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孤臣孽子 > 分节阅读 14

分节阅读 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连几天,上去的几十名热血男儿非死即伤。两个洋力士见无敌手,踌躇满志,言语癫狂。消息传到宫廷,康熙皇帝十分震惊。两洋人在京都如入无人之境,栽面子事小,让外邦视我为病夫,顿起觊觎之心事大。遂召集百官,商量对策,举荐能人。这时,朝班中达嘛肃王出班启奏,举荐丁发祥,说此人可担此重任。

原来,前不久丁发祥北游燕京时在街上遇一烈马狂奔,他怕马伤人,上前拦挡,马掉身趵蹶子,想踢倒他。丁未及多想,挥掌拦截,一下子把马蹄子斩断了。这马原来是达嘛肃王府的,兵丁拉丁发祥见王爷,王爷见他武艺高强,遂留他府上教徒传艺。丁发祥深居王府,外面的事并不知道。闻讯后,第二天便赶赴擂台,时两洋人见无人敢再上台,正山吹海擂。丁发祥飞身上台,通过姓名后便与一洋人交了手。二人行拳过步,丁发祥以守为攻,并不急于发招。洋人正在胜利的狂热中,并没有把丁发祥放在眼里。丁发祥看准机会,在二人贴身的刹那,一个暴肘击中对方。拳谚云:宁挨十手,不挨一肘。这一肘足有千钧之力。洋力士当场口吐鲜血,昏倒地上。另一洋人不服,接着较量,没有几个回合,又被丁发祥击翻在地。

丁发祥连挫敌手,为国扬威,群情振奋。喜报传到宫中,康熙皇帝大悦:“召见以奖之,一时王公大臣多以诗歌匾额赠之”。此事广传于民间,并记载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修订的沧县志上。

这段史志中,可以推断出:

1邋遢道人和癞都是隐姓埋名之人,丁发祥是隐士

2丁发祥并没有把八极绝技传给满清的什么官员,八极拳一直是沧州武术,在民国前从未听说哪位满族人是八极高手。也没有授徒成就,怀疑丁发祥是潜伏志士。

3我小说里把丁发祥写小了,史籍记载他们是同年,但师傅不一定比徒弟大,很多年纪大的人拜年轻人为师是很正常的。

4我是一个反日愤青,王余佑精研刀法,八极门人马英图马凤图的大刀绝技在抗日战场上的惊艳让我关注,八极刀法传自何人,据我逐步排除,有资料可查的只有明末王余佑精通刀法,却未有传人,奇怪也哉传了谁刀谱是次要的,重要的在心法和刀诀,口传心授非自己信得过的人不传,王余佑自己的弟子也有千百,可是为何不见刀法传人只能推断为秘授了准备造反的人,而造反的人中,可能性最大的就是明朝武将后代:而回族恰恰符合这个条件,于是八极拳横空出世。可是开始的八极高手都是枪法高手,只有在鬼子侵华时,才爆出枪法的克星刀法威震敌胆的破锋八刀,这是不是八极前辈在藏拙

5而在我们老家献县遍地的明朝太子传说,即将登基的新皇上暴死传说,娘娘孤身一世传说,连我们老家的滹沱河改道,在民间传说中都与明朝灭亡联系起来,这是不是有人在造势我将一个个为大家破译剖析是不是与王余佑有关系。

6八极拳拳诀质朴直白,通俗易懂但描述准确,功法凌厉丰富,绝非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所能创建,非博览群书又返璞归真的人不可,而这条无疑又指向了北方实学的创始人:颜李的师傅王余佑

请自己赏析八极拳诀:八极架:练八极拳者多从“八极架”入手,亦有人称其为“功架拳”、“小八极”或“小架子”,是八极拳的基本功,也是八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简单、易练,更具有很高的健身和实用价值。

约计27势,每势均是一独立招式。招式不同,练法亦异。各势按其用法直接使用,势与势间,勾挂连环,变化巧妙。此外,八极门中的著名招法“八大招”,又称“八招法”,也隐秘在八极架路中。是招,一经点拨、析解、试手,即可掌握。

六大开:指“顶、抱、担、提、挎、缠”六种基本方法,是各种动作的母系。「顶」是上领、下沉、左顶、右拉四面八方劲发力的十字整力;「抱」是紧缩一团,枕戈待发,寓攻於防,防中有攻的技法;「担」是以拳轮为力点,由上往下的盖、砸拳法;「提」是指腿法之变化;「挎」是弯臂短击法和快摔法;「缠」有大小之分,小缠缠腕,大缠缠臂。拳谱中讲述六大开:“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挎合练单扬打,顺步腰身便是缠,翻身顶肘中堂立,打开神拳往後传。”

八大招:1阎王三点手,2猛虎硬爬山,3迎门三不顾,4霸王硬折缰,5迎风朝阳掌,6左右硬开门,7黄莺双抱爪,8立地通天炮。

大明孽子十七章 得子医妻

王余佑在辛中营呆了五天,这五天里,马家像过节一样,人川流不息,都知道有名的街霸外甥被外来的武师给收服了,像看稀罕一样来串门,回民爱好武术的也多,都喜欢看王余佑露两手,王余佑见闻广博,各门各派的拳法功夫都了解一些,所以与众多武术还好者交流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很多练独门武学的人突然惊讶地发现王余佑一个汉人竟然对回族武术拳法器械如此了解,都希望多与他谈谈,交流一下练功感受,遇到的功力瓶颈如何突破,练的哪里有问题请教咨询,可是王余佑思乡心切,看到人家一家其乐融融,怎么能不想家,特别是妻子应该要生了,一定要赶紧送完高家兄弟再回家去探望。

高家已是一片残垣断壁,南街一个高家胡同二十多家老宅都是野猫野狗的乐园了,虽然仅仅两年多不在家,但是高万山和高万岭都记得非常清楚,原来离家前这里还是一片欢声笑语,现在街上还贴了一张告示,大意是前明朝的官员还可以继续出来做官,可是高家人不仅没出来做官,还陆陆续续迁出了这伤心之地,看着这荒凉破败的故土,万山和万岭这次没哭,他们记住了,他们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这故园铭记这一百八十九人的壮烈和勇武,他们是好汉的子孙,他们要继承这铮铮铁骨的家风,把家族延续下去,把热血传承下去。

南街高家胡同本来是距离繁华闹市很近的地方,可是一阵秋风吹来,感觉有些阴冷,王余佑也有些动了感情:是梦尾兄吗梦尾兄英灵不远,我带你的孩子来看你了王余佑带着万山万岭向西磕头,两个孩子乖巧地一本正经地施礼,王余佑说:梦尾兄,我本不相鬼神,但我现在又希望有鬼神,两个孩子交给我了,我一定不会让他辱没您的英名两个孩子也接下去坚定地说:绝不辱没父辈的英名

历史事实是高梦尾的儿子高龙章,高案章与其伯父高梦箕在南京,躲过了灭门之祸,在崇祯十一年满清破关入华北掳掠,攻献县,高梦箕带领族人二百余人据守东门,十一月十九日,家人来报北门失守,高梦尾大呼:我与东城共存亡。家人来报西门南门全部失守,梦尾大呼:高氏族人生是大明人,死做大明鬼。清兵涌来,梦尾中三矢被四刀仍挺枪大呼杀敌寇,直至死难。城破,高梦尾老母陈氏大笑,好儿子,没给高家丢脸,娘随你来了。自缢而亡。此战中据查:高拱极全家七口投井,高醇一家三口战死,高明家五人死,高启祚家三人死,高楼家一人,其他高姓12人,家丁51人,于灰烬中不可辩81人,共计死难180余人家族一百八十人被杀,高梦箕高龙章回家奔丧,高梦箕痛心家族剧变,感于母亲义烈,一夜之间须发皆白,自清朝入关到民国,高家从龙章案章两人繁衍生息到阖族几千人,无一人出任满清官职,虽然满清有赦书,征召前明官员后代出来做官,但都坚辞不受,现在子孙聚居献县白楼,高庄,高码头等村,是现在献县有名的四大旺族卢马牛高之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