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亲临东周 > 分节阅读 206

分节阅读 20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卫庄公新造的虎幕,召集各位大夫参加落成典礼。

浑良夫自然也在召集之列,届时浑良夫身着狐裘紫衣,佩戴名剑,得意洋洋出席典礼。

谁说浑良夫就只是孔姬的情人

如今他浑良夫是卫国炙手可热的大红人,卫庄公登基的大功臣

到了宴席摆上来之后,浑良夫也没解下佩剑,就大咧咧的入席就座。

可是等待他的,却是兵士粗鲁的推搡。

浑良夫涌上不详的预感,这是怎么了

世子疾走了出来,浑良夫大喊,臣有何罪

世子疾冷笑道,难道臣子见君侯没有礼仪吗你身着狐裘,一罪;佩剑不解,二罪;身穿紫衣,三罪

这就三罪了

浑良夫颤抖着说,主公说过,微臣可以免死三次

世子疾厉声喝道,亡君以子抗父,你还想召他回国,这难道不是第四罪

第四罪

原来如此

谁说三罪难得

衣服穿不对,佩剑没摘下来,嘁哩喀喳不就齐活了

浑良夫无话可说,俯首就诛。

可是从此之后,卫国开始不安宁了。

卫庄公总是梦到披头散发的厉鬼,虽然看不清楚,但是他知道,这一定是浑良夫

内心有愧的人,就算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总是难逃那一双法眼。

很快卫庄公被折腾的精神涣散,他赶紧召专门占卜的大夫胥弥赦进行了占卜,胥弥赦占卜的结果是无害。

卫庄公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可是胥弥赦转脸出门就出奔了,原来刚才占卜的结果是,国破家亡

看来这位胥弥赦虽然没有职业道德,欺骗顾客,但是不失为一个聪明人。跟卫庄公直说真相恐怕倒霉的第一个就是胥弥赦自己。

卫庄公登基两年,也没和陈恒一样处理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和晋国。

晋国虽然威名不如从前,但是对于卫国的举动非常震怒。

你们卫国凭什么无视我们晋国

你以为你们是吴国打个喷嚏我们都得害怕

不收拾你们,你们还真以为没王法了

晋国派出赵鞅讨伐卫国,本来就没什么威望的卫庄公被卫国百姓驱逐下台。

没办法,只能出奔了。

要说这卫庄公果真没脑子,出奔也不选个安全点的地方,居然出奔到了戎国,结果就和世子疾一起被戎人杀死。

国不可一日无君,卫国百姓拥立公子般师,但是般师对于让晋国退兵也没有好办法。

多亏了齐国陈恒发兵相助,可是这陈恒也有自己的私心,他抓住了公子般师,立公子起。这是准备让卫国今后都听从陈恒的命令。

卫国人岂能不知道陈恒的居心

大夫石圃驱逐了公子起,重新迎立卫出公。

卫出公经历了父亲夺权,兄弟倾轧,终于又回到了卫国。

按说这下应该好好治理卫国,给百姓一个安宁的日子,可是卫出公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他或许是怀疑石圃的忠心,居然驱逐了石圃。

没有石圃,您能回国吗

这下子卫国的诸位大夫炸了锅,这领导都是什么人品什么德行

卫出公再一次被迫出奔,逃到了越国。

如果说第一次出奔是父亲夺权导致的,那么第二次,纯属卫出公咎由自取。

卫国百姓又立公子默为君,是为卫悼公。

没说的,卫悼公一上任就明白,要想安宁,必须投靠晋国。你管人家晋国有没有衰弱,反正人家比你强是真的。

卫国请成,成为晋国附庸。

准确的说,从此卫国看赵氏眼色行事。

第四十五章执着的复仇者

重要人物对于历史事件的发生起关键性作用,没有武则天,唐朝的历史一定那么精彩。

伍子胥去世之后,吴王夫差非常开心。

当然也有人为此难过,比如视伍子胥为恩人的白公胜。

没有伍子胥,白公胜不过是父亲被爷爷欺负的走投无路的倒霉蛋,谈什么出身,倘若不是出身在楚国,不是生于王室,恐怕生活还会幸福很多。

所以白公胜很感激伍子胥,虽然他报复的很暴虐,将自己的爷爷鞭尸,但是他毕竟是为父亲和自己报仇了,而且也的确为自己争取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活和未来。

白公胜本来是想为父亲世子建报仇的,当然是向郑国。

我爹不过一个脑残倒霉蛋,他就说造反能掀起多大风浪你们把他赶走也就是了,何必非要将他杀死

可是伍子胥赦免了郑国,白公胜碍于情面,也就不好过于执着。

等到楚昭王去世之后,子西和子期拥立越女的儿子子章继位,是为楚惠王。白公胜觉得自己怎么说也是故世子之子,是不是应该给自己安排个关键的一官半职

可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楚惠王居然并没有照着白公胜想的那样去作。

您的确是故世子建之子,但是再多的冤仇,不也过去了吗

诉讼时效已过,您还指望在楚国分一杯羹

白公胜很是郁闷。

等到伍子胥去世之后,他觉得可以对郑国报仇了,于是找到子西,郑国是杀害故世子的凶手此仇不报,我枉为人子令尹大人,请您为我发兵一支,让我讨伐郑国,替父报仇

子西有点为难。

的确,替父报仇没有错,可是楚国已经不是当初的楚国了。

经过了吴国攻破郢都,楚国的雄心壮志和辉煌实力,好像被风吹走的落叶,在诸侯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子西只能说,现在新君刚刚即位,国内政局未稳,您再等待一段时间吧

白公胜觉得子西这是推辞,那好,那就依靠自己

他借着防备吴国的机会,招兵买马,日夜训练。而主持训练的家臣,便是从卫国出奔来的石乞。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白公胜再次向子西请求讨伐郑国,说好了用自己的人马作为先锋,这一次,子西没有理由拒绝白公胜了。

人家私人都出钱出力了,难道国家还能说不行吗

楚国的军队还没出发,已经有消息传来,晋国赵鞅率领重兵讨伐郑国。

谁都知道,郑国是诸侯争霸必争之地,郑国曾经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在楚国和晋国的夹缝里生存。既然晋国攻打郑国了,那郑国别无选择,只能求助于楚国。

最悖谬的情形出现了,本来同意白公胜要讨伐郑国的子西,居然同意了郑国的求助,出兵帮助郑国。

既然楚国都出兵了,那晋国也没有心思和楚国决一死战,很痛快的退兵了。

也许子西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也许

可是白公胜很气愤,牙都气成骨头了

好你个子西,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先答应我讨伐郑国,这家伙还没出兵你先去救郑国了,你脑子有病啊驴踢了还是门挤了

不同意,情有可原。

同意了,还帮助郑国,那就是故意恶心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