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高太尉新传 > 分节阅读 76

分节阅读 7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歌词是不是太悲了”

宗泽回头见是高俅,这才收起了长剑,却不先打招呼,而是深深叹息了一声:“我只是一时感触,想到了汉武时的旧事。那时匈奴人一路被逐,形容是何等狼狈,我中原子民又是何等自豪,如今想我大宋空有雄兵百万却无法立威,实在令人嗟叹”说完他竟又低吟了起来: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听到这首汉乐府,再想想当初匈奴人无奈西迁的情景,高俅也不由觉得心头悸动。虽然史书都喜欢说唐宋唐宋,但是,比起盛唐时期万国来朝的局面,大宋实在差得极远,疆域少了近三分之一不说,就连用兵也大大不如,更不消说唐太宗那人君梦寐以求地“天可汗”称号。大宋太祖虽然号称以军功起家,但先挫于契丹,其后辈又屡屡挫于西夏,最后甚至连西南交趾这样的弹丸小国也无法平定,不能不背上了窝囊宋的恶名。

“若是哪一日我朝也能让契丹人和党项人吟唱如此歌曲,才能真正扬我大宋军威”宗泽不禁流露出了无比神往的表情,好一会儿才觉得自己有些不合时宜,连忙转过了头,讪讪地道,“不好意思,虽然如今我已经不是后生小子,有的时候却仍旧改不掉这些习气,还请高大人莫怪”

“汝霖兄,大家都知道你这是真性情流露,哪有怪罪的道理”高俅含笑点了点头,又和宗汉打了声招呼,又略带嗔怪地说道,“你我相交之时彼此互称兄弟,这大人两个字又从何说起你若是不嫌弃的话,就叫我一声伯章,其他的客套话不必再提”

宗泽先是一怔,随后便点头大笑了起来。“好,好你还是当初那个能在街头面摊上吃面的高伯章我还说呢,元朔老哥在信里说得那么谨慎,我还以为你必定要摆摆大官架子就冲你这句话,待会我一定浮一大白”

三个人一起进了正屋,宗汉立刻从房中费劲地抱出来一个酒坛,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放。他朝着高俅嘿嘿一笑,随即促狭地挤了挤眼睛:“汝霖,你别看他刚刚说那些话,平日死板得像七老八十似的今天我们两兄弟联手,非得把他灌醉了不可”

高俅还来不及叫苦,宗泽便二话不说地打碎了泥封,一会儿功夫便倒满了三只大海碗。他把其中一只往高俅面前一推,自己双手举起了酒碗,乐呵呵地道:“这一碗就算我迟来地贺喜,庆贺伯章老弟喜得贵女”他不由分说地将满满一碗酒痛灌了下去,顷刻间又倒满了一碗,“这是庆贺伯章老弟高升宝文阁学士,想必此次我应该是第一个道贺地人吧”

“”

见宗泽一下子用各种名义灌下了数碗酒,高俅顿时觉得有几分不对劲了,连忙示意宗汉把酒坛挪到了一边。“汝霖兄,酒乃穿肠毒药,用来助兴可以,但举杯消愁愁更愁,你是聪明人,怎么能如这般牛饮若是有心事就说出来听听,憋闷下去没有任何好处”

“心事是啊,我确实有心事”宗泽慨然长叹一声,原本醉意朦胧的眼中露出一丝清明,“我在龙游为官三年,自忖算得上清正,而且三年三考也都在中上等。按照三年一次磨勘的原则,我此次升转并没有问题,只可惜我前时得罪了上司,此次竟无人肯做我地举主”

这句话一出,高俅和宗汉对视一眼,双双变了脸色。须知大宋官员数万,要想得到升迁就离不开别人的举荐,而这举主则是最最重要的一环。宗泽究竟干了什么,居然会使得没有一个人肯做他的举主当宗汉忍不住问出这个问题时,得到了一个情理之中的答案。

“我设学堂教化百姓,以求能有更多的士子登科,结果当地富户的几个纨绔子弟联手来捣乱,其中竟有知府的小舅子。我秉公断了此案,结果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虽说没法在考评上作文章,但他一个口信便没人肯做我的举主被伯章老弟你说中了,这个世道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唉”宗泽激愤地一拍桌子,拿起还剩小半碗酒的海碗便往嘴边送去。

“别喝了”

高俅一把夺去宗泽地酒碗,这才摇头道:“升转并不是只有磨勘一条路,你难道不知道还有特旨除授么你就算这一次通过磨勘,只不过会改授一个中县或是大县,一样要看他人脸色汝霖,我只问你一句话,你究竟还记不记得当初为官的初衷”

“记得,我怎么不记得”宗泽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咬牙切齿地道,“我当初一意求试科举时,想的是为国为民如今看来却有些不切实际,不过,能够用一己之力稍稍为民做些好事,余愿足矣”

“既如此,你至少就得知道明哲保身之道,否则屡屡被人排挤,你又如何一展抱负”高俅见旁边的宗汉递过来一条冰冷的毛巾,立刻扔在了宗泽的头上,“看看你心灰意冷的样子,不就是一次磨勘罢了,我准备向圣上荐你为监察御史,你意下如何”

“监察御史”宗泽胡乱用毛巾在脸上擦了两下,一听此言立刻手一抖,浑然未觉毛巾已然落地。

第二部 经略 第四卷 利之所趋 第八章 初识童贯

灌下一碗醒酒汤之后,宗泽渐渐从迷糊的状态中清醒了过来。立刻想起了之前宗汉给他的一封家信。事到如今,他终于明白了那几句自己起初不甚明白的话究竟是什么含意,顿时大为激动。要知道,相比唐朝每三年一次的进士科只录取几十人的往事,大宋的进士科动辄数百人,再加上特奏名的一百多人,更是使得同进士出身的官员遍地皆是,升转极难。而大宋台谏官向来最是清贵,尽管品级不高却极受人尊敬,若是自己真的能够一跃至监察御史,则将来的仕途必将不再蹉跎。他不是那种迂腐不知变通的人,当然知道该如何抉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