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孤臣孽子 > 分节阅读 10

分节阅读 1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就冲了上来就在他举刀劈下的瞬间,王余佑也动了,也向前一大步,就在柳生问道举起刀的时候,冲到了柳生的面前,一只手把刀横在柳生颈上,一只手向上托住了柳生举起的双手,。

柳生问道的脸红如渗血,不服地说,先生再来,于是双方分开,这次柳生退开一丈半开外,略略稳住呼吸,再次大喝一声,举刀直刺王余佑面门,这次王余佑还是箭步冲上,比柳生问道还快地迎上去,举起木刀,从下朝外格挡两木刀相交,一声闷响,柳生的刀已用老而王余佑的刀举在头顶,大力劈下,重重地打在带着护具的柳生问道头顶,柳生一屁股坐在甲板上,眼前冒金星,两个随从赶紧过来,柳生忙着说:“没事,我感觉到了,王先生收力了,假如王先生不收力,就是震也要把我脑袋震坏,服了,王先生刀法高超,我五体投地。”

一个随从叫宫本大库的不服,也要上来比试,拿起柳生问道摘下的护具戴上,柳生关心地说:“谢王先生手下留情,请王先生手下留情。”王余佑向柳生举手还礼,这时宫本大库已经冲到面前,举刀劈下,王余佑用举起的手中木刀斜着向上,那位宫本大库的木刀顺着王余佑的刀的斜度斜着滑开,王余佑进步抬肘,顶在宫本大库的腰间,宫本大库捂住腰退了两步,王余佑的刀已经压在他的头上。宫本喘息了一会还想比试,柳生问道说退下吧,你还需要再练练。剩下的那个随从叫大岛黒木,长得最魁梧,他站出来问王余佑,不知道先生对蒙古摔跤之技有没有研究,王余佑说:“蒙古女真这些蛮夷,学了一点我们汉人的角抵之戏,就自不量力,我虽是天生膂力不足,但还是练过一段时间,可以陪你练练。”

拿下护具,大岛黒木上来伸手抓住王余佑肩膀,王余佑轻轻说:“抓住了。”大岛就觉得自己手中王余佑的肩膀肌肉突然跳动,脱出他的手指,他赶紧手指用力,王余佑向左扯大岛黒木,大岛的身体向右倾斜对抗王余佑的拉扯,王余佑突然收劲向右猛拽,同时左脚伸出,轻轻别住大岛黒木的右脚,黒木的右脚移动不得,身体失去平衡,响亮的摔到甲板上。

柳生问道不顾摔在地上的大岛,扑过来跪在王余佑脚下:“师傅,收下我这个资质鲁钝的徒弟吧,在鳌拜手里我还知道我是力气不如人,在您手下,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败的,您收下我吧。”

王余佑看看柳生,这时大岛黒木也爬起来跪在王余佑脚下,宫本大库也过来跪下,连通译李成海也过来跪下,王余佑说不敢称老师,反正船上寂寞,我们没事练练手脚,互相学习,柳生他恳求半天,看王余佑态度很坚决,也就不再坚持,不过轮番来找王余佑较量,攀谈,回去就互相交流心得记到本子上,他们告诉王余佑,琉球虽然现在以商立国很富庶,可是现在日本在王直的带领下,走上了强盗立国的路子,刀法狠辣,贪欲不足,是琉球的巨大威胁,而现在的琉球皇室,并不重视武备,只是在富贵中堕落消沉,长久之后必有大患。

王余佑告诉他们,中华武术胜于隋唐,李靖武功高绝在万马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武术虽然讲究一击必杀,但是最重修身,只有强大的心灵,才能承载高超的武技,如果武技不能为心灵约束,就会伤害自己,走火入魔,或者成为疯魔,伤害亲人和友人,失去做人的意义。

柳生他们几个细心体会,认真揣摩,船很快就到了天津。

后来琉球唐手盛行,传到日本,被篡改成空手道王余佑虽然没找到赤脚张三,但是他告诉船主刘汉,如果遇到赤脚张三,就把自己写的一封短信给他,劝他早日离开太湖,龙困浅滩遭虾戏,龙游大海风云起。

大明孽子十三章南明覆灭

王余佑在码头茶馆向消息灵通人士打听,水陆码头上的天津人不愧卫嘴子的名字,不多久就打听清楚了南明灭亡的始末:

南京明朝大臣们商量解决王朝继统问题的时候,崇祯的明着出逃的三个儿子都没有逃出李自成之手,可见崇祯不信任这些忠臣是有道理的。

后来李自成兵败,三个皇子后来又落入满清之手,所以只有从藩王中挑选,而当时藩王中尚存的神宗直系子孙,有福王、惠王、瑞王、桂王四人,后面三者分别在广西、四川,地处僻远,离南京近的只有从河南逃来的福王朱由崧和旁系的侄儿潞王朱常芳。

宦官阮大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密谋此事,阮大铖建议立福王朱由崧。其时福王有昏庸之名,但是阮大铖、马士英认为这样的皇帝容易控制,于是就联络总兵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等实力派,宣布拥立福王。

兵部尚书史可法认为立福王有“七不可”,即贪、、酗酒、不孝、虞下、不读书、干预有司,这种五毒俱全的人作了皇帝定会误国误民。

然而,福王朱由崧被马士英等人早早迎入南京,史可法与高弘图无奈,也只得加入了奉迎的行列。

王余佑深深为史可法惋惜,为啥要做误国殃民的忠臣呢,难道只能在清朝政府和南明弘光朝廷之间作一个选择吗一定要非此即彼吗就不敢造反吗

这个弘光帝朱由崧在政治上毫无作为,生活上荒透顶,政事全委托给马士英处理。

我们来看看这位荒皇帝的作为:朱由崧派内官捕捉蟾蜍,配制春药;太监内管们公然打着“奉旨捕蟾”的旗号督促百姓捕捉,被民间称之为“虾蟆天子”。

甲申除夕,朱由崧突然闷闷不乐,传各位大臣进见,这些大臣还以为朱由崧良心发现,担心起国家大事来,一个个都磕头请罪,可是过了很久,这位皇帝才说:“打仗的事情,我还没工夫考虑,我现在担心的就是梨园子弟没有优秀的人才,打算广泛选拔,希望各位爱卿早点帮我去办。”真是麻木不仁到了极点。而群忠臣们也无耻无骨到了极致皇帝如此,朝廷大臣们也不甘示弱。

掌握朝廷实权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醉生梦死,利用手中的权力鬻官肥家。

当时民间流传民谣,“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如狗。荫起千年尘,拔贡一呈首。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

顾诚的南明史中提到,甲申九月二十八日,余煌在一封信里不胜愤慨地描述了江南官绅的昏:“尤可异者,国难初闻,宴不彻;登临未毕,声伎杂陈。而俨然乡衮与愚顽同其欢谑,略无改容。近且架凌云之台,演彻夜之剧,怪诞亵,错出争奇,妇女若狂,通都填咽。而一二领袖之家,皆巨室也,争夺梨园,彼此相斗,家僮至于破额,长吏为之解纷。如此景象,岂复成世界乎君亲荼毒,宗社邱墟,宫阙惨于离黍,山陵同于藁葬,此乾坤何等时也,而般乐怠敖,倍于承平。夫独非臣子乎夫何至于此极也弟与忧者,不在奴,不在贼,不在兵饷;窃以为神州陆沉,必自此病狂丧心始。披发野祭,百年为戒,此辛有所见而深悲也。”

南明小朝廷的无能腐败可谓中国历史之最。

南明政府最大的失误在于弘光朝廷的基本国策――“借虏平寇”。实行的是和大清共同讨贼,图谋划江而治的天真战略。其实不仅是天真,更重要的是他们根本没有一根刚勇的骨头,根本不想和满清铁骑誓死战斗,不想收复中原,自身的腐败无能、不思进取,文人掌兵,太监主政,该干啥的不干啥,比着对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献忠心:抓蛤蟆,纳妃子,建宫殿,这样的朝廷能得到民心拥戴吗

弘光朝廷建立的时候,正值吴三桂降清,联兵击败大顺军,占领北京之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