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贼 > 分节阅读 257

分节阅读 25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就不怪盖俊对他异常重视了。

倒是荀攸,来到晋阳大半年,一直不显山不露水,远逊于同来的郑泰、华歆。先其人性格木讷,拙于言行,其次郑、华二人有治政才能,进刺史部,如鱼入水中,而荀攸则偏向于军事,在此期间,河朔无战事,相对平静,他没有挥的余地。这次河朔倾巢而出,动员十数万人马,南下勤王,贾诩十分期待荀攸的表现。

荀攸以指沾水,往书案上一划,比作霸水,并在旁边指指点点,勾勒出双方屯兵之地,谓荀彧道:“知我军从东而来,韩遂于枳道设立主营,囤积重兵,守卫霸桥”

荀彧方才点头,便听到荀攸说当集大兵直攻之。神情不由一滞,这算什么计策贾诩也微微怔然,而后面无表情,静静等着后续。

荀攸容貌古拙不假,却非无智之人,而是大智若愚,只见他不慌不忙道:“强攻是下下之策,我何不知此为牵制敌军之法也。今年以来,司隶、凉、并连遭水患,三辅之地尤甚,从去年末至今年春,曾连雨达六十余日,整个关中,几成泽国,之后雨势虽然有所收敛,依旧比往年为多,造成渭河水位居高不下”荀攸说到这里,荀彧顿时明白了。贾诩平静无波的双眸蓦然闪过一道异彩,身体微微向二荀倾斜。

荀攸继续说道:“我军有船舰数千,正适宜也。秦人惯车马,无舟楫,必然无备,但以一员良将,将精兵万许,藏于舰内,溯渭而西,直抵谓桥,与盖勋府君、杨阿若中郎北地兵合力,可一战悉灭虎圈敌军。虎圈一破,长安以北,再无可恃。韩遂新入京都,凶暴残忍,人心不附,我等大军进围,陷长安城,易如反掌。”

荀彧抚掌赞道:“公达智谋世,此策一出,石破天惊,韩遂无能为也。”

贾诩心里亦暗暗赞叹荀攸才智过人,事实上两人不谋而合,他也是想以船舰破局。更让他佩服的是,荀攸不仅想到利用渭河水位上涨,甚至连秦人无舟楫也一并考虑进来,贾诩因为是凉州人,才注意到这一点。贾诩心中感慨自己日后到了关东,是否能够像荀攸这般,即使身处异地,也丝毫不受影响,计谋策略,泉涌而出

细察入微,谋无遗漏,异日必为谋者之冠。这是贾诩对荀攸的评价。

第四百章 戏醉卫睡

三辅,京兆尹,霸陵县廷。

大堂之中,洋洋洒洒数十人,文臣宽袍大袖,神气清雅,武将甲胄在身,神态昂扬,偏偏有两人殊于旁人,与周围气氛格格不入,其中一人年过三旬,中等身量,消瘦的身材裹于宽袍内,衣襟微微敞着,姿容无奇,灰白的脸上浮着酡红,双眸好似蒙上一层雾气。另一人约弱冠之年,身形挺拔,肌肤白皙,面如冠欲,容貌堪比荀彧,偏偏一双眼睛暗淡无光,使他的好卖相大打折扣。

此二人正是骠骑将军府从事中郎戏志才,掾属卫仲道。

两人无疑是河朔臣子中的另类,一个好酒如命,每至议会,必饮酒数斗,蹒跚而入,一个懒散成性,睛若死鱼,全无精神,敢把朝会当卧房。在晋阳时,戏志才因为不治行检,常被都官从事司马芝、薄曹从事陈群廷诉,而卫仲道于盖俊南下时始入骠骑将军府,相信他日后回到晋阳,或司马芝、陈群南来,他亦会成为那些正人君子抨击的对象。

戏、卫二人由于过于“豁通”,小节不免有亏,但也不能就此说他们无用,相反,两人才略出众,是河朔的智谋之士,这一点,连陈群、司马芝等人也不会否认。

荀彧、荀攸叔侄定谋时,戏志才、卫仲道也在彼此讨论,并且两人论调惊人的一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堂下群臣渐渐收声,危襟正坐。盖俊居高临下,众人神态,事无巨细,尽收眼底,知道诸文武心里大多已经有了定数,便抓起一卷竹简,轻轻敲击书案,当出第二声声响时,堂内彻底安静下来。盖俊继而目视贾诩、荀彧,此二者是他最信任和倚重的谋臣,他想先听听两人的意见。

荀彧出身高贵,才华惊世,在河朔的地位不可谓不高,与盖俊的关系不可谓不厚,但他不骄不躁,依旧保持着谦逊的作风,这既是自身的涵养,又为性格使然。就像现在,他心中虽有助荀攸的意思,却并未抢先开口,而是先瞥向“谋主”贾诩,刺探其意,眼见后者含笑回视之,方才向盖俊推荐从侄,言荀攸有破敌之法。

“哦”盖俊闻言轻笑,剑眉一扬,谓荀攸道:“公达,有何良策,只管道来。”说实话,盖俊对荀攸的计策无比期待。历史上,曹操身边一众谋臣,荀氏叔侄无疑是立于金字塔最顶端的,再无第三人可与二人比肩。荀彧擅长战略,使曹操于中原四战之地崛起,除吕布、灭袁术、击刘备,据有河南,旋即横扫北方,成就霸业,期间谋划,无不出自其手。荀攸则擅长战术,特别是官渡之战,完全就是他一个人的独角戏,斩颜、诛文,焚袁军粮草,每献一计,便如同在袁绍身上狠狠插上一刀。及许攸只身南投,入曹营中,诸人皆疑,惟荀攸慧眼识别,力排众议,劝曹操用其计,奇袭乌巢,终使曹操于官渡一役,大获全胜。而今两军对峙渭、霸间,正需荀攸之力,打破僵局。

荀攸起身出列,面上淡然,甚至几近木然,不疾不徐地说着舟舰破局策。

期间,贾诩不动声色,狭长双眸似有神似无神,就像是在神游物外。此策胜在出其不意,驾船直攻渭桥,配合北地兵,只要不是庸将领兵,胜算当在七八成。

然,此策亦非万全,贾诩不知荀攸想过没有,不管是韩军抑或董军,皆多羌胡骑士,己方纵然成功越过渭水,夺下虎圈,进军长安之路,恐怕亦非坦途。前方等待己方的,或许是数万装备了马镫的凶悍骁骑,稍有不遂,己方将陷入进退失据的窘迫。

正是因为有着这一层顾虑,贾诩认为此计不够稳妥,所以也就有了第二计,无他,离间耳。韩、董二军从来就不是一路人,双方曾为生死大敌,恩怨积深,难以化解,挑拨双方,易也。

采用离间计,可以把己方伤亡、风险降至最低,只是它也有着一个很明显的缺憾,即需要充裕的时间,短则一两个月,长则数月、半载。

两策各有利弊,难分伯仲,依贾诩所想,盖俊当会更倾向前者。

堂中鸦雀无声,只有荀攸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回荡梁柱间,盖俊听得异常认真,前者才开一个头,他就陷进去了,听完整个计划,他当即展露笑颜,抚掌道:“孤适才尚忧韩、董桀骜,闻公达之计,自是心安。公达有良平之奇,孤用以为谋,虽韩遂不臣,山东腾沸,皆不足定也。”不得不承认,人和人就是不一样,换做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等良策,荀攸不愧是军谋无双,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见盖俊似有意动,主薄杨俊扬声道:“荀中郎计策虽佳,犹有风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