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贼 > 分节阅读 203

分节阅读 20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地震,也不可避免的引起了火灾,众所周知汉代民舍多为木制,一屋着火,只要稍稍挂一点风,没一会就能连成一片,最后整村整乡化为火海。

张绣、陶升得悉后,第一时间派出大军镇压骚乱,扑灭大火,稳定民心,但有些地方距离数百里,一时不能顾到,直至第三日,才算覆盖了除董卓治下外,整个河东南部地区。

臧洪闻言松一口气,继而又是一叹。他为河东太守载余,好不容易将河东扶上正轨,没想到一场大地震突然降临到头上,使一切又重新回到了原点,甚至更糟。

臧洪草草填饱肚囊,当即带着贾逵及几名佐吏乘车赶到城外一座施粥棚。

地震所引起的大火不仅烧毁了百姓的房舍,所有的东西全部烧光了,包括粮食。因此臧洪不得不在安邑四周设立施粥铺,同时令诸县亦照着做。

此际正是米粮将近,新粮未下之时,郡府粮仓内的储存也不多,但再难也要把百姓喂饱,否则不出数日,饿得头昏眼花的百姓势必会铤而走险。

臧洪此行目的是为监督官吏,看看其等是否克扣粮食,饱私囊,然而他到来后,立时被数千排队等候吃粥的庞大阵容吓着了。昨天才千许人,今日怎么一下子膨胀了数倍之多

似乎看出臧洪脸上的疑问,贾逵指着由南向北而来,络绎不绝于道的人潮,臧洪双目圆瞪,哪里还有不知之理。

臧洪呼来主管,大声质问这是怎么回事。

主管苦笑道:“府君不来,我也要去禀告府君,半个时辰前还没有这么多人,是突然一下子涌来。这些都是董卓治下的人,董军说他们没粮食,我们有,百姓就被董军半诱惑半强迫赶到我们这里。本来足够支撑一天的粮食,如今眼看就要见底了。”

“”臧洪气得脸色铁青,说不出话来。

主管小声道:“若是董军驱来数万人,加上我方的难民,半个月就能吃光我们”

“你想说什么”臧洪斜睨主管一眼。

主管小心翼翼道:“把他们赶回去。”

“放屁”臧洪破口大骂道。“董卓是大汉奸贼,所以他从不顾百姓死活,难道你认为骠骑将军,以及仆,和董卓是一丘之貉吗”臧洪顿了一下,指着主管的鼻子道:“再敢有此言论,我砍了你”

主管伏地叩头道:“小人该死、小人该死小人没有他心,全是为郡朝着想。”

“正因如此,仆才饶你一命,不然你早就已经是一个死人了。”臧洪冷哼一声。补充道:“你只管赈济灾民,粮食的事,不用你管。”

第三百三十章 信

臧洪示意主管少废话,全力施救灾民,不管他是本地百姓还是董卓治下,粮食的事他负责解决。太守,在郡就是君主,就是权威,属下一旦触怒他,免职都是轻的,哪怕直接处死,上面连问都不会问一句。主管见臧洪这么说了,只得应命,只是心里却不由担心,粮食缺口不小,臧洪拿什么填补

随着董卓治下百姓到来,施粥铺原来足够支撑一天的粮食,现在眼看见底,臧洪命人回城调拨粮食,确保人人不致挨饿。

随后,臧洪带人去往西南方的一个小村。其在汉代编制属于“里”,大体一里数十家至数百家不等。河东距离京师近,土地肥沃,又有盐铁之利,历来人口众多,曾一度高达九万余户,六十万人。自然,这是在籍人口,官吏、士卒及其家庭皆未计算在内,另外大族奴仆、佃户人数也不少,全部相加,可能过百万。

河东郡治所安邑紧邻盐池,无疑是河东的精华,臧洪到的这个小村子有户三百余,口两千人。他任职河东太守载余,曾来过数次,颇为富足,如今则是一副破败景象,民舍倒者三成,几乎家家门挂白布。百姓无分男女老弱,皆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连平日最是活泼的童子小儿,脸上也失去了笑容,呆呆地随在父母身边。那一场地震,对他们来说就像噩梦一样,在他们有限的见识里,再没有什么事会比它更加可怕了。

臧洪身边除贾逵等门下佐吏外,尚有三老、有秩、游徼、乡佐等陪同左右。里上为乡,这些人皆为乡官,一般县配有三四个乡,安邑富庶,则有六个乡。

大地震已过去三日,臧洪期间看到的惨剧多到麻木,这时心情虽也沉重,却还算平静,简单逛了一圈,前往下一个村子巡视

至日斜十分,臧洪乘车返程,临行前对有秩言一定要照顾好百姓,物资如有缺短,可到县廷领取,县廷不够,则到郡府。

回去的路上,臧洪闭目养神,默默想着心事。盖俊收复帝都雒阳,回返晋阳时,曾给他来信,言明年有意南下,用兵关,河东是主要战场之一,让他多备粮草。当时他答应得甚是痛快,万万没想到大地震突然来临,恐怕多半无法完成盖俊交代的人物。不仅如此,而今他还要伸手向盖俊要粮,以解决难民的吃饭问题。

盖俊虽然今年初成功从冀州夺得大笔钱粮,但并州屯田是个无底洞,扔进去多少都掀不起个水花,估计并州粮仓未必充裕,哪怕有一些,也是为明年战事准备的。也不知,盖俊会不会挤出一些给河东。

太原郡、晋阳。

骠骑将军府演武场,位于较为偏僻的西侧,占地颇广,诸般兵器,样样俱全,平日间,府内五百护卫皆在此地打熬身体,精炼武艺。这天,盖俊父子三人携手而来,盖俊、盖嶷时常过来,不足为怪,尤其后者,盖嶷五岁学射箭、六岁学骑马,八岁精于骑射,今年九岁,排除年龄、力气,单凭技术,已不逊军一般骑士。将军府护卫都知道少主固然天赋异禀,可是若无刻苦,似他这个年龄绝不会有他今天的成就。

不过今日这演武场,却是来了一个相对陌生的人,盖俊次子、年仅七岁的盖谟。他今日穿着一身素色精致短衣,所谓短衣,不同于士人的宽大袍服,贴身、窄袖,平民及士卒多着此装,无他,前者需要时常下地干活,后者,则要应付日常训练、征战。

盖谟拉着父亲盖俊的手,嘴唇紧紧抿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四处观望,兴致勃勃。蔡琬一直反对他过早接触武事,认为前期当把精力放到经书上,束十五岁后再学武事不晚。因盖谟不停央求,加之盖俊在后鼎力支持,蔡琬松口,今年初满七岁时,准许他学习骑马,盖谟在盖俊出征的近五个月里,把马骑得似模似样。这不,等盖俊一回来就要学射箭。

不过让儿子骑马已是蔡琬最大的让步,是以一听盖俊试探之语,想也不想,断然拒绝。然而架不住盖谟撒娇打滚,盖俊今日趁蔡琬午睡之际,把他带来演武场,体验一把。盖嶷五岁学射箭时所持硬木弓保留至今,倒也不用再制作一把,免去不少麻烦。

盖俊带着二子来到场央,盖嶷活动开手脚,立刻旁若无人的解弓射箭,他射术精熟,五十步内,例无虚,步战九射,粗通五种。所谓步战九射,乃是大汉国积射士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分为立射、蹲射、跪射、折腰射、弓步射、转身背射、步行射、跑步射、坐射,蕴含战场诸般变化。

“富平箭术越来越精,长大后必是一代神射手。”盖俊看得连连点头,眼不禁闪过一抹赞叹之色。他少年射虎落雕,以箭术闻名边地,但自问九岁肯定不及盖嶷。

盖谟作为初学者,自不能与盖嶷相比,靶子立在五步远。

盖谟看看自己近在咫尺的人性靶,再看看阿兄盖嶷那边,十倍距离,不满地撇起嘴,哼哼道:“我也要放阿兄那么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