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亲临东周 > 分节阅读 5

分节阅读 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刚出西门,又听见杀声震天,掘突伏兵在此

亏得满也速杀出城外,救了戎主,逃命去也

估计这帮犬戎人还得在路上暗骂,这帮大周的臣民,太狡猾了说话不算数啊

是不能算数,您在镐京已经属于远离故土的侵略者了,还指望被侵略的一方跟您仁义礼智信呢只能说犬戎为利出兵,不仁;据城不退,不义;与周大战,不智这不是找打呢吗

王城内一夜混战,乱七八糟的赶走了虎狼之师犬戎。申侯大摆筵席,款待各位勤王诸侯。不料一人站立反对:诸位,这是我们喝酒的时候吗国破君亡了

原来是卫武公反对。

想必申侯当时脸色不甚好看。的确,申侯最大的缺点,就是分不清事情轻重缓急,为小利失大义。但是卫武公接下来的倡议使得他开心不已。卫武公声如洪钟,“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迎立太子宜臼。”各位一致同意,草成表章,决定派掘突同志赴申,迎接太子宜臼入王城登基。

太子宜臼一直在申地,所以王城发生的一切,都毫不知情,心情忐忑无比。直到看见了诸侯联名的表章,这才知道周幽王已经被戎主所杀。宜臼不由得放声大哭。这哭声是对周幽王父子亲情的不舍,是对母亲与自己不幸遭遇的委屈,恐怕还有危机过后的放松。

甭管怎么说,启程上任当天子去呀

诸侯与文武百官在王城三十里之外迎接宜臼。太子宜臼看到被犬戎损毁的王城、宫室再次潸然落泪。禀明申后之后,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

平王登基第一件事便是为各位诸侯按功行赏。

首先将申侯晋为申公。申侯再三推辞,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啊,我怎么敢居功呢而且获罪于先王,还敢领赏吗

于是平王将申侯复为侯爵。

其次应卫武公之请,贬斥褒姒母子与虢公、尹球等一干奸臣。

最后分封诸位诸侯,卫侯晋为公爵,晋侯加封河内附庸之地,郑伯友赐谥为桓,掘突袭伯爵,加封祊田千顷。秦君原来只是附庸国,加封秦伯。申后封为太后。

接着平王出安民榜,安抚百姓。再封卫侯为司徒,郑伯掘突为卿士,留于朝中辅政。

朝政基本安定,百姓基本满意,申侯与晋侯先后准备告辞。申侯应该是不止见郑伯掘突英武果敢,还主要是出于稳定执政关系的考虑,将女儿武姜嫁给掘突。

这一场连绵数载的风波,貌似都过去了。

唯一从这场风波中出力不讨好的,只有犬戎。

第十一章迁都辩论会

辩论会主持人周平王:自从上次犬戎把我们王城侵入扰乱一番,亏得各位诸侯出力,让他们无功而返。可是这帮强盗自此认得来时战略要地,回去之后一直就没老实,大举进攻。到现在岐、丰之地已经半数被犬戎攻占。而且经过犬戎入侵,宫殿被焚毁无数,实在是破破烂烂的,好像丐帮总部。

我们大周既定都镐京,又有修建了洛邑,那现在就讨论一下,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是否应该迁都呢

正方代表太宰:我看天子所言有理。你看看现在的宫殿,烧成露天广场了,你说要是重新修建吧,还不是劳民伤财吗经过上次的犬戎入侵,老百姓已经够苦的了。如果我们在修宫殿的时候,正好西戎再次入侵,还怎么抵御呢还不如迁都于洛邑,那都是现房,多方便啊

反方代表司徒卫武公:其实吧,作为一个九十岁的老臣,有些话我还真是不想说,但是呢,承蒙天子您看得起,让我徒占六卿之位。如果我知而不言,对您就是不忠;和大家意见不同呢,就是不和于友。但是老臣宁愿得罪朋友,也不愿意对您不忠。

群臣:汗果然人老话多,您就直接说得了,谁还能去捂着您的嘴吗

反方司徒卫武公:我们来分析一下两地形势。镐京,左有崤山与函谷关,右有陇、蜀,所谓披山带河,沃野千里啊全天下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了。洛邑,虽然在天下的中心地带,但是地势太平坦了。如果打仗,那绝对是四面受敌。这也是先王并建两都,但是定都镐京的原因。东都洛邑那就是天子出巡的临时住所。您现在如果放弃镐京,定都洛邑,恐怕我们大周要从此衰微了

主持人周平王:您看您说的这话,我这不是让犬戎逼的没招了吗这宫殿残破,还总有犬戎骚扰,也不能放心的住啊

反方司徒卫武公:说起来犬戎,那是豺狼虎豹啊本来就不应该引入王城。您现在应该节用爱民,练兵强国,将来效仿先王南征北战,俘虏他们的戎主,献于七庙,这才能一雪前耻。如果您现在一味退让,我退一尺,敌进一丈,那时候就不止是岐、丰危险了再说尧舜时代,那宫殿还是茅草房呢,也没有觉得耻辱啊国家强盛也不能单独从宫殿来看。

正方代表太宰:老司徒,您这是比较保守的看法,也不通变啊这犬戎入侵不全是先王自找的吗这篇翻过去,现在也不用说了。现在天子虽然打退犬戎入侵,但是国库空虚,没钱啥事也办不了啊再说老百姓现在多害怕犬戎呢假如犬戎大举进攻,势如破竹,谁能承担得起误国之罪

反方卫武公:申侯既然能招来犬戎,当然能有办法退兵。天子不如问计于申侯,一定有安邦良策。

周平王:汗汗汗我姥爷那不是为了我急眼没招了才出此下策吗申侯几天前才上表,说犬戎总攻打他的申地,估计是上次的事记仇了。他现在自顾不暇,还能顾得上我吗

行了,不说了,两方各有优点和缺点。现在当务之急,国家需要安定。就这么定了,我们就迁都洛阳

反方卫武公:既然您决定了,那我们不能导致百姓民不聊生。这是司徒的责任,老臣义不容辞。

实践部分:

卫武公出榜昭告百姓,愿意随圣驾东迁的百姓,赶紧打包行李准备,大家一起出发。

祝史,也就是主持祭祀祈祷的官员,作文将迁都的原因告于宗庙。

至东迁之期,大宗伯报七庙神主,登车作为先导。

秦伯赢开亲自领兵护驾。百姓们扶老携幼,跟从的人不计其数。

第十二章被母亲嫌弃的国君

在争议声中,周平王带领文武百官,老幼百姓,一路风尘仆仆迁往洛邑。待到了洛邑,只见宫殿壮丽,市井繁荣,不次于镐京,心中无比安慰。各方诸侯纷纷上表称贺,贡献各地土特产,许是恭喜这次逃跑得太成功。

郑国世子掘突即位,是为郑武公。虽然自己的父亲郑伯友对周天子无比忠诚,甚至付出生命代价去保护周幽王,但是郑武公可就没父亲那么厚道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