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亲临东周 > 分节阅读 149

分节阅读 14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是公孙剽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大夫,并且继承了父亲一颗变乱的心。

公孙剽认为自己的父亲没有什么比伯父卫献公差的地方,甚至更得祖父宠爱,更有政治头脑。

凭什么就不能做卫侯

其实主要还是公孙剽自己的野心在作怪。

他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就因为阴差阳错的父亲,自己默默无闻的过一辈子。

公孙剽继承了父亲的职位,还有父亲的人脉关系,和上卿孙林父、亚卿宁殖暗中来往。说起来上卿孙林父和亚卿宁殖位高权重,犯不上和公孙剽冒险。但是眼看着卫献公已经成为了娱乐型领导,这二位心寒了。这样的领导能把卫国领到什么地方去呢

孙林父甚至还和晋国暗中联系,转移国家资产,将妻子家人也转移到了别的地方。

卫国第一高官发生了外逃迹象,卫献公心里更加疑惑。这事儿不会和公孙剽那小子有关系吧

不过公孙剽的事到现在还没有什么证据,重要的是公孙剽年纪虽小,但是在朝中势力雄厚,卫献公觉得不应该没事找事。

等到他叛变

卫献公纠结了。

第五十九章唱错的歌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苏轼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在宏大的世界和悠远的时间面前,人生的确太微不足道了。中国古代的道家由此产生了潇洒的人生观。

卫献公不知道是否参透了其中奥妙,总之他也是一位潇洒的君侯。

对于领导来说,单位落魄够闹心,但是最闹心的无异于手下人蠢蠢欲动,各怀野心。

公孙剽的所作所为卫献公都看在眼里,不过他倒没什么反应。

这孩子是继承了弟弟的遗愿吗

他父亲都没能把我怎么着,且看他能有多大本事

卫献公悠游度日,什么都不放在眼里。

人生还是要潇洒一些,何必自寻烦恼

有一天卫献公约上卿孙林父和亚卿宁殖吃午饭,这二位在宫外恭敬等候,可是中午时间都过了,还没一个人出来。

孙林父和宁殖心里可就疑惑了,请人吃饭到点没人这是什么风俗根本没人招呼我们啊

孙林父和宁殖等的腹内空空,几乎要饿晕过去,可是依然没有人宣召他们。

终于这二位饥饿难耐的情况下决定问个究竟,谁知道内侍说卫献公正在后圃射箭,要见卫献公,那就请到后圃。

射箭

不是说好了和我们吃饭吗

孙林父和宁殖进入后圃,果然见卫献公露胳膊挽袖子的正在射箭,旁边就是他的私人教练公孙丁。孙林父上前行礼之后问道,“主公,您不是今日约定和我们一起吃饭吗”

卫献公茫然的停了下来,半天才回过神儿来,“是吗有这回事吗那可能我今天太忙了,所以忘了吧这样,吃饭是小事儿,咱们改天再约。”

孙林父和宁殖心里忽然一空,原来是忘了。

人家根本没瞧得起我们。

就算您是高高在上的君侯,我们是草芥一般的臣子,可是那就证明您能肆意把我们不当一回事吗

单位再好,待遇再好,可是领导从心眼里瞧不起员工,没有一个平等的氛围,恐怕也是留不住人的。

孙林父和宁殖感到了巨大的屈辱,这就是我们为之服务的最高领导

卫献公却根本没注意到憋屈的这二位,目光随着天空偶然飞过的一只大雁兴奋起来,咱们就打赌射这只大雁吧

孙林父和宁殖都无语了。

都把人气死了,还打赌

孙林父和宁殖告退。

在回去的路上,两人沉默不语。

这样的领导,将要把卫国带到何处那时候我们的命运将要如何呢

还是孙林父打破了沉默,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卫献公如此儿戏,将来卫国必定有大祸。为了大家的前程,还是想办法奉公孙剽为新领导吧

宁殖素来和公孙剽相厚,自然没有任何异议。

于是因为失约造成的最大恶果出现了,卫献公的漫不经心,竟然直接导致了卫国权臣孙林父和宁殖谋逆的野心。

孙林父动作很快,回家之后很快安排家臣庾公差和尹公佗等人整顿自己手下的家丁,准备动手。另外,孙林父为了探听卫献公的情况,还派儿子孙蒯入宫觐见卫献公,说是自己有病,让儿子去请个病假,自己在河上疗养,暂时就不能入朝了。

上卿偶感风寒就不能入朝了

疗养为什么非要在河上呢

按说早就和公孙剽密切联系孙林父如此动静应该引起卫献公的注意了,可是卫献公听了孙林父有病的消息哈哈大笑,问孙蒯,你父亲是不是饿坏了呢

卫献公嬉笑之余,居然还让乐工奏乐,点名要听巧言的终章,说是和时事相关。

旁边太师为难,劝说咱们换个歌曲吧这个歌恐怕不合适啊

可是师曹反驳道,“主公说合适就合适,还不赶紧奏乐”

音乐声曼妙响起,孙蒯仔细去听,只听那唱的是:

彼何人斯,居河之糜

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孙蒯面色不变,可是心跳猛然加快了几分。

原来这个酒肉穿肠过的卫献公,并不是懵懵懂懂,他心里什么都明白。这歌词唱的意思,不就是在说自己的父亲孙林父没什么本事,但是还要谋逆吗

这下子尴尬了,要解释吗

现在解释,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可是不解释,岂不是默认父亲要谋逆

孙蒯坐立不安,没多久就要告辞。卫献公边喝酒边告诉孙蒯,转告你父亲好好养病,你父亲虽然在河上调养,但是他做什么,我都一清二楚。告诉他还是要谨慎。

孙蒯面色惨白,连说不敢,好容易退了出来。

其实卫献公非要让人唱这首歌,无非是敲山震虎,警告孙林父老实一点的意思。这一招的确吓人,但是卫献公用错了地方。像孙林父这样的朝中重臣,一旦有了二心,最好的办法是不动声色,暗中进行布置。只有斩断他的权力和势力,才能真正制服。比如康熙收服鳌拜。而没有任何安排,只是贸然警告,恐怕效果适得其反。

唱歌没问题,没实力你瞎唱什么心里话

毕竟,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时代。

果然,孙蒯回家之后将卫献公的所作所为转告了父亲孙林父,孙林父不但没有害怕,反而坚定了现在谋逆的决心。

孙林父明白,虽然自己是卫国权臣,但是要想确保成功,还需要多找助力。

他想到了一个人,蘧瑗。

蘧瑗是卫国有名的贤臣,饱读诗书,能言善辩。他后来成为孔子最好的朋友,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有十年是在卫国渡过的。特别是在卫国的期间,孔子两次住在蘧瑗家里,一共有九年的时间。蘧瑗对孔子儒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这样一个在卫国出名的能人,如果能够得到他的帮助,孙林父觉得十个卫献公也能拿下。

不过蘧瑗不是宁殖,虽然他官位不高,但是他有学识,他究竟怎么想的,孙林父没有把握。

在见到蘧瑗之后,孙林父没敢冒失,先问如今卫献公这么个闹法,您有什么见解

这句话说得就很有艺术了,我没说谋逆,我问的是您怎么看

蘧瑗不假思索的回答孙林父,“人臣对君侯,能劝谏,那就劝谏。如果真要不能劝谏,那就只有出奔了。其他别无他法。”

孙林父一看,蘧瑗这根本没有说话的余地了,转身告辞。

第二天,蘧瑗出奔鲁国。

孙林父一张口,蘧瑗就明白他什么意思。平日里孙林父的所作所为都瞧在眼里,不过蘧瑗自问没有能力去左右孙林父,那真是只剩下出奔这一条路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