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王朝天骄 > 分节阅读 67

分节阅读 6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然而,有时做生意,是需要提前投入的飞行器一旦研究成功,市场前程可是非常广阔。想想,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各国的政府都会为军机换上动力更强更稳定的发动机,这块市场蛋糕有多大」刘瑶一向以来是不多发言的,对于集团内部的事务,她向来奉行「交给专家来做」的理念,从不过多干涉,然而这时,她却不得不上阵帮好友一把了。

刘瑶知道,一向以来孟含霏的「飞羽飞行器动力研究所」就是银河集团的包袱,从来只往里面投钱,没有从里面倒腾出钱来。而她投资飞行器,根本就没有抱有所回报的希望。她靠着祖宗福缘,拥有了一笔横财,一生衣食无忧,她却不想花天酒地,早想回报社会,要不受之有愧。然而昆仑玉材的来源,却是她和李如冰的秘密,迄今为止,只有孟含霏等有限人知道,这个秘密不能公开

因而,投资不求收益这个想法不能公开在决策层上讲。

亏得刘瑶能找到「未来政府采购」这份大单,来旁敲侧击,转着弯子让许文杰同意

她的这一番话又让孟含霏眼睛亮了起来孟含霏向来只管研究,还真没有考虑过研究所的出路问题。

研究所是她的心血。二姐已经明言不会投资研究所,而本来她压缩了设资方案,对于筹集到中玉集团的资金,她还是很有信心的,没有十成,也有九成毕竟李如冰和刘瑶都有过表示,尤其是刘瑶,更不止一次赞成她将研究所搞大。只是没有想到,许文杰会因为投资回报的考虑,而加以反对。

她知道,若说不服许文杰,该投资计划在李如冰和刘瑶的强力护航下,也可能获得通过。可若是他以辞职为要挟,则李如冰和刘瑶就可能退缩。毕竟许文杰的才华,中玉集团无人能代替。

李如冰暗自点头,他也无话可说;而刘瑶学到了新名词,「市场蛋糕」。

「也要有那个胃口吃得下这块蛋糕」赵强一向负责集团的销售,他也对孟含霏的飞行器不以为然。作为男人,他也喜欢飞行,他家中还有不少飞机模型,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不能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许总刚才的两点我深以为然,我还有一点反对意见补充。

「我们知道,飞行领域一般不对民间企业开放,就算在自由开放的美国等西方,涉及航空的企业,莫不有官方背景,通用如此,空客也不例外其实这不是说民间不能研究航空,有的民间资本富可敌国,财力完全能独立研究航空、化工等行业的技术,然而不被允许,原因不言而喻」

「飞羽飞行器研究所一直附属在银河集团旗下,一旦中玉集团接手,肯定要制造那就要涉足军工企业如果不涉足军工,则新型的飞行器动力研究出来,也只好卖掉知识专利权,徒为他人作嫁衣;若涉足军工,以我们的财力,还有社会关系网

络、人脉都有所缺乏,我们还要做庞大的规划,那是以国家为营销公关对手的规划」素不服输的赵强也有点脸色不自然,他想了想,说,「呃,这先不讲,我突然又想到一点,其它一系列的困难姑且不论,最大的问题是,香港不适合作为我们的总部是毋庸置疑的」

赵强越说,越被自己的言词所吓住,他说不下去了。他本来只是敏感地感觉到飞行器是块鸡肋,市场前景不明朗,不值得投入,或者过多投入。然而顺着这思路说下去,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议人也没有想到的,那几乎不能想了。

对于商人来说,政治是禁忌的话题

赵强草草地结束了自己的发言。他负责市场,常常跳跃性思维,这一点见怪不怪,李刘许孟早已领教,在座的都是聪明人,赵强没有详述,众人一思忖便明白了过

来他隐而不发的意思:香港回归之后,属于中国。中国大陆一向对于军工企业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民间开办军工企业,那几乎是不可能审批通过的。就算是一国两制的香港,也不能独办一个军工企业。

飞羽动力厂,姑且这么命名吧,飞羽研究所真的在动力有所突破,那中玉集团肯定要建立工厂,要不真如赵强所说「为人作嫁」,那是精明的商人所不能忍受的,巨大的利润肥别人的田。

而要建厂,又像「孙猴子套上了紧箍咒」,中玉集团将进退两难动力厂政府势力渗入,随后过多的干预将如期而至,这对奉行市场经济,喜欢自己操控市场的企业人士来说,那是从骨子里难以接受的。尤其中玉集团诸位,董事会就那么几个人,决策层就那么几个人,责权分配相当明了,做起事来大刀阔斧,明快得不得了。若是上头压着一个政府高层「婆婆」,横挑鼻子竖挑眼,那更是几个年轻人所不能接受的。

想象这还是未雨绸缪,想象中的新型发动机还没有出炉,而飞行器也八字没有一撇。孟含霏投入那么大精力金钱兴趣在飞行器身上,当然不可能只做发动机,是要做整个飞行器的。那更是前景堪虞。

刘瑶没有想到这一层,就连孟含霏也没有想到这一层。

李如冰一直没有说话,对于飞行器,他一向以来没有太多想法。而投资研究所,说到底是投资孟含霏,他是毫不犹豫的。从中他没有想过回报,投资一四百亿美元,别人来说是割肉,他则没有太多的顾虑。以他现在的地位,钱对他来说只是一堆数字,除此没有太重要的意义。而睡在三座宝库之上,李如冰向来不是将钱看得很重的人,要不是他现在一下子拿不出三四百亿来,如果能够拿出来,他会毫不犹豫地一掷千金,赞助孟含霏的科研所。

孟含霏提出过「三年期十亿」计划,应该是跟刘瑶一起商量出来的计划。刘瑶跟李如冰提过,这计划也只是维系研究所目前的局面。等到将昆仑玉源源不断地变成可供颇利用的现金,李如冰将加大对飞行器的投入,这已经是他的腹案。他留下集团决策层,本是想先通报一声,群策群力将方案弄得完美一些,可是没有想到许文杰居然反对这一项投资计划。

许文杰和赵强的话不是无的放矢,相反,他们的话很有建设性。

收益姑且不论,原本李如冰、刘瑶对于研究所能带来多少利益并不看重,飞行器的研究,从根本上来说,是带有公益性的事情,是不需要回报的,是「得之我喜,失之我命」的事。

李如冰是受中国传统文化黑陶长大的青年,隐隐约约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回报理想,可是若是当众说出,得到得不到别人的赞同是另一回事,这一种炫耀人前的想法,却是跟内敛的他性格不相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