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孤臣孽子 > 分节阅读 73

分节阅读 7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2“万山第一之峰,旧为青帝行宫。万历丁未岁殿宇倾圮。”景璧集卷八帝君像记并赞。

3“万历三十五年秋,地大震,飓风雨交作,青帝宫尽圮,帝像坏”府志卷十六坛庙寺观。东岳庙过去是泉州有名的古建筑,规模宏大,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后曾重修,竟在1607年秋的强地震中全部倒塌,连神像也压坏了,破坏十分严重。所以史料明确记载1607年秋天,是地震、大风雨同时而来。

四清净寺在1607年秋地震时1“万历三十五年秋地震,暴风雨而楼栋飘摇,倾圮日甚。楼之坏者葺,欹者正,兹者隆起。役始于万历戊申岁1608年之六月,竣于己酉岁1609年之九月”明李光缙重修清净寺碑记,1609年九月立石,现在清净寺内。

2“万历三十七年,地大震,楼颓其角,而寺中房屋占住者百余人,污秽破坏。知府姜志礼、知县李待问捐俸重修”县志卷十五杂志寺观清净寺。

3“清净寺隆庆间知府万庆,万历间知府姜志礼相继修”府志卷十六坛庙寺观。

4“乃积岁月之颓坏,兼值风雨之飘摇,屋虽未颠,栋其挠下,若及而葺治,犹有灵光,必徒任其丘夷,终然瓦解”景璧集卷八重修清净寺募缘疏。

泉州清净寺建于宋代,到明代万历年间已将近六百年,历代均有修葺。关于它在1607年秋强地震中受破坏的情况,泉州府志、晋江县志祥异编均无记述。

而县志虽另在寺观编提到地震受损之事,时间却错为1609年即万历三十七年,幸而有李光缙所撰重修清净寺碑记原碑犹在,明确载明是1607年秋地震受损的,可纠正县志之误。因为它在隆庆年间15671572年曾修理过一次,所以经历1604年和1607年两次地震,还不致全部倒塌,只是“楼栋飘摇日甚”,房屋倾斜,楼角颓毁,不得不于1608年的夏天开始进行修理。从工程费时一年零三个月来看,其破坏情况还是相当严重。

五泉州知府衙门的大门和泉州府学的欞星门都在1607年地震中倒塌

六泉州城从东北向西南的雉堞几乎都倒塌了。街上巨大的石牌坊也部分倒塌1“万历三十五年坏石坊北门城楼自东北抵西南,雉堞倾圮殆尽”府志卷七十三祥异。

2“万历三十五年城中石坊驱倒六座,北门城楼半圮,城自东北抵西南,雉堞窝铺倾圮殆尽”县志卷十五杂志。

3“上御极之三十五年丁未,地大震,城垣坊剥,胥就颓”姜志礼重修洛阳桥记碑。

4“万历三十五年秋地震其他雉堞坛遗,以次缮治”府志卷三十姜志礼传。

5“万历三十二年地震,楼铺雉堞多圮。副使姚尚德、知府姜志礼复缮治之。城旧有用砖处,至此尽易以石”府志卷十一城池。

6“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地大震,楼铺雉堞倾圮殆尽,副使姚尚德、太守姜志礼请帑金修复,委生员詹仰宪千户张振宗董其役,旬日告成。城旧有用砖处,至此尽易以石”县志卷二规制志城池。

明代万历年间的泉州城是一座周围约30里,城墙高26丈,城基宽24丈,有7个城门,城门上都有门楼,还有140个窝铺,多用花岗石砌筑的宏伟城池。这样牢固的建筑物,在一次地震中竟然“楼铺雉堞多圮”,地震强烈可想而知。还有泉州的石牌坊,从前栉比鳞立,非常壮观,都用大块的花岗石榫接而成,在地震中竟然也“驱倒六座”。城垣与石坊的损坏程度,确属严重。然而,城坊的破坏是1604年地震或1607年地震所致,上述资料各执一说,谁是谁非,应加以辨定。我们认为是1607年秋大地震造成的。其理由之一,在文献与碑刻记述不同时,文献可能有印刷错字,也可能抄录错误,碑刻则由当时的当事人所立,不致错误,应以姜志礼重修洛阳桥记碑“丁未1607地大震,城垣坊剥,胥就颓”之句为主据。理由之二,如果是1604年地震,那时姜志礼尚未任泉州知府。城垣破损是国防大事,泉州在嘉靖年间又屡受倭寇侵扰,教训犹新,不可能城墙破损被搁数年后再修,应该立即抢修,以策安全。所以把城墙记为1604年地震破坏,1606姜志礼上任后才修理,难以成立。理由之三,查1607年地震后所有修缮工程,姜志礼都委詹仰宪主持,看来詹是当时的总工程师。城墙也是詹仰宪经办修缮的,并且于短时间内即“旬日造成”,而经费是“请帑金”,即由国家批准拨款。这些更可以证明明王朝对修城的重视,不可能倒塌而任其荒废了两年后再修。所以城垣石坊都是1607年秋天地震时破坏的。

七开元寺及其附属建筑也受1607年地震的影响开元寺东塔即镇国塔在1604年大地震中受损情况已见前述。未见开元寺在1607年大地震中受损的记载,原因在于1606年曾经及时加固一次。据詹仰庇开元寺修东塔记说:“万历甲辰1604年地大震度材鸠工,葺衅饬坏,计易榱石百有二,捐银一百九十两有余。经始于万历丙午1606年正月,告成于八月”。

紫云大殿是开元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代,明洪武永乐年间13681424年曾重建。大地震前有两次重修,一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檀樾率寺众同修”开元寺志建置;另一次在万历二十八年,据泉州文管会收藏的当年农历八月刻石的黄凤翔重修开元寺记石碑称:“年所历,日就颓毁,檀樾裔孙宪付同安黄君斥资鸠众,稍稍修葺之。而紫云大殿工巨费繁,力寄群缘,势难独任也。凡八阅月而工告竣。”可见在1604年及1607年两次强地震前的十年左右,紫云大殿已经两次重修了,其中一次还是工巨费繁的大型修建。修建后应该比较牢固的,但是,到了1637年即崇祯十年丁丑,忽然又全部重建,开元寺志建置说:“崇祯丁丑,大参曾公樱、总兵郑公芝龙重建,殿柱悉易以石,壮丽视昔有加矣。”紫云大殿中现存郑芝龙在重建时所铸纪年铁香炉,证明此次重建确有其事。为什么在一次工巨费繁的大修理之后仅隔三十年,就需要全部重建除了它的损坏程度加速外,别无解释。这三十年中紫云大殿并无火灾、水灾、兵灾的情况发生,而资料上又无直接记载因地震突然倒塌。我们认为,紫云大殿在新修后遇到1604年和1607年泉州两次强地震而加速其损坏程度,以致相隔不久就非重建不可,这个推测如可成立,那么,1607年强地震对开元寺建筑物的损坏程度,便可想而知了。

从上述等八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判断,1607年泉州发生强地震的时间在秋天的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即公历10月18日,泉州的大型建筑物因此几乎受损坏。

屡败屡战九十五履迹澎湖

在明末清初,航海是勇敢者的职业,出海既没有天气预报,没有精确的钟表、计算仪器,又没有卫星导航,仅仅是靠一个罗盘和一个更漏。靠经验对天气进行判断,靠更漏计算时间,靠误差很大的指南针辨别方向遇到海底铁矿和强地磁场会失灵海图非常简单,补给经常跟不上,现在张之瑜又要出海,驾海船离开泉州下南洋去探索新的土地。

从泉州出发,下南洋需要趁上寒流南下,可是到了这里,寒流就开始捉摸不定,很难趁上,而现在是春天,南风已起,加上宫秀儿有怀孕的征兆,所以船到大洋上,就转向台湾。

船老大介绍:台湾早在天启年间被荷兰人占据,在现在台南地方筑了两座城,一座叫赤嵌城,一座叫台湾城。

在台湾近些的澎湖是来往渔船商船的非常好的停泊之所。岛上都是汉人衣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