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贼 > 分节阅读 128

分节阅读 12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涕泣叩拜,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昂,人思致节。不过场面虽然感人,盟誓却无实质内容,目标只是笼统的“并赴国难”,既没有说要铲除董卓,也没有说如何匡扶汉室,矛盾心情可见一斑。董卓杀刘辩这一招,完全把他们打懵了。

刘辩遇害,关东诸侯把火都撒到冀州牧韩馥身上,书信话语一次比一次严厉,韩馥不敢再阳奉阴违,传檄冀州诸郡,命各太守带兵来邺共讨国贼董卓。

东西两方人马动作不断,盖俊也没闲着,从新年伊始便开始着手布置。调北地都尉马腾为使匈奴中郎将,一是这几年马腾不太安分,小动作极多,把他架起来,敲打敲打他,二是使妹夫杨阿若彻底掌控北地郡军权,三则是解放盖胤、庞德、张绣三员大将。

正月末,盖俊集射虎、落雕二营三千,关羽、黄忠、张杨部一万五千,黑山精锐一万,盖胤、庞德、张绣三人率五千兵马外加五千匈奴骑兵,又紧急抽调西河都尉卞秉部五千步骑,大兵四万余人齐聚晋阳,目标直指董卓。

贾诩很不解盖俊的动作,劝道:“今外则袁绍未起,内则宿麦未熟,实非南下良机。使君三思”

盖俊叹了一口气,他能说不久后董卓将焚烧雒阳城,东汉帝都毁于一旦吗贾诩再聪明有些事也终究及不上他。游戏中,几年时间就能把残破的雒阳城恢复如初,但那毕竟只是游戏,况董卓驱京中数百万口到长安,一路上得死多少人

盖俊认为既然自己有力量,就应该试试看能否阻止悲剧的生。

盖俊坚持南下,会合上党胡封部五千,合计步骑四万八千人。

大军于上党治所长子县一分为二,一路以盖胤为主,统庞德、张绣、黑山诸部一万八千人西行入河东郡,如有必要,上郡鲍出一万人,西河卞秉五千人将配合他行动。一路三万人盖俊自将之,南下翻越恒山南麓,进抵河内郡。

第二百三十四章 人才

三万大军南下翻越恒山南麓,不见尾,军容极壮,河内百姓何曾见过这等强军,皆是暗暗叫好,心道不愧是天下第一骁将盖子英,麾下就是与别部不同。

胡人历来不喜兜鍪,别说胡人,汉人自己本身同样不喜欢,长时间头戴重达数斤的铁兜鍪,任谁也受不了。不过盖俊还是强行叫胡人佩戴兜鍪,盖因他们那一头与众不同的式太显眼了,易惹汉民反感,双方争斗数百年,有着不易化解的仇恨。目前看来效果不错,其实大家都是同种人,披铁甲、戴兜鍪,不仔细看很难分辨出来。

盖俊走出深山不久,现道旁一支数百人的队伍逆行而上,不由称奇,使人唤来一问。

这支队伍的领是一个小伙子,年约三旬。说来可笑,盖俊自己今年也才二十九岁,居然认为和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甚至比自己还大的人是小伙子。

这人身长七尺余,宽肩细腰,骨肉匀称,相貌亦是上佳之选,尤其双目,炯炯有神,似乎能够看透世间人情万物,这种眼神盖俊很熟悉,曾在阎忠、何顒身上见过。

“这是一个人才”面对青年得知他是盖子英也不见色变,落落大方,盖俊心里感慨,翻身下马,问道:“足下尊姓大名何以北上”

青年爽朗抱拳,说道:“在下姓杨名俊,倒有幸和将军同名,字季才,河内获嘉人也。至于为何北上,将军即将与董卓交兵,河内已为战场,避祸耳。”

盖俊笑着道:“避祸不能选冀、兖二州落脚吗”

杨俊摇摇头道:“冀、兖去不得。依俊看来,天下再没有哪个地方比并州更安全了。”

盖俊目光转向他身旁一个身高八尺的青年,其约弱冠之年,另有一个身高六尺余的少年伴侧,两人相貌同样出类拔萃,且有几分相像,料来是兄弟,问杨俊道:“这些人都是足下的族亲吗”

“只有一少部分是我的亲人。”杨俊再度摇头,为盖俊引介道:“他姓司马,名朗,字伯达,司马京兆长子也。这是他二弟司马懿,暂无表字。”

司马懿,我操

盖俊笑容一僵,复回常态。这位三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枭雄正当年少时,不过已有几分沉稳气度,让人忍不住相信他未来必会成为国之大才。

司马京兆名防,作为京官派,盖俊在酒宴上见过几次。司马懿大哥司马朗他也听说过,据说他九岁的时候,有客人拜访,那人当着他的面唤其父表字,汉代不仅不能当着儿子的面叫父亲名,连字也不行,年九岁的司马朗说轻慢他人亲者,不敬己亲,客人乃郑重道歉。又十二岁,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见他身材高大,认为他隐瞒年龄,为司马朗斥驳。事实也确实如此,河内司马一族和汝南袁氏一族一样,人人身材高大,面如冠玉,基因之优良令人称羡。

“原来是名动京师的少年才俊司马伯达,你不是在太学读书吗,怎么回乡了”

司马朗谦虚道:“将军过奖,论少年才俊,世间有谁能及“射虎灭蝗盖子英”百一。董卓迁都,家父任治书御史,当徒西,此去祸福难料,特命我带兄弟归家。杨兄见识我素敬佩,他言家乡将有四方云扰,邀我去晋阳避祸,由此同行。”

盖俊太感谢杨俊这位和自己同名的人了,竟然拐到司马兄弟,道:“二位以为孤此去胜负如何”

杨俊想也不想张嘴道:“与关东州郡并力,则破董卓易也。奈何人心不齐。”

司马朗道:“关东州郡众十余万,止步酸枣月余,白白浪费大好时机,一盘散沙耳。袁将军不出,关东终究没有一战之勇气。将军此次南下,独向董卓,胜算堪忧。”

盖俊洒然一笑,董卓兵强马壮,他才不会傻到和对方死磕,使关东渔翁得利。他此行目的要是阻止董卓焚烧雒阳,强迁河南民众,次占河内、河东二郡。当然了,河内的太守王匡,乃大兄袁绍一系铁杆。而河东亦不好到手,先不说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天下大乱,州郡拒服王命,断绝钱粮,董卓若再失去河东的盐铁之利,将会活活饿死。

两人都是大才,何况绝世奇才司马懿,盖俊当即提出徵二人为骠骑将军掾,随从南下,二人想了想,摇头拒绝。倒不是他们觉得盖俊不值得辅佐,杨俊自家知自家事,他所长非军事也。司马朗则是担心他从征会连累京中老父。

盖俊听了二人解释,不再勉强,亲自修书一封,让他们到晋阳后去找并州别驾王信,并送与马车十数辆,供队伍老幼乘坐,二人长揖道谢,挥手作别。

队伍渐渐远去,司马朗收回目光,道:“大兄,盖子英如何”

杨俊叹道:“忠臣耶逆臣耶看不懂、看不懂啊”

要说他是忠臣吧其欺凌上官,数度抗命,甚至如同反叛一般劫掠左冯翊、河内粮仓。要说他是逆臣吧凉、并这几年这么安定,多赖其功。董卓毒杀至尊,海内沸腾,而今袁氏不出,关东不前,惟盖俊只身南下,讨伐国贼

一直沉默不言的司马懿突然开口道:“无论忠逆,盖子英,英雄也。”

盖俊率军抵达下恒山后个县城野王,河内太守王匡特地从治所怀县赶来。王匡少年时就与丈人蔡邕相友善,且两人同为袁绍圈中人,关系不能说极好,也不赖。

盖俊一见面就怒气冲冲道:“韩馥那个小子搞什么鬼他到底起不起兵”在他的记忆中,韩馥似乎一早就参加了诸侯讨董,然而此时董卓鸩杀陈留王刘辩已快一个月,即将迁都,他那边还是雷声大雨点小,不知是否是因为他的到来改变了历史。其实真实历史上就是这般,韩馥直到三月份才在漳河同袁绍会盟冀州诸郡太守,而那时,天子都抵达西京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