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统天下 > 分节阅读 168

分节阅读 16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明的控制之下了。而这里的虽然还有一部分人还在时不时的反抗一下,不过由于人数太少了所以他们一直都翻不起太大的风浪。显然为了对付这么一点的人把十几万的大军留在这里有一点多余了。所以在回来之后没有多长时间袁启文便开始准备撤军的事情了。

在两人在乌兹别克的时候,朝廷关于亦力把里和南疆最后的处置决定的旨意就已经下达到了南疆了。按照朝廷的决议此后亦力把里和南疆都将直接归大明统治,为了方便管理朝廷决定将亦力把里和南疆分为两部分,依照天山为界,在天山以南的土地划归为天南省,也就是天南布政使司;而天山以北的土地则将被划归为天北省,也就是天北布政使司。而吐鲁番在以后也即将消失在大明的版图之上了。现在吐鲁番的势力范围刚好跨越天山南北,所以到时候依照天山为界,吐鲁番也即将被一分为二。

两个布政使司设立之后朝廷将在在天北布政使司和天南布政使司朝廷将分别派驻左布政使和右布政使一人,品阶都为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的人选分别从中原几省抽调。在布政使之下分别设置左参政,人数为七人,品阶为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政 人数为七人,品阶为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议,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 经历,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一人,从八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所 ;检校,一人,正九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提控案牍,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司狱,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狱司。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 。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大使,各一人,从九品,承宣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 ;副使 各一人 未入流 承宣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

除此之外在一些重要的地方都将设立知府衙门用于统治地方。设知府一名,品阶为正四品。在知府一下还有知州,品阶为从五品。再往下还有一些便于管理的机构。

而在各个知府以上的府衙全都设置宗教司以及民族司用来处理一些有关宗教以及民族之间的纠纷。在之凡是因为宗教的原因或者民族的原因引起的矛盾纠纷都叫到宗教司以及民族司来处理。

同时按照朝廷诏令倒是从六品以上官员全都由朝廷从京城调任,而从七品既其以下品阶的官员则由当地的左右布政使举荐倒是报于朝廷经过朝廷审核之后便可上任。

除了设立了两个新的布政使司之外,在两地朝廷还设立了两个都指挥使司来管理两地的驻军事宜。不过在两地的都指挥使司之上还有一个安山总督府。而这个第一任的总督便将由李端澄来担任。

虽然大明已经控制住了天南和天北两地,但是这里由于宗教以及民族成分复杂的原因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仍然将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可以预见的在之后的几十年内两地发生的叛乱一定不会少了。毕竟即便是到了现在在新疆都经常有人闹独立,所以说朱厚照可是不敢保证伺候大明能够安安稳稳的控制两地,所以这里设立一个用于管理两地的军务的总督府便很有必要了。

这便是安山总督府设立的最初的原因了。设立一个安山总督府全面总管两地的军务,这样到时候如果真的出现了意外也可以很快的协调两地的兵力来进行平叛。而实际上安山总督在将来需要面对的军事威胁还远远不止这一些。

安山总督府统管天南布政使司以及天北布政使司两个地方的军务,所以他将来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北面的瓦剌以及西面的哈萨克、乌兹别克以及呼罗珊的军事威胁。哈萨克和呼罗珊自然不用说了。呼罗珊现在可是深受萨非王国影响的。至于乌兹别克,虽然现在的乌兹别克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大明了,但是只要他有一定的实力便不得不防。所以安山总督府的设立还有一点便是要在将来应对可能来自这几个地方的威胁。

不过短期内安山总督府面临的外部的威胁不会太多了,毕竟现在的瓦剌还和大明比较友好的。 而哈萨克以及萨非王国也被乌兹别克牵制着呢。所以这个安山总督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还是很轻松的。

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最重要的朝廷设立安山总督府的原因便是为几年后的大明深入中亚做准备了。在以后安山总督府将会设立在费尔于纳盆地的阿克西城,这里背靠天山一线,可以有效的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西面的中亚上面。

而且阿克西距离中亚极近,在这里可以让安山总督府很便利便可以掌握中亚的形式并且也可以轻松的将自身的影响力扩散到中亚地带。

安山总督府第一任的总督最后经过朝廷商议之后便是选定了李端澄,这也是马文升全力推荐的结果。主要便是考虑到李端澄不但经验丰富而且对中亚的形式也较为了解的原因,李端澄被留在了这里,那么袁启文肯定是要调走了。所以在回去之后袁启文才会开始准备撤军的事情。到时候袁启文将会将京军带回京城,而其余的军队除了留在这里的六万大军之外全部将会被带回甘肃镇。

第二百一十九章 告一段落

八月,此时的天南以及天北布政使司还是酷热炎炎,领了朝廷圣旨的李端澄已经在今日踏上了前往阿克西城的路程了。

俺的干城外,军阵整齐,在得知今天便是李端澄离开日子之后还留在俺的干城的六万多明军全都自发的在这一天到了城外为李端澄送行。虽然这些人都是跟着袁启文到这里来的,以前也从没有在李端澄的手下从过军,但是这几个月来李端澄的所作所为却已经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本来他们就来自不同的地方,今后再次相见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李端澄要留在阿克西而他们却要跟随者袁启文会甘肃镇,至于京军确是要在稍后回到京师了。可以说这一次的分别就很有可能代表着永久分别了,在之后他们很难再次相见了。

在袁启文的陪同下走到城外的李端澄被眼前的这一切看呆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人来为自己送行,他看了一眼袁启文想知道这一切是不是袁启文安排的,不过在看到袁启文也同样惊讶的脸色之后他便知道外面的数万人都是自发的,“我李某何德何能值得数万将士亲自送行。”在这一刻李端澄这个已经从军了几十载的老将突然有一种想要热泪盈眶的感觉。不过还好李端澄的忍耐力还是很强的,没有在这么多人面前失态。

当李端澄他们骑着马走到了数万将士的正中央的时候,突然从数万将士齐声吼道:“将军一路顺风。”之后数万人齐齐的为李端澄行了一个大明的军礼。

李端澄用手抹了抹有点湿润的双眼,想要说什么但是最后却有点哽咽的没有说出来。而一旁的袁启文他们这个时候走上前来说道:“老将军,保卫大明的重任从今天就交到您的手上了。保重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