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统天下 > 分节阅读 313

分节阅读 3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也是如此。

胡彦殊的身后跟随者蒙古人,这个消息明白无误的告诉了众人。在明天大家迎来胡彦殊的那几万大军的同时也将迎来蒙古人。整个安山总督府前前后后忙活了几个月为的不就是防备蒙古人吗,一旦到时候出现一点意外让蒙古人进入了天南,那么不但安山总督府的努力白费了。整个天南都有可能被蒙古人攻占,但是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还是蒙古人可以从天南找到直接进攻大明的腹地,这个损失与几万大军的损失相比要更加的严重的多了。

如果胡彦殊他们在天北境内便已经被蒙古人打败了那还好说,到时候大家直接砸今天晚上就将整个大裕乐要塞最后的通到封上,之后整个天南都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偏偏胡彦殊他们没有被蒙古人打败而是已经快到了大裕乐了,并且在他们的后面更是跟着大明最大的敌人蒙古人。

这个时候的选择还是最困难的,如果一切还照常,就是等到明天胡彦殊他们全都全都通过了大裕乐要塞之后在对那条通到进行封堵则有可能那个时候蒙古人也已经到了天南了。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此时最好的方法便是在今天晚上胡彦殊他们和蒙古人都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便将这个通到封上。

但是虽然这个方法是最为保险。也最能够确保万无一失的方法,但是做出这个选择却是非常的艰难的。如果李端澄真的这样做的话那就说明安山总督府已经放弃了在天北的胡彦殊的那几万大军了。

而那四万大军最后则可能因为此而战死,几万条的生命,特别是这些人还都是大明人,不是说放弃便能放弃的。

“所有人都不要有所顾虑。现在只要是站在这里的人不论职务高低,只要自己有想法的便可以说出来,说错了无过,而说对了则有奖赏。”看到没人发表意见,李端澄开始鼓励道。

终于,在李端澄说完之后。或许是感到这样一直冷场也不好,开始有人硬着头皮发表自己的意见了,不过第一个被发表出来的意见便震惊了众人,只见连徐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大人,既然那几万大军已经被蒙古人跟上了,卑职主张现在就将大裕乐要塞彻底封上以确保万无一失。”

“什么”连徐说完,顿时引起了众人的激烈反响,没有人想到连徐竟然敢出这种主意并且连徐不但敢想竟然还敢说出来。刚在这种方法不是没人想到过,在这里不管是站着的还是坐着的都是整个安山总督府的jg英,这些人哪一个不是久经战事了,刚才李端澄说完之后便已经有人想到这个方法了,不过虽然想到了但是却没人敢真的说出来。

毕竟被放弃那可是自己人啊,而且还是足足有四万之多。直接将几万人放弃的主意本身便有伤天和,虽然这不是屠杀,但是其实比屠杀更令人心寒。而且这么多的人如果真的因为自己的建议而被放弃了,到时候如果没人追究还好,一旦有人追究了,说出这个建议的人必定因为这个建议而身败名裂。

到时候朝廷会如何看你,他们会说你太过残暴而不适合领兵。其他的将领会如何看你,他们会说你今天能够将胡彦殊卖了,说知道明天会不会将我也给卖了。而你的那些手下又会如何看你,在你这样的人手下当兵,又谁能够安心啊。天下人又会如何看你,他们会说你蛇蝎心肠。

单从这个计策的本身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计策,不过它却是一条毒计,计策虽好,但是说出计策的人却可能因此的身败名裂,所以刚才想到这个计策的人有。但是说出来的却一个没有,包括连徐在内。

此时看到连徐竟然敢将这个方法说出来,众人一下子对连徐便刮目相看了,这些人当然也包括李端澄这个总督了。其他人是敬佩与连徐的勇气,而李端澄在敬佩于连徐的勇气之外,还对连徐在关键时候愿意牺牲自己而保全国家大力魄力刮目相看。

连徐笨吗绝对不笨。在这里的人眼里,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连徐是一个笨蛋。如果一个笨蛋都能够做到大明安山总督府下属的仅次于李端澄的将领之一了,那么大明也没有存在于这个世上的必要了。

连徐不笨也不傻,但是对于自己刚才的话说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连徐清清楚楚,如果李端澄采纳了自己的意见了,那必然是胡彦殊那几万人全军覆灭。而如果李端澄没有采纳连徐的意见,虽然这几万人可能会保全,但是从今往后胡彦殊以及那回来的几万人必定对连徐恨之入骨。可以说不管如何只要今天说出来了这个计策,连徐最后就绝对要因此了得罪不少的人。

连徐不笨,相反他还很聪明,他当然知道自己如果说出来你那番话之后的后果是什么了,但是他最后还是说了,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够确保天南的万无一失。

在连徐的眼中,天南的安全以及大明的安全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为了救胡彦殊的那几万人而将天南以及大明置之于危险之地,那么胡彦殊那几万人不要也可以。虽然一开始连徐也对这个后果很顾及,但是看到其他人没有一个人愿意开口,连徐知道今天这个得罪人的事情只能让自己做了。不过连徐也并不后悔,为了大明他连自己的xg命都愿意舍弃。得罪个把的人算个什么事。

在李端澄的手下共事多年连徐的xg格以及习惯李端澄早已经摸得一清二楚了,所以在连徐说出这番话之后,李端澄便已经知道了连徐心里是如何想的。不管这条计策如何,单从连徐的勇气以及魄力来说便已经让李端澄心里大为敬佩了。这个年代,愿意为了国家而舍弃自己利益的人才是最让人倾配的。

此时李端澄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不顾今天最后自己到底有没有采纳连续的计策。从今往后这个连续都将是自己最好的接班人。作为大明的安山总督,最需要的并不是能力而是对于大明的忠心。

虽然在西疆之地大明已经设立了天南以及天北两个省份的行政机构,但是由于这块土地的特殊xg,安山总督府和唐朝时候的节度使几乎是一样的,在唐朝中后期一个节度使便能够决定自己辖区之内的所有事情,而在天南以及天北,李端澄的一句话也几乎同样可以决定这里的任何事情。

可以说对于安山总督来说,天南以及天北其实就和自己的王国差不多了。如果这个总督对大明忠心耿耿了,那么一切都好说,但是如果这个总督对大明产生了二心了,那么总督的能力越高对于大明的危害也就越大。大唐灭亡之后的那些国家有几个不是那些之前唐朝的节度使自己建立的,在安山这个地方,如果总督想要反叛大明成功的可能xg是十分的高的,大部分的人都对权势有一种迷恋,如果让对方看到反叛大明的收获以及成功的可能xg之高之后,难保这个总督不会产生反叛的心思。

李端澄之所以能够被任命为安山总督府的第一任总督而不是当时亲征亦力把里的明军主帅袁启文,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对于李端澄的忠心朝廷十分的信服。要知道李端澄成了安山总督之后在很长一点时间之内权势都是在袁启文之上的,所以按照正常情况这个总督应该是袁启文这个主将来担任的,但是最后是变成了李端澄。袁启文当时职务比李端澄高但是却仍旧与安山总督无缘的最重要原因便是袁启文留给朝廷的印象除了有才能之外就太少了,朝廷根本就无法去推测袁启文对于大明的忠心有多少,就连朱厚照也不会因为自己对袁启文看重而将这个总督交给袁启文。

之后袁启文在京城呆的那么长时间除了是因为朝廷暂时没有袁启文适合的职务之外,也是朱厚照想要将袁启文放到京城当中好好的观察一下袁启文的品行如何。从袁启文之后再次被任命为禁军总兵便可以看得出朱厚照对于袁启文的考核还是很满意的。要不然朱厚照也不会将自己的安危放到袁启文的手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