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孤臣孽子 > 分节阅读 33

分节阅读 3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让你前去,不听我这句话,打死我我也要跟着你去”皇上一肚子不高兴:“好了,我听你的就是,这回不拦着我了吧”

准皇帝换上布衣,草鞋,一步步朝家里走,到了一个卖烧鸡的地方,闻到很久没吃过的烧鸡的香味,就买了一只烧鸡给妈妈;一路上,很多乡亲和他打招呼,有的热情亲切地问候,也有的看不起他衣着寒酸,冷嘲热讽,准皇帝心中暗笑,也表面不动声色,看着阔别多日的家乡景色,心情十分愉快,到了家,老母亲已经病的下不了床了,只靠当家子一个家族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照顾才有吃穿,看到老母亲的衣衫褴褛,吃的都是一些难以下咽的粗粮,准皇帝心中悲哀,跪下给妈妈磕头:“你不孝的儿子回来了。”

妈妈看到儿子回来,病好了一半:“儿呀,回来就好,想死你娘了,家里也没什么好吃的,烧点水,熬点粥吧”

准皇帝从怀里掏出烧鸡说;“我在路上碰到一个好朋友,给了我一个烧鸡,给娘你吃了吧”他妈妈很高兴:“好儿子,这么大,我哪能吃得了,咱们娘俩两人吃都够了,要不留下半个明天吃”

皇帝说:“不用,我们以后天天吃烧鸡,想吃啥就吃啥”

他妈妈说:“傻孩子又逗我开心,最有钱的赵财主家都不能天天吃烧鸡,你别是好久没吃烧鸡馋的吧,好,这一只烧鸡一顿都吃了,省的你馋的睡不着觉。”

娘俩个熬了一大锅粥,美美地把一只烧鸡都吃了,他妈妈还多喝了两大碗粥。天黑了,准皇帝也困了,还好没有忘记军师的嘱托,特意一本正经地和妈妈说:“娘,今天你要听儿子一句话”妈妈说:“你的话我不听我听谁的呀”准皇帝说:“娘今天你不能动铁器,尤其是不能动针锥”他妈妈说:“好,我听你的,你走路累了,就早点睡吧”

准皇帝还是坚持给母亲洗了脚,捶了背才躺下睡觉,很快就进入了梦想,一是走路累了,二是明天还有很多事,所以睡得很熟。

可是他妈妈睡不着了,一是久病之后虚不受补,吃了烧鸡这油腻的东西,有点不消化,二是喝了两大碗粥,小便就去了2次厕所,而且儿子回来也高兴,有点兴奋过度,还有就是他妈妈很勤劳,虽然病了,但每天都做针线活,一天不摸针锥就浑身不舒服;于是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干活,又觉得儿子睡觉前说了不让他摸,还是不摸的好。

他妈妈最后还是忍不住了,起来看看儿子睡得很熟,想:“我摸了针锥他也不知道,就纳几针,困了就睡觉,儿子不会真跟娘生气的。”于是拿起针锥来纳鞋底,也不知道是吃饱了力气大,还是没力气脱了手,反正鬼使神差,没纳两针,一失手,一针锥扎到儿子脖子上,当时血喷起多高,捂都捂不住,很快儿子就死了。

来了一帮邻居,看到满屋是血,老太太也傻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老太太只是说:烧鸡,针锥,脖子我这。

第二天军师带着大臣军丁来接准皇帝登基,看到的是送葬的人群和痴痴呆呆的老太太,在众人惋惜和遗憾中,把老太太接走了。

一时那个烧鸡铺生意也受了影响,但老板很有头脑,从老太太断断续续的话里收到启发:烧鸡,针锥,脖子我这。他把原来的烧鸡改为脖子窝着,并把这个故事传开来,以致后来大半个中国的烧鸡都是窝着脖子蜷成一团。

故事讲完了,老太太不说话,街坊们也不说话,儿媳妇听出朱慈悲是来替自己说话的,去屋里倒了一杯水,端给朱慈悲:“这个小相公讲故事辛苦了,喝杯水吧”

朱慈悲接过茶杯,问老太太:“老奶奶,我讲的故事好听吗”老奶奶诺诺地说:“我小时候也听老人讲过这个故事,可是没有你说的这么好听呀这么明白,我明白了,人老了要听儿女的话,才能享受儿女的福气;媳妇呀,我今天被这小相公点醒了,家和万事兴,一家人要相互信任,相互依赖,我这一大把年纪了,老了就容易犯糊涂,你不生我的气吧”媳妇说:“妈,您说哪里去了,天下哪有儿女生爹妈的气的呢只要您高兴,怎么都好”

老奶奶说:“街坊亲友们听着,今天我老杨家听了一回书,要谢先生,请大家吃饭,吃捞面,纯白面的捞面,请这年轻的小先生坐上席,天不早了,来两个婶子大姨帮我儿媳妇去和面擀面条,。

朱慈悲说:“我本来早就想结识杨起凤杨主事,几次过单桥都没遇到,今天杨主事在家吗”老太太说:“别提了,我这儿子三天有两天不在家,他一不在家,我这老太太就爱闹脾气,委屈我的好媳妇了。让你们后生晚辈见笑了”朱慈悲叫媳妇带儿子过来,拜见老太太,白妮看初次登门没啥礼物可送,就把刚买的五斤驴肉送给老太太:“老太太叨扰了,我们夫妻探亲路过此地,夫君非常敬仰石桥会的义士善人,只可惜无缘结识,今日巧遇杨主事母亲,也是我们的缘分,出门在外也没啥好礼奉上,请老太太笑纳。”老太太也高兴地收下。

天色见晚,十来个乡邻来杨家吃面条,老太太坚持叫儿媳妇上桌,儿媳妇虽然擀面条很辛苦,但是很高兴,打开家酿的梨花酒,招待乡亲们,并特意来敬朱慈悲夫妻一杯,乡亲们也把今天的故事记住,都说回去要把故事传下去,像杨家一样一团和气。

朱慈悲也觉得顺手做了件好事,又结识了石桥会杨主事,这老庙祝讲过的故事在自己手中又添新彩,也感觉很有成就感。

吃饱喝足,朱慈悲临走留下名帖:凤阳张之瑜谨致石桥会杨主事:久慕高风,无缘与会,叨扰高堂,甚为不安,山高水长,日后回见,义士善行,福寿永年乙丑年兰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