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亲临东周 > 分节阅读 215

分节阅读 2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卫鞅坦然说道,臣之所以没有先说霸术,是因为帝王之术在于顺应民情,而霸术一定是违背民情的。

秦孝公很奇怪,违背民情那还能称霸吗

卫鞅说,要想称霸,就一定要进行改革。但是民心都是希望平安稳定的,老百姓谁能喜欢变革呢因为变革不但是对现有秩序的破坏,更意味着对老百姓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但是只有变革,才能让国家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等到称霸之后,所有的人才会明白,当时变革的人是多么油菜花呢。

秦孝公觉得这话说的有理,要是没点变化,就这么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也不用特意招聘人才了。

就是因为想迅速发展,才会希望有好的路子。

秦孝公表示愿意听卫鞅说说其中的道理。

卫鞅将自己的治国理念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只有国富,才能有实力发动战争。而只有军事力量突出,才能称霸。要想国富,必须发展农业,而且在国内必须赏罚分明,这样才能令行禁止。

这道理说得非常对,打仗总是用钱去打的,没钱就没军备没粮草,难道要作丐帮

秦孝公表示这样自己能够做到。

但是卫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让国家富强,必须有专门人才,而且还得委任此人行使特权,特别是不能三心二意,别人说什么就动摇了,那可就坏菜了。

秦孝公琢磨片刻,是这个道理。

秦孝公正听得高兴,卫鞅却起身告辞了。

秦孝公说这就完了还有具体措施呢,你还没说呢

卫鞅说您先思考思考,能不能做到这几点。等您决定做了,我再说不迟。

看来卫鞅果然非常聪明,他先说明理论,而且要到秦孝公的信任,然后才说具体细节。假如秦孝公没有那样的决心,则说什么都是白搭了。

卫鞅走后,秦孝公仔细思考了卫鞅提出的观点。

秦国军事实力不弱,但是要说称霸,真没有一定的把握。再看国力,更不能和齐国等其他大国相提并论。

基本上是七国之中的边缘国家。

第三天,秦孝公召见卫鞅,说明自己决心改革的想法,询问卫鞅具体的做法。

卫鞅详细解答了秦孝公的疑问,君臣对答三日三夜,毫无倦色。

看来卫鞅的确是个人才。

秦孝公觉得眼前的世界忽然开阔了许多。

秦孝公任命卫鞅为秦国左庶长,将秦国国政委任于卫鞅,甚至追加命令,凡是违抗左庶长命令的,斩无赦。

不光这样,秦孝公还赏赐卫鞅第一区,黄金五百镒。

平民卫鞅,忽然成为了秦国相国,秦孝公眼前最炙手可热的宠臣

然而要让卫鞅的改革办法彻底实行,还需要民众的信任。

信任,特别是民众对官员,对秦国最高领导的信任,其实是非常难得的。

卫鞅为了树立秦国说一不二的公信力,在咸阳开始了一次实验。他让人在咸阳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派官员守着这根木头,同时命令,谁要是能把这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赏十金。

搬一根木头就赏十金

什么木头这么金贵

从南门到北门有这么费劲吗

逗我们玩儿呢吧

老百姓议论纷纷,看热闹的很多,但是没有人去执行命令。

谁要是搬了木头,真从南门到了北门,万一最后是骗局,那不是白给大家一个笑料

娱乐大众呢

卫鞅觉得,这是十金太少了,所以老百姓不屑于去执行命令,他把赏金提高到了五十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个人觉得秦国从来没有因为什么事情重赏过老百姓,那就把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他说了赏五十金,到时候五十金没有还能没有点小奖励类似于精神文明奖之类的

这下子整个咸阳城轰动了,老百姓都扶老携幼的出来看热闹,看啊看啊,真有傻子去搬木头了

看看到底结果怎么样

看管木头的官吏将消息报告给卫鞅,这正是卫鞅想要的结果。

卫鞅表彰了这位百姓,你真是我们大秦的优秀子民我们一定是讲信用的,这样,五十金就赏给你了。

五十金就这么赏给他了

就搬了一根木头

从南门到北门

不知道有多少人暗自悔恨,想那么多干嘛,我怎么没去搬木头呢

这件事情在咸阳城传的纷纷扬扬,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更多的老百姓感到了咸阳的变化,这不是一言九鼎是什么

五十金取得秦国百姓的信任,卫鞅赚大发了。

这件事情改变了老百姓对秦国的看法,卫鞅趁机宣布了新法。

这新法上对秦国进行了全方面的定位,一是迁都咸阳,二是设立县制,执行新法;三是鼓励百姓开荒种地;四是规定赋税,秦国不再执行井田制十一税率,所有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国家按照土地的面积征收赋税;五是鼓励经商,男耕女织,勤劳者免税一家,懒惰者没收为官奴,工商业也要征税;六是根据军功奖赏士卒,不论出身,凡是有军功的人享受更好的待遇;七是连坐法律,五家为保,十家相连,如有一家犯罪,九家举报,不然就全部腰斩。最后是所有人必须遵守新法,无论贵贱。不遵守的,杀无赦。

可以看出,卫鞅按照自己的想法对秦国进行了重新设计,这样的秦国是注重生产,注重经济发展和军事发展,但是也是严刑酷罚的。

当然这在秦国百姓之中引起了轰动,好好的就变了什么都变了

卫鞅为了维持自己新法的有效性,将凡是非议新法的百姓都发为边境戍卒,而大夫甘龙、杜挚由于私下议论新法也被废为庶人。

好一个雷霆手段

真正的雷霆还在后面

秦国的百姓也没想到,这位左庶长如此厉害,连议论一下都发配边疆了,一时之间没人敢议论新政,所有的人见面都互相使眼色,秦国进入了默片时代。

第十一章人才争夺战

能够根据秦国实际情况,短时间内拿出让秦国发展加速的改革理论和办法,说明卫鞅是一个专业化人才。在见到秦孝公的时候不是和盘托出,而是经过几次接触先了解秦孝公为人是否值得为之付出,并且在公布改革办法之前先行树立威信,在公布改革办法之后行事雷厉风行,说明卫鞅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

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才,看来秦国改革非常令人期待。

可是古老的秦国,多少年固步自封,和中原没什么交集的秦国,能够接受如此凌厉的改变吗

老百姓面对卫鞅的高压政策不敢说什么了,可是盘根错节的其他势力并没有选择沉默。

卫鞅

一个不知道有多大本事的人,他就要决定我们秦国所有的事情

卫鞅着手安排百姓准备迁都咸阳的事情,而这时候世子驷不但反对迁都,甚至对于变法也非常强烈的提出了反对意见。

卫鞅怒了,这是捣乱的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