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统天下 > 分节阅读 291

分节阅读 29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座。在大明不太平的那段时间之内,安南也同样不太平。在安南国内安南本来的陈氏国主以王室被国内权臣胡氏所屠戮,并且胡氏自立为王。

其实自从大明成立以来,安南的陈氏政权已趋式微,国内一直内讧不断。在公元1371年的时候。安南国王陈ri坚就被自己的伯父陈叔明逼死,之后因惧怕大明反对,陈叔明未敢纂位。而是立其弟陈煓为国王。后陈瑞在入侵占城时败死,他的弟弟陈炜被立为国王。不过到了这个似乎后安南陈氏王朝的政权却已逐渐的落入安南权臣黎季犛的控制之中。趁着新君即位不稳,不久他就杀掉陈炜。改立陈ri焜为王。

公元1399年,黎季犛又把陈ri焜杀掉,改立其子陈颙,没多久,再杀陈颙,次年,黎季犛看到自己好几次杀了国王但却没人能拿自己怎么样之后胆子也打了起来,这一次他干脆灭掉陈朝,大肆屠戮陈氏宗族,并且还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大虞,改元圣元,自己也改姓胡,名一元,与其子胡汉苍共理朝政。

在笼络人心之上胡一元还是很是一把好手的。在自立之后为了获得国内民众、宗主国大明的支持,胡一元竟然敢自称自己是帝舜后裔胡公满的子孙,以抬高身价。帝舜就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尧舜禹三人之中的舜。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周围的属国之中帝舜的威望在当时都是相当的高的,所以胡一元此举还是很厉害的。

在同年冬天,胡一元又自称太上皇,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胡汉苍。同时遣使奉表到明朝,诡称陈氏宗族已绝,胡汉苍为陈明宗之外孙,因此暂时登基理政请求大明正式的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这是当年大明与安南战争爆发的最直接原因。

因为当时大明国内正值“靖难之役”,建文皇帝无暇它顾,对胡一元的请示未置可否,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不过后来成祖皇帝即位之后,情况就没有那么好了,成祖即位之后显示派官员到安南通告,于是在永乐二年公元1403年4月1ri的时候,胡汉苍再次遣使者到南京朝贺,并再次讨封。

当时为了弄清楚安南国内倒地发生了什么事情,成祖皇帝命人亲自前往安南国内打探消息,不过那个被派去的使臣却被胡汉苍所收买反而反过来替胡汉苍讨封。

马上打天下的成祖皇帝和太祖朱元璋以及后来的建文帝完全不同,太祖皇帝由于从小生活贫困见识到百姓深受战乱之祸,所以在即位之后一直希望和周边和睦相处,所以对于安南一直比较宽容,即便是后来大明强大了之后也没有去讨伐安南侵占前朝国土的事情。至于建文帝,那和成祖差的更多了。

成祖皇帝和太祖完全不同,他没有经历过太祖的那种疾苦生活,从生下来的时候太祖皇帝便已经成为了天下的有力争夺者,归根而言成祖皇帝和唐太宗李世民是一样的人物,这种人更加在乎自己开疆拓土的功绩。

马上得来天下的成祖志向很大,他早就希望能够收复前朝被安南夺取的领土,只不过是一直没有机会而已,并且安南一直以来对大明不太听话的表现也让成祖皇帝十分的不喜。

胡汉苍收买大明使臣的事情毕竟满的了一是满不了一世,没过多长时间有一个安南前朝旧臣冒死的逃到京城向成祖皇帝告发了胡汉苍父子谋反篡位以及收买大明使臣的事实,这一下子苦苦没有借口的成祖皇帝立马心里暗喜,一直没有借口,这借口不是自己来了吗。

到了这里双方之间的矛盾终于开始要爆发了。

很快成祖皇帝便登殿点将,命成国公朱能佩征夷将军印,为总兵官;西平侯沐晟佩征夷副将军印,为左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右将军,丰城侯李彬为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统率水陆大军八十万以恢复安南陈氏王朝为借口远征安南。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大军水陆并进,追歼残敌,清远伯王友等率军渡过自注江,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诸寨,斩首三万七千余级。安南将领胡杜聚集水师扼守天险盘滩江,张辅大胆起用降将陈封攻击,大败胡杜。尽夺其舟,遂定东cháo、谅江诸府州。明军主力追击至木丸江对岸下寨,胡一元之子胡澄以战船三百艘来战。明军迎头痛击,斩首万级,擒其将校百余人,安南兵焚溺死者无数,江水为赤。张辅在咸子关筑城,命都督柳升镇守。3月,安南兵又搦战于富良江,张辅与沐晟夹岸迎战,柳升以水师横冲其阵,大败敌军。斩首数万级,因天旱水浅,安南兵纷纷弃舟逃走,明军追至时江水忽然大涨,遂乘胜急进。安南兵大多被歼。5月,明军追击至ri南州奇罗海口,安南军队残部全军覆没,胡氏父子仅以数舟逃遁,明军在当地百姓协助下,擒获胡一元及其子胡澄。随后又擒胡汉苍和伪太子胡芮,全部槛送京师。

至此,明军出师仅一年,就大获全胜,消灭了纂位的胡氏政权,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

大胜了之后成祖很快以平安南诏告天下,改安南为交阯布政使司,以吕毅为都指挥使,黄中为副,黄福为布政使兼按察使,并分设官吏,改置17府,正式把安南变成了明朝的一个行政区。

至此,脱离了中原王朝数百年之久的安南地区终于再一次回到了中国的怀抱,不过事情如果就这么完全结束了也就不会有现在朱厚照和和奂两人谈论的问题了。

在大明再一次将安南纳入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之后发生的长达二十多年的战争才更是两国之间仇恨的焦点。

由于当时安南已经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几百年了,当地的民众早就已经不再承认自己是中原王朝的子民了,这是安南在后来反抗成功的基础。在大明远征安南的大军撤回大明之后安南立刻出现了反抗的力量,成祖皇帝向来喜欢高压政策,对于安南当地出现的叛乱全都采取了残酷的占压。本来大明在这个地方的统治就已经得不到太多的人心了,之后残酷的镇压更是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很快安南的局势便愈演愈烈了,在安南各地反抗的力量不断的冒出来,虽然在成祖皇帝还在的时候这些反抗力量一直在和大明的对抗当中落于下风,但是后来随着成祖的驾崩,两边的情况便完全的被扭转了。

成祖之后的继承者在军事能力上面完全无法和成祖皇帝相比,所以在成祖之后由于连续的失误大明在安南的局势便急转直下,城池接连被攻破,官府接连被屠戮,大明能够控制的住的地方也越来越少,到了宣宗的时候基本上大明已经丧失了对安南的实际统治,除了名义之上安南还算是大明的疆土之外,大明已经完全不能够对安南产生丝毫的影响了。

后来面对越来越糜烂的局势,终于最后大明撑不住了,因为大明在安南收获的回报远远小于自己的投入,在1437年正统二年的时候,英宗皇帝正式的下旨册封当时安南的实际控制着黎利为安南国王,而黎利也不愿与大明继续为敌,所以随着大明的率先让步,这一场前后跨度几十年的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想要结束一场战争是很容易的,但是想要平息两国之间的仇恨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在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之中,大明在安南战死以及受伤的将士数十万,这些将士哪一个没有家人,又有哪一家没有受到战争的危害。而安南更甚,因为几乎全部的战争都是在安南之内发生的,所以战争结束之后不但整个安南被差不多夷为了平地,而且在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之中安南伤亡士兵有近百万之众,受到影响导致死伤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

这么一大笔仇恨岂是大明一道圣旨,安南重新成为大明的属国就可以消除的了的。并且战争结束之后的这七十年来两国之间也并不是完全的太平的,由于从英宗开始大明国力迅速衰微。看到大明衰落的安南总是想要在大明身上占点便宜,虽然两国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但是两国之间小规模的摩擦以及战争却不下数百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