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亲临东周 > 分节阅读 145

分节阅读 14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辄、公子虿、公子舍,都是郑僖公的叔叔辈。

看起来和睦的一家子,不过郑僖公自从即位之后,认为从职务上来说,自己是最高的,所以从来没把这些叔爷和叔叔放在眼里,历来都是从鼻子眼儿里看人。

这就是不和谐的根本。

第五十三章新的战略:以逸待劳

由于没有坚定执行父亲的嘱咐,坚定地跟着楚国走,郑僖公再次面临楚国兵临城下的危难时刻。

在六卿会议上,郑僖公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既然已经投降了晋国,反正凭郑国也没办法和楚国抗衡,干脆咱们就坐等晋国援助

话音未落,六卿之一,也是郑僖公的叔爷公子騑强烈反对,我们郑国现在的问题不是看和谁感情好,更不是看谁和我们哥们儿义气,关键是谁是强者我们也不能死等着晋国了,干脆这样,咱们就坐山观虎斗,晋国和楚国,他们俩谁能力强,咱们就跟着谁混

其实公子騑的话虽然难听,但是也是实情。本来现在就不是谈感情的时候,如果在摇摆不定,吃亏的还是郑国。

不过郑僖公严重不同意公子騑的建议。

什么话等着看谁强

问题是人家楚国没和晋国较劲,人家就打你们郑国,你还等人家分出胜负恐怕等不到那时候郑国已经亡国了

郑僖公决定实行自己的计划,派使者前往晋国求助。

诸位爱卿,谁能代表我们郑国前往新绛求救呢

地下鸦雀无声。

冷场了。

是,公子騑在朝中很有实力,而郑僖公不过是刚上任的一个新领导,谁有胆子得罪实力派去讨好一个新领导呢

郑僖公这个气啊,好啊你们,吃着我们郑国的俸禄,不为国家办事

郑僖公一生气,就出了狠招,他居然亲自前往新绛。

单从这一点来看,郑僖公就不是一个成熟的领导,郑国的事情,他摆不平。

君侯是一国最高领导,不有特殊外交事件很少前往他国。郑僖公亲自前往晋国求救,外人一看难免得出以下推论:郑国真的面临灭顶之灾,或者是郑国内部混乱到了极点,这样的事情居然还要劳动一国最高领导,难道你们郑国没人了

果然,就在郑僖公前往晋国的途中,公子騑也出招了,他派刺客将郑僖公刺死在途中。

公子騑立郑僖公的弟弟嘉为君,是为郑简公。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公子騑将郑国和晋国结盟的事情都推到郑僖公身上,并且向楚国请成,楚国的公子贞接受了郑国的请求撤兵。

一切按照公子騑的意思在进行。

不过晋国的反应就不那么美好了。

晋悼公得知郑国又一次叛变的消息无比郁闷,瞄了个咪的,你们郑国有完没完合着你们是谁打你们你们就投降谁啊反应够灵敏的楚国也不是个好东西,有本事冲晋国来就知道拿郑国说事儿,还有完没完

不过晋悼公内心还是非常明白的,现在陈国和郑国又倒戈楚国,看来晋国必须作出反应了

荀罃为晋悼公详细分析了情况,目前来看,虽然陈国和郑国都回到楚国那边,但是轻重缓急截然不同。陈国地理位置偏僻,而且国力微弱,不过郑国处于中原交通枢纽位置,历来是称霸争夺的重要国家。假如楚国让郑国死心塌地的跟随着他,那对于楚共王的称霸中原是非常重要的助力。所以,陈国可以暂时不管,但是郑国这次,我们绝对不能轻易放弃,非得打得他投降我们不可。

韩厥也对此表示支持,同时韩厥看到了新一代将领的成长,提出告老还乡。晋悼公当然不许,但是韩厥坚持自己已经年老力衰,应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这也是一种高风亮节,将舞台让给后来人的风度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于是晋军新一任中军元帅产生了,那就是荀罃。

荀罃出兵虎牢关,非常顺利,郑国请成了,晋军撤退。

可是晋军刚一撤退,楚共王亲自率兵讨伐郑国,同样得到了郑国的请成。

这一下晋悼公勃然大怒,现在已经不是和楚国的争夺了,而是郑国的行为完全是对我们的羞辱

晋悼公在全军展开知识竞赛,我们用什么办法能够让郑国不在三心二意

还是荀罃提出了见解,郑国之所以朝令夕改,那主要是因为有楚国在和我们较劲。所以根据主要矛盾的观点分析,要解决郑国摇摆不定的立场问题,关键在于解决楚国和我们的争霸问题。

晋悼公问那有什么好办法这可是老大难问题了。

荀罃的答案只有四个字:以逸待劳。

他认为如果频繁受楚国牵制出兵,无论是本国还是援助的外国都会为此疲于奔命,时间长了一定会对晋国心生懈怠。那不如将晋国本国兵力分为三组,听从晋国命令的诸侯国也分为几组,配合分组作战。这样楚国撤退,我们就出兵;楚国出兵,我们就撤退。那时候骚扰的是楚国,消耗的也是楚国,而我们晋国则可以迅速扩张自己的实力。

天才就是天才,这不就是春秋时期的运动战吗当年对抗日本鬼子,我们的战术中就有著名的运动战,原来源头在这儿啊

晋悼公一听这个计策不错,这样,荀罃哪,这次战术推进就由你具体负责了

荀罃奉命对晋军部队进行了分组操练,第一组上军元帅荀偃,副帅韩起,配合国家鲁国、曹国和邾国;第二组,下军元帅荀黡,副帅士魴,配合国家齐国、滕国、薛国;第三组,新军元帅赵武,副帅魏相,配合国家宋国、卫国和郳国。

三组军队按照顺序依次出兵,不过出兵的原则是,不许和楚国军队交战,只要出兵顺利返回就是胜利。

这是战略安排,同时也是荀罃智慧所在,既然分组作战,就是要靠一个“拖”字,让楚军劳动往返,疲于奔命,消耗敌人的作战能力。至于不许和楚军交战的考虑,主要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实力,已经选择了以逸待劳了,何必非要拼个你死我活而且兵力分为三分,难免实力有所折扣,真要和楚军硬碰硬,那只能是晋军危险。

所以打仗主要靠的是智慧,真正有智慧的指挥员,单凭比赛跑步,也能让对方苦不堪言。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这么高超的运动战精髓所在。

比如晋悼公的同母弟弟公子杨干,就非常不满意。公子杨干今年十九岁,投身国防事业以来,一直想有所作为,好容易得到了和楚军照面的机会,却被告知主要看谁跑得快,根本不是真打,公子杨干非常郁闷。

怎么好容易轮到我上战场了,就从肉搏战转为跑步比赛了

我怎么这么背啊

公子杨干为了能够真刀真枪的和楚军作战,天天找荀罃请战,各种表决心。

荀罃也很为难,您这份决心是好的,可是我们现在总体作战方针变化了,您说您非要冲锋陷阵,情况也不允许啊

公子杨干根本听不进去荀罃的话,坚决请求上战场和楚军决一死战,谁要是先跑了,谁不是好汉

荀罃一看这位年轻气盛,也听不进去劝,这么想上战场吗那也行,那给您安排到荀大夫的新军作接应部队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