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孤臣孽子 > 分节阅读 8

分节阅读 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贪官勒索了,谁没个火气急了,没钱回去见爹娘妻儿,你拦得住他杀官造反吗”

王余佑带上船了一坛酒,这成了他和刘老大交流的最好媒介,刘老大酒量不是很大,但是很喜欢喝酒,喝完酒就喜欢聊他的老家和他的三个孩子,一个孩子大了,跟着一个盟兄弟在跑船,还有两个未成年,这时节兵荒马乱的,就在老家帮他们的妈妈种地养羊,照顾爷爷奶奶,刘老大弟兄四人,他行二,大哥没有了,四弟在家,老三也在船上,这年月,就是跑海船还太平一些,到中国来的夷人的船不行,都是一些双桅小船,都怕中国的贪官污吏勒索,都在琉球与中国商人贸易,因为琉球人待客热情,公平厚道,精于经商,是以商立国的国家。

正说着,水手来报,那边来了一艘双桅船,这下船上的水手一个个懒散的样子全消失了,都跳起来,从不知道的地方找出火枪,从船舷上还打开两个小洞,退出黑洞洞的铜炮,王余佑惊呆了,看着刘老大不知道该说什么,刘老大说:这都是明朝水师的装备,因为朝廷缺钱,水师就报损耗,卖给商船,商船也都是为了自保,碰到水盗,起到一个威慑的作用,其实没有多少炮弹了,也不知道火药还能不能点火,你不要害怕,不行就交钱,我们在外都是求财而已。

对方船不大,船老大刘汉轻松的说,现在我们的船是比外夷的船好很多的,很多像日本琉球朝鲜暹罗的使节都是搭中国的商船来中国朝贡。

资料:明代不但有可以远洋航行进行海外友好贸易往来的沙船型“宝船”,而且还有了战船。像福船、广船到明代也发展成为著名的战船了。在戚继光抗倭和以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斗中都大显神威。

元末,日本九州一带的诸侯纠集失意的武士及商人、海盗等常数十百人,骚扰我沿海,杀人抢劫,是为“倭寇”。明世宗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倭寇猖厥。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海盗王直等勾结倭寇,大举入犯,连舰百余艘,自台今浙江临海、宁今浙江宁波、松今上海松江、淮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倭寇所到之处,劫夺财物,屠杀居民并掳掠人口。沿海人民奋起抗倭,最著名的就是戚继光公元15281587年抗倭。他是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少有大志,爱读书。曾在书之扉页上写“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达了抗倭之志。17岁就备倭于山东,后被明政府派到浙东抗倭。由于倭寇盘踞在沿海岛屿上,一看到戚家军,就乘海船逃至小岛。戚继光决心练就水师。由于“福船耐风涛,且御火”,他亲自督造了适于作战的三种福船,即大福船、海苍和艟。

大福船“能容百人,底尖上阔,首昂尾高,柁楼三重,帆桅二,傍护以板,上设女墙及炮床。中为四层,最下实土石,次寝息所,次左右六门,中置水柜,扬帆炊爨[cuàn窜]皆在是,最上如露台,穴梯而登,傍设翼板,可凭以战。矢石火器皆俯发,可顺风行”明史志第六八兵四。大福船的最下层装土和石块,这叫“压载”。压载的方法北宋时已有,是用来保持船的平衡的。第二层是士兵活动场所。第三层是放船帆、锚等船上工具和炊事场所,第四层是露台,可安大炮、放弓箭。士兵都可以居高临下看清敌阵进行战斗。大福船靠风力推动,在顺风顺水情况下更能发挥威力。戚继光赞曰:“福船乘风而下,如车碾螳螂。”海苍船比大福船稍小,艟船比海苍船又小。戚继光说:“倭舟甚小,一入里海,大福、海苍不能入,必用苍船逐之,冲敌便捷。温州人谓之苍山铁也。”大船吃水深,作战时遇到逆风逆水,浅水航行,受到阻力时就用小型战船来作战,如沙船、鹰船。“沙船可接战,然无翼蔽。鹰船两端锐,进退如飞,傍钉大茅竹,竹间窗可发铳箭,窗内舷外隐人以荡桨。先驾此入贼队,沙船随进,短兵相接,无不胜。”同上

戚继光还造了很多种战船,如艚船即舶艚船,形状像鸟,俗称鸟船,开浪船快船等。

戚继光也很重视广船在抗倭中的作用,尤其是广东东莞的“乌槽”和广东新会的“横江”。这两种广船都是戚家军的主力战舰。这两种船据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说:原是富人所造,驾驶的船夫叫后生,都是船主雇来之年富力强者,船可载四五十人。他们四处贩运,南至琼州载白藤、槟榔等货,东到渤州载盐,获利十倍。戚继光征用,改造为优质战船以抗倭。“乌槽”船底涂黑漆,船型上宽下窄。“广东船,铁栗力木为之,视福船尤巨而坚,其利用者二,可发佛郎机葡萄牙大炮,可掷火球。”同上敌船遇火球即燃烧沉没;敌船接近,广船以其巨大船体撞去,敌船即粉碎。“横江”船上有616支橹,两根大桅,桅杆上设大小望斗,可进入三四人瞭望监视敌情。望斗以藤作网,网经,上蒙以犀革、棉被,可防敌箭,船舷两侧有佛郎机大炮及霹子炮、神炮、火砖、灰罐、烟球等各种武器,全身皆炮,可旋转四环,首尾相运用,快捷勇猛无比。

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使用福船、广船、沙船等屡立奇功。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肃清了浙江的倭寇,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都被肃清了。戚继光不愧为我国的民族英雄。

就在戚继光抗倭之时,从16世纪40年代起,我国台湾等沿海岛屿不断被一批强大武装集团所占据,他们拥有数百只船舰,成千上万的兵力,并有优良火器。史书上称之为“海盗”。他们成分复杂,有破产的商人、船户、农民,也有沿海豪强,或走私贩运,或劫掠商旅,李旦和郑成功父郑芝龙等都是其首领。郑芝龙是福建泉州安平镇石井村人,曾随舅父黄程到香山澳今澳门学会葡语,为荷兰当过通事翻译,后投靠大海商李旦。李旦也是泉州人,后侨居日本。为郑芝龙娶日本长崎王族田川氏女儿为妻。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生长子郑森后被南明隆武帝赐姓朱,名成功。郑芝龙为了垄断海外贸易,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接受了明朝招安,以借助官方力量吞并其他海商集团。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七月,侵占台湾的荷兰人巴特劳姆带战舰九艘攻厦门,被郑芝龙率福建水师击退击沉五艘,夺得一艘,歼敌数千,生擒119人。这是数十年来中国人抗击西方侵略者的一次最大胜利。以战功郑芝龙被提升为总兵。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郑芝龙完全控制了东南沿海的制海权。凡在南海活动的商船“不得郑氏令旗,不能往来”。每船请领令旗时,要交纳三千金。仅这项收入,每年约在千万。郑氏集团自此独占南海,富可敌国。李自成攻入北京后,1645年,原明朝唐王朱聿键被黄道周、郑芝龙等拥立为帝,年号隆武。全闽兵马钱粮皆领于郑芝龙兄弟。

王余佑为明王朝的知识精英而悲哀,他们曾经那么卖力地鼓唇摇舌攻击中华海上英雄为倭寇,可是到了王朝风雨飘摇的最后,还是要靠他们唾弃的,不齿的,倾全国之力想灭掉,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海盗苟延残喘。郑芝龙如果是在万历嘉靖年间出生,估计也要被忠臣集团打为倭寇吧想想当年的王直,海盗们绝不会忘记历史,所以郑芝龙的忠诚度也一定有限,所以明王朝的下场可知了。

为什么明王朝自己培养不出像王直这样的净海王呢王余佑想:还是文化和教育问题,就如同王直留在海盗岛上的对联:道不行乘浮厝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

未来的国家栋梁都争着去朝堂之上做逢迎奴才的奴才,这个国家能不杯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