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家事 > 分节阅读 162

分节阅读 16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来说,净送些绸缎首饰的,好看是好看了,但是一不保值二不增值。那些瓷器古董摆设家什,就更不用说了,想变卖都不能,因为都是王府出来的,带着内造的印记。除非真落魄了,或是被抄家了,这些东西没有人会拿去变卖的。京城里关系错综复杂,一年下来,最大的开销都在人情往来上,这家过寿,那家娶亲,上司纳妾生子这些事情无论大小都马虎不得。只靠京官薄薄的俸禄可委实支持不了。再说,还有一家子下人,一天天的吃喝花用,月月开饷支银,这些都得算计到。

玉林说她离开李家时,父亲给了她一大笔银钱傍身数目又林不清楚,但是以父亲一惯为人来看,不会是个小数目。

光靠那个坐吃山空可不行,得给妹妹弄点儿结实的、来钱的产业。

原哥儿一次长出了四颗小牙,跟小糯米似的,笑起来再也不是无齿小人了。

他自打长了牙之后简直见什么想咬什么,又林给他喂奶也被咬了几次。不过眼看要给他断奶了吃了半年也差不多了,再吃下去也没什么营养。有些特别溺爱孩子的人家都五六岁了还叫乳母搂着喂着,实在没什么好处。辅食也一直在添着,原哥儿不挑食,给什么吃什么,现在胳膊胖肉能打三层褶,还很有力气,能自己坐着了,哄着他还能慢慢的爬一点距离。

要过年了,连皇帝都封了印歇年假,家家户户都预备着过年。

小孩子过年最开心,可以穿新衣裳,吃好吃的,放鞭炮焰火,还可以领到许多红包。不过这些暂时都跟原哥儿没什么关系。好吃的他吃不了,焰火也放不了,至于新衣裳大红绸缎袄,脑袋上也被系了红头绳,白白的圆圆的跟年画上画的那大福娃似的,里外都透着股傻气。再大一点儿的孩子就会抗拒这种打扮了,显然,原哥儿还得再忍受个几年。

可能是坐得时间久了,腰酸==

第二百五十五章

虽然已经听说那所宅子不小,可是真看到朱慕贤托人找来的那所宅子的图样,又林还是十分吃惊

这宅子可真不小。

前后五进,两个花园,地段也特别好。京城外城住的三教九流都有,内城住的都是宗室、显贵和高官。内城被纵横的四条“井”字大街分割成了差不多九大块,最中心的一块当然是皇宫。然后当然越靠近皇宫的地段越是难得。

宗人府给划拨的这所宅子就在靠近落雁湖的地方,地段好,景色也好。原来听说好象是一位公主的府邸,公主早死,又没有儿子,这宅子就没了主人,现在又划给玉林和杨重光。

虽然说公主府什么规制,郡主出嫁肯定又是另一个规格,但是宗正寺的一举一动莫不禀承上意,这事儿起码是皇帝或是皇后其中之一点了头的

多半应该是皇帝的意思,皇后听说十分贤明,但从未有逾制违规之举,连皇后娘家行事也都一直十分低调。

再说又林琢磨着,这破格的优待,多半不可能是宏王妃的意思,而是宏王爷。应该是他对这个自小不在身边长大的女儿多有歉疚,现在刚把她接回来,没享几天富贵,就得把她嫁出去。他想给女儿多求一些恩典,或许是他恳求了当皇帝的弟弟,才给这个小女儿如此厚赐。

皇帝多半也不会为难宏王这个素来宽厚大方,与人无争的哥哥。反正是个郡主,赏赐丰厚一点,能碍着谁又不是个儿子,断不会引起什么大的麻烦。

宅子大了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

这宅子这么大,可是主人只有小两口,百多间屋舍全都空着,用不上不说,光是打扫,巡护,看管,就需要大量的人手和钱财。越是不住人的屋子,朽坏得越快,这修缮维护也是一大笔开销。

象朱家,宅子还没有这座大,可是朱家一共多少人啊四世同堂,大小主子二三十口人呢。随着子孙繁衍,娶媳妇,生孩子,这宅子已经快要住不下了。又林就在考虑着良哥儿如果大了,再有了弟弟妹妹,桃缘居肯定也不够住,但是家里一时也想不着哪儿更合适。

不过到时候,多半也该分家了。

又林把思绪收回来,把那张图纸折起。

这些天不便出门,事情又多,虽然说掌管家中事情的人不是她,但是到了年节的时候,她也得帮着钟氏打打下手。

钟氏能交给她的当然不是什么出头露脸轻闲体面的差事,多半都是帮忙看着下人们清点器皿,都是既繁琐,做好了也没功劳的事情。东西毁损丢失当然是她的过失,一件没少完完整整收回库里那是应该的,不会囡此得到夸奖。

翠玉就愤愤不平:“奶奶就不该答应她。好事从来想不着咱,吃力不讨好的事一推一大堆。”

“一家人,何必计较那么多。”又林微笑着说:“总得要有人做的。”

翠玉嘟着嘴不说话了。

又林笑笑:“你坐下来。”

翠玉在炕边脚踏上坐了。

“小英的事儿,开春儿我就给她做主了。你可比她还大一岁呢,就没给自己的将来筹划筹划”

翠玉也不忸怩:“想过,哪能没想过呢。”

“那你是怎么个打算呢”

丫鬟们能嫁的人也就是那么几种。象小英这种是嫁了男主子身边得用的人,依旧在奶奶身边当差,将来稳稳的一个管事媳妇跑不了。象老太太身边的徐妈妈,大太太身边的范妈妈,都是这样过来的。

另一种是给男主子当了房里人,比如大少爷屋里的锦珠,三少爷屋里头成亲前就有两个。

还有一种是放出去,脱了奴籍嫁个良民,将来生的孩子才有可能读书、做官,能出人头地。

翠玉挺大方的说:“京城这地主人生地不熟的,我要是出去了,一来遇着什么事儿,娘家也难给我做主。再说,奶奶身边就我们几个是从家里带来的,我要是出去了,只怕别人一时也顶不上我的坑。我想跟小英一样,也在家里头找个人,然后继续在奶奶身边儿服侍,而且有奶奶给我撑腰,别人也别想欺负了我。”

又林有些意外:“可我记得,你以前说过,想放出去”

翠玉一笑:“那时候不懂事,觉得当人奴婢说不定哪天被主家当猪羊一样说卖就卖了,生死好歹都不由自己。可是在外头就好了吗京城不说了,就咱们那儿乡下,大多数都是投靠了主家的,不为了逃赋税,是为了活命。没人照顾,那些劳役全摊在上,一服就是七八个月,动不动就被逼得家破人亡。有门路关系的人,还都想投到咱们家来呢,我自己倒想出去那时候可真是不懂事。”

又林点点头:“那你心里有没有看中什么人呢”

翠玉抿了下嘴:“还没呢。没看见谁特别顺眼的。再说,我和小英也不一块儿都出去,过了年先办她的喜事儿,我接着伺候您和原哥儿。等明年了,再说我的事儿也不晚。”

过年她就十七要十八了,在这时候可算是大姑娘了。又林暗下决心,这一年怎么也得给她瞅个人,把翠玉的事儿定了。

她们都是跟着她来的京城,她自然有责任把身边的人照顾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