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家事 > 分节阅读 123

分节阅读 12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我说。”一副管家婆的口吻。

又林笑了。能缺什么吃穿用度都有份例。真缺什么,那也必定是份例外的东西,是不好张口讨要的。反正她自己又不缺钱,钱嫂子隔三岔五进来请安回话,会带来铺子里的账目和外面的消息,也会把又林需要的一些零碎东西一起带来。

“今天我过来,倒是厚着脸皮,想让弟妹给我帮帮忙。”

又林可没敢一口答应帮她,这一家人互扶互助是应该的,前提是有那个能力。

果然钟氏说:“是关于妹子的事儿。你也知道,心瑜和慧萍一个十三一个十四了,也该相看人家说亲了。只是老太太已经有年纪了,太太身子又不合适,所以这事儿难免得你我多费心。”

又林露出些微意外的神情:“嫂子说的在理,咱们做媳妇的是该替长辈分忧,也该替下面的弟弟妹妹打算。可是嫂子也是知道我的,我才到京城,什么人都不认得。就是想张罗,也无从谈起啊。”

钟氏笑了,身子凑得近了些,话说得很亲热:“这我当然知道了。弟妹也不用为难两位姑娘,当然得先说二姑娘的婚事了。心瑜自幼象他哥哥们似的,喜欢念书。我听她姨娘的意思,也是想寻个读书的人,门第嘛,那倒是次要的,人品端庄,日子过得和顺就行了。四弟这一榜的同年里,也有那没成亲的吧”

原来打的这个主意。

瞧,这事儿多绕了一个圈子,朱心瑜和又林不熟,再说,这事儿不能越过钟氏去。所以她先和钟氏开口,钟氏再来和又林谈。

这个打算倒是不过份。朱老爷子虽然起复后挂了个三品的闲差,声势不比当年,可是到底不是待罪罢官之身了,过去的门生故旧关系也在。朱心瑜虽然是庶出,但是她又不要求对方家境,只要是个举子,有前程就行了,这不难找。

又林说要与朱慕贤商量,待钟氏走了,又林继续抄经,翠玉和小英小声说起刚才的事。小英是没什么主意的,翠玉却点头说:“二姑娘是个聪明人啊。”

“什么你怎么看出来的”

翠玉耐着性子解释给小英听:“有眼光又会打算,还不算聪明吗虽然咱们府上也算是有根基的人家,可她是姨娘生的,那要是门第的高的人家,可就看不上她了。她要是嫁个举人,那就不一样了。这人要是再努把力,谋个官做,她不就是官太太了”

小英点头说:“还真是,这么说二姑娘确实是聪明人啊。”

其实有时候所谓的聪明,不是你多么能干多么要强,而是知道自己的身份,明白什么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这事儿又林和朱慕贤一说,朱慕贤就笑了:“原来兜了个大圈子是为了这个,这个二妹打小就不吃亏,穿她一件衣裳,就得给她寻个女婿。”

又林推了他一下:“你别光笑了,这事儿你看可行吗”

“行。”朱慕贤琢磨着几个没有成亲的同年。有京城本地的,也有家在外地的。明年春闱,很多人中举后就留在京城备考没有回乡,现在倒正是时候。

两个妹妹里,朱心瑜和她亲娘一样,都很知趣,打小就懂得看眉眼高低,懂得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并不惹朱慕贤讨厌。替这个妹妹寻婿,朱慕贤并没什么不愿意。

又林也想着,以朱心瑜现在的人品才干,嫁进小门小户做个主母是绰绰有余。只要自己会持家,日子能过得不错,比逞强出头非得嫁高门要实惠得多了。

“那这事儿你就留心着,我去给大嫂回个话。这事儿当然不能张扬,但是老太太和太太那儿可不能瞒着,不然回来事情真成了,可不好看。”

“那当然的。”

钟氏果然把这事儿跟老太太和大太太都说了,当然不能说是朱心瑜自己的意思,只说是她姨娘这么打算,老太太点头说:“嗯,也该时候了。”

意思就是同意了。

大太太却先皱起眉头:“徐姨娘怎么和你说的”

这问题钟氏已经料到了,按预备好的答案说了。因为她现在料理家务,徐姨娘又怕扰着大太太,所以让她给留心着。正好赶着秋闱放榜,各地举子云集京城,赶巧了,趁这时候给朱心瑜说门亲事,明年春闱一放榜,不管中没中的都可以办亲事了。

庶子庶女们大太太本来就爱搭不理,大儿媳妇如果接手过去,她乐得清心。但是小儿子可是要预备着明年春闱的,这会儿去张妹子张罗亲事,大太太怕影响了儿子的前程。

钟氏连忙保证,只是让朱慕贤提供人选,完了请人到家里来吃顿饭相看一下什么的,绝不会影响了小叔子的大好前程,大太太才勉强点了头。

回了自己屋里,钟氏的丫鬟豆青给她端上茶,小声说:“奶奶,您何苦给自己找麻烦,二姑娘的亲事不管说得好不好,在太太那儿都落不下好。您就该让徐姨娘自己去求太太的。”

“徐姨娘一向在太太面前很规矩,太太不会很恼的,再说,我怀良儿的时候还多亏了她帮衬,提醒了我好几回,不然良儿只怕算是我还她这个人情吧。”

豆青看劝不回来,也就转了话风:“那二姑娘要是年前说定了,春天就成亲,这嫁妆”

嫁妆是真没办法了,大太太没给她预备过,徐姨娘一个姨娘,又已经年华不在,哪拿得出来。讲究的人家,女儿的嫁妆要预备多少年的,可是象朱心瑜这样,只能现置办去。当年大姑子朱玉萱出阁钟氏还没进门,只听说她嫁妆也十分丰厚,公中出了差不多一万银子,大太太和老太太贴补的只怕还不止这个数。但是朱玉萱是长孙女,又是嫡出。轮到朱心瑜,朱家现在已经不比从前显赫,银钱上也不会这么大方,公中大概能出个两三千,大太太不会愿意给庶女贴补,老太太就算能添妆,也是有限的。

豆青小声说:“四奶奶可真不愧是商户人家的闺女,开了个茶庄还不算,听说在南街沿街又寻了个沿街的小院子要买下了。”

钟氏有些意外:“你哪儿打听来的”

“嗨,奶奶忘了,我们家和四奶奶带来的两房人住得可近着哪。整天进进出出,抬头不见还低头见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