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贼 > 分节阅读 255

分节阅读 25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死,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去,以全忠烈之名。不过让盖俊没想到的是,崔烈居然也死了,要知道他可不是反董阵营的一员,更没有参与刺杀董卓的行动。

盖俊对崔烈的印象,一为输钱五百万予汉灵帝乳母,遂登上三公司徒之位,二是韩遂、边章举兵叛乱,崔烈于百官朝议时提出放弃凉州,被故友、傅干之父傅燮当庭好一顿臭骂,颜面无存,都不是什么好印象。倒是和其长子,西河太守崔均,既是朋友,又是君臣,关系非比寻常,后者得知父亲崔烈死难,必然大为伤心

马日磾轻叹一声,说道:“当日军入未央,王允公及百官携陛下出逃,为叛兵所围,崔烈公为助陛下脱险,率宾客数人,仗剑断后,杀十余人,几获贼将,伤重而死。崔公近年来饱受世人非议,而今杀身以成仁,诸般讥讽可以休矣。”

“翁叔所言甚是”赵岐在旁点头附和。他也一度对崔烈为人不以为然,现在人都死了,倒不便再对他横加指责。

长安城内官民何止万数,挂在盖俊心上的却没有几人,老丈人蔡邕算一个,老师马日磾算一个,再有就是何顒了。

马日磾言其无事,并说了些他的情况。

当初,董卓身死,王允把他从大狱中捞出,拜为议郎,然而随着王允居功自傲,独揽权柄,并大肆提拔并州乡人、关西士人,关东人则受到冷落,连在诛董一役出过大力的一众袁氏门生故吏也被排斥在外,引得以何顒为的关东士人极是不满。看眼王允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局势日渐险峻,何顒暗骂其有兴汉之手段,而无良臣之气量,料其必将陷汉室于险境,当即抽身,告病归家,闭门不出,事后果如其言。

不得不承认,何顒聪慧过人,目光敏锐,他是反董阵营中仅有的两个躲过“浩劫”的人,另一人是尚书、扶风大儒士孙瑞。说来好笑,王允自谓老谋深算,即使有九成的胜算下,依然选择隐于幕后,而使士孙瑞起草讨董诏书,将风险降至最低。待顺利除去董卓,王允再按耐不住,走上前台,大包大揽,隐然以功之臣自居。此时,士孙瑞却低调起来,以王允专讨卓之功为由,封官不拜,封侯不受,及董卓余将反攻长安,王允死难,士孙瑞却得以身免,至此,方知谁才是真正的老谋深算。

盖俊随后又和二老漫谈许久,随着韩遂驻军渭、霸诸河流,封闭通道,他目前最缺少的,当属情报无疑,因此赵岐、马日磾如今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无比宝贵的情报。

看得出二老确实有借助盖俊,剿灭贼子,收复长安的意图,在他们眼中,盖俊肯定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但总归知根知底,比韩遂、董卓余孽之流靠谱多了,因此,连韩、董二军人数、兵力分布都有言及。当然,这属于长安的军事机密,两人亦不能详细说之,仅知大概,不过对盖俊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从没奢望从两人这获得更多。

不知不觉间,红日悄然消失于地平线,天色随之暗淡下来,并飘起零星小雨。盖俊腹中传出阵阵鸣响声,他只在早上吃了一些东西,今已日入,难免感到饥饿,料来赵岐、马日磾多半亦未食中饭,遂止住谈话,命身旁侯立的马叫人准备膳食,盖俊猜测半点不差,赵岐、马日磾确实未食中饭,一是急着赶来见他,二是没有胃口,事实上,几日来两人就没正正经经的饱餐过一顿,国家沦落至此,作为心系社稷的老臣子,就算再如何美味的食物,落在嘴里,也是如同嚼蜡,全无滋味。

赵、马二老为天子之使,代表社稷而来,盖俊既然欲宴请二人,自然不能只有他一人作陪,乃将诸臣子重新召唤入内。

门外数十文武闻令鱼贯而入,拜后肃立大堂,当真是文臣儒雅,武将英杰,人人皆有不凡之处,赵岐、马日磾不由赞叹盖俊麾下人才之盛,竟至于此,难怪河朔其兴也勃,一跃为天下强侯。

先前赵、马二老将注意力放在盖俊身上,与其麾下众臣只是匆匆一见,并未有所交流,实际上两人认识不少人,如赵岐,以往在北地郡和盖俊共事过不短的时间,对河南尹、虎牙将军盖胤、偏将军关羽、偏将军庞德等将领皆不陌生。

而马日磾正好相反,他认识的武将寥寥无几,倒是文臣颇多,如骠骑将军府司马荀彧、从事中郎荀攸、并州刺史部议曹从事华歆、安民都尉张承、农都尉郑泰等,盖因他们都曾立足朝堂,为大汉国青年一代翘楚,其中尤以河南郑泰名声最高。

赵岐、马日磾性情恢弘,虽身居高位,名著四海,却是能够屈己待人,趁着餐宴前的空挡,拉着一干河朔文武漫谈开来,期间言笑不忌,尽显宽厚长者之风。

不久,盖嶷、司马懿、王粲等小儿辈也赶了过来。

“小子盖嶷,拜见马公”

马日磾看着盖俊身旁这个身高五尺余,容貌清秀,行止大气的童子,先是惊讶,随后释然,笑着打趣道:“你就是风传天下的河朔神童”马日磾以前见过盖嶷,而且不只一两面,那还是中平初,盖俊于京都任羽林中郎将时,后者仅三四岁大,尚未记事,此后六年,双方便再未碰过面。

“坊间传言而已,小子年纪幼小,才学浅薄,何敢背负“神童”二字”盖嶷执礼甚恭,肃容回道。

马日磾笑了笑,这等年纪就懂得谦冲,很是难得,对盖俊说道:“看到他,才恍然觉时间流逝之,昔日稚童如今已是长得出类拔萃,风采远迈同龄人,子英好福气啊”

盖俊爱怜的摸了摸盖嶷头上总角,微笑着道:“老师莫要夸坏了他。”

马日磾道:“如果仆没记错的话,他今年不过十岁这么小的年龄就让他远离家门,涉身军旅,子英可真是舍得”

“为人父者,固当严厉,磨其心性,促其成才,但富平仅十岁大,我又岂愿他小小年纪就跟着我受奔波之苦此非我意,是他数翻央求,我见他决心甚坚,恐拒绝伤其心,只好应之。”盖俊娓娓说道,语气中的骄傲掩饰不住。盖嶷才华出众,文武双全,性情亦佳,确实值得他这个当父亲的骄傲,不然也不会把他带在身边。

马日磾随口问以经义,盖嶷对应甚明,马日磾乃笑道:“富平年纪虽幼,却已通数经,真无愧“神童”之名也比你父亲少时强多了”盖俊官居骠骑将军领并州牧,无疑是马日磾诸弟子中成就最高的人,未来更是大有可为,但在马日磾眼中,他却不是一个好学生。

此语一出,诸人皆笑,而盖嶷则肃容如初,看得马日磾连连点头。

盖俊也笑了,自心底的微笑,想起昔年游京都,遇上蔡琬,一见动心,二见倾心,此后频繁往来蔡府。且其志不在经学,他更愿意呼朋唤友,置酒高歌,激扬口才,指点江山,品评古今、时政、人物,去马府受学,可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逃则逃,能避则避。居京三载,是盖俊来到汉代以来,最开心的一段时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