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贼 > 分节阅读 241

分节阅读 2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诸将寒暄,让他颇为意外的是,他在张绣身后看到了其叔父张济。后者和樊稠、郭汜并列为董卓帐下三大猛将,在盖俊的印象中,他平日里沉默寡言,极有威严,一到战场,立刻变成骁勇无双的虎将,率领士卒冲锋陷阵,所向无前。董军凉州诸将,盖俊最看重三人,李傕为,樊稠次之,张济可排第三。然而,此时的张济面容灰白,目无光彩,气势全无,盖俊差一点就没认出来。

来到二张叔侄面前,拍拍张绣的肩膀,转而对张济道:“子业别来无恙”张济自前年被俘,誓死不降,虽然因侄子张绣之故,保得一条性命,但却惨遭整整两年的软禁。近来其主董卓殒命长安,张济为人素来重情,憔悴至此,盖俊并不感到意外。

“见过将军”张济有气无力的拱手道。

盖俊见状,长长叹了一口气,道:“董仲颖,怎么说呢,他前半生是国家的功臣,后半生却是国家的罪人,大汉国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他难辞其咎。”盖俊难得没有直呼董卓其名,要知道他心情好时口称董卓,心情恶劣时,直接大骂董贼、老革、老狗等等等等。“但如今人都死了,说这些也无甚用处。”

“”张济默然。

盖俊继续道:“不管是该做的,不该做的,董仲颖他一样不落,都做了,年过六旬而死,以天下沸乱为其送丧,也算没白来世上走一遭,相信他临死时也认为自己这辈子值了。子业不必替他感到难过。”

张济从凉州羌人叛乱便追随董卓,细细算来,二十余载,主仆情深,怎么可能仅仅因为盖俊几句安慰而释怀,长久不言。正当盖俊耐心尽失,欲转身离开之际,张济突然开口道:“将军若是入主长安,平定三辅,可否保全董公余脉”

“”盖俊目光一凝,一瞬不瞬的看着张济,所谓董卓余脉,便是指右扶风郿县万岁坞内的董氏族人,董卓九十老母,尺余幼儿皆在其中,共计百余口。

历史上凉州韩遂、马腾两雄并立凉州,内斗不断,不足为虑,是以董卓未在西方置重兵,以致其死后,万岁坞士卒乃与京师兵里应外合,屠董卓满门。这个时代则不同,韩遂独霸西凉,隐隐为患,董卓以麾下第一猛将樊稠为右扶风都尉,率兵两万,镇守陈仓、雍县一带。二地距离郿县不过两百余里,较之长安更近,樊稠接到董卓身亡的消息,第一时间便赶到万岁坞,将董氏族人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当然了,坞内不计其数的钱粮也尽数落入其手。

盖俊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此事非常微妙,不是仓促间就能决定的。

张济也意识到这么问颇为不妥,再次陷入沉默。

去往安邑的路上,盖俊令关羽和他并驾齐驱,问道:“云长,黄河两岸的战事进行的怎么样了”黄河两岸,即指河北河东郡,河南弘农郡。盖俊来时,每日都能接到大量来自前线的战报,只是终究不及关羽详细。

关羽道:“董军西南五县,已下猗氏、大阳、河北、解县四地,黄河诸津,茅津、曹阳皆下,风陵渡地接蒲坂县,两者是河东郡惟二还在抵抗的地方。不过将军敬请放心,多则十日,我必扫平河东。”

见盖俊点头,关羽接着说道:“至于弘农,大兄盖胤虽为一路主帅,然兵不过万余,初时新安、渑池、陕县诸地无兵,所过无有不遂,但在弘农亲函谷关城下遇到了一些麻烦,据说,弘农有不下万众。随着茅津、曹阳皆为我有,乃遣兵一万过河相助,大兄得到兵力补充,不数日即夺得弘农,一路向西,进抵桃林”

盖俊眉头微微皱起,河北风陵渡、河南桃林塞,这是西凉叛军最后一道防线,一旦二者其一失守,盖军转眼间就会出现在凉州叛军背后。己方一切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是,凉州叛军却未按自己的计划走。盖俊和一众谋士显然都高估了凉州叛军的战斗力,此时距离董卓之死已有快一个月时间,他们仍被挡在郑县城下,而且,至今看不到破城的希望,长安,对他们来说,就像天涯海角那般遥远。

所谓战略,只要大方向不变,比如勤王,其余均可变更,盖俊认为此时再执行“驻马河东,观双方成败”的策略是否妥当毕竟,一个月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

盖俊进安邑县城,入河东郡府,立刻召集诸谋士,紧急磋商,最终放弃“驻马河东,观双方成败”,改为“降叛军,集大兵,入卫长安。”

随着策略调整,盖俊以偏将军庞德为将,折冲中郎将徐晃为副,下辖行黑山中郎将杨奉,武猛校尉高顺等,率兵两万南下,配合盖胤,猛攻桃林塞。而蒲坂、风陵渡的进度也要加快,关羽当即自请去前线,临走前立下军令状,言五天之内必克二地。

同时,胡封、张济书信凉州诸将,为后面招降奠定基础。

就在盖俊更改策略之际,一支人数多达两万五千人的步骑大军由北而南,进入左冯翊,北地太守盖勋是这支大军名义上的主帅,实际统兵者鹰却是其女婿扬中郎将杨阿若。盖军三路齐,相比于已经接战甚久的中、东二路大军,西路无疑慢了许多。

事实上盖勋比任何人都要急迫,奈何先零羌人散漫惯了,集结一万骑兵,足足花去半个多月。盖勋期间等得心焦,屡次提出放弃羌骑,仅率北地、上郡二地郡兵勤王。杨阿若则以万余士卒不足以为资为由,一口拒绝。其实是盖俊密信吩咐他如此,北地距离三辅太近,过早介入,并非好事。杨阿若遵其言,拖延了快一个月才出兵。

才入左冯翊不久,原白波贼大帅、现任骠骑将军府中郎将韩暹率兵五千赶来相会,双方人数相加,一举突破三万大关。

左冯翊宋翼等候两人久矣,马上动身北上,进入盖军,于大帐之中当众拿出天子诏书宣读,先是夸奖盖勋、杨阿若忠臣良将,一心为国云云,随后话锋一转,言称长安士卒精猛,防卫森严,天子自有禁军保护周详,无须盖勋、杨阿若费心。如今郑县被围,皇甫嵩垂危,比长安紧迫百倍,命令二人即刻前往郑县,配合皇甫嵩,平讨叛军。

“”盖勋、杨阿若伏叩地上,面面相觑。

宋翼年约四十余岁,体貌普通,惟有气质清雅,一看便知是一名饱读学士。他乃并州上党人,少为北疆硕儒郭林宗所识,由是知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其与王允私交甚好,及诛灭董卓,王允以同乡王宏为右扶风,任命他为左冯翊。宋翼见二人迟疑不定,不悦道:“盖北地,杨中郎,你二人迟迟不语,难不成要抗旨吗”

杨阿若缓缓站起身,冷冷地看着宋翼,目光有如利剑,无比犀利。他长于西疆,少年游侠,及中平初投入盖俊麾下,戎马九载,在他眼里,天子、朝廷、社稷统统与他无关,他只听盖俊的命令。

“你”宋翼怒指杨阿若,面露愤色。

盖勋眼见双方即将爆冲突,急忙道诺接旨。

第三百七十九章 意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