待编选时再做挑选,选辞藻华美、声律和谐以及对偶、用事切当者入。”

墨童回应着。

祝英台抄书的手一顿。

“什么?不是每篇都用,只是先抄着?”

见祝英台似有不满,几个小厮都有些担心她撂挑子不干,连忙解释。

“近百年来,战乱频生,尤其是当年衣冠南渡,丢失散佚的经典不胜枚举。经史子集还好,大族为了著书立说,总是要妥善保存一些经典的,但是这些诗文曲赋、祭文奏记,往往都丢了个干净。殿下说,世上虽要有老庄之作,管孟之流,谋夫之话,辩士之端,记事之史,可如果人人都只记得这些,人间也未免无趣了一些,诸公和陛下都认为殿下之言有理,这才开始编这《文选》。”

这些小厮在这里已经任职很久,所谓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无论这里抄书的人怎么变,他们却不变。

他们听太子说的多了,见的也多了,也就知道该怎么打动人。

“所以借此机会,即是为了编纂文选,也是为了替后人保存这些文章。如果都没有人做,以后的人只知道上古之时有四书五经,不知有这些精美绝伦的辞藻,岂不是可惜?”

祝英台只问了一句,几个书童小厮说了这么多,硬生生把能说会道的祝英台都说怔住了,“哦”了一声后,低下头乖乖的抄书。

泪,不抄行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