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百媚图 > 分节阅读 204

分节阅读 20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启见状,心中暗道:看来这道人圣眷极厚,可不能让大明皇帝再去炼丹才好。

钱逸群见徐光启神情纠结,心中无奈。之前嘉靖帝做得太过分,弄得现在文臣只要看到皇帝身边有道士,就胆战心惊。可以说,他们在心理上已经防道甚于防阉了。

总算道士最多就是窃取一些教权、神权,没有向中世纪天主教那般连世俗权柄都一并握在手中,否则文官集团肯定会以更激烈的手段对抗道门。

趁着汤若望没来,钱逸群问起了徐光启关于甘薯的问题。

徐光启这时候脸sè才好看一些。他早在崇祯二年就上了甘薯疏,但是并不为内廷重视,皇帝也一直没有回话。能借着这个机会,将甘薯高产的重要xg让皇帝听见,无疑是极好的机会。

文臣们常常害怕因为无关紧要的事触犯天颜,实际上却没想过,皇帝也是凡人。凡人都有好奇心,都有jg力受限的时候,逮着机会挑起皇帝的好奇心,那就可以畅所yu言了。何况徐光启历任三朝,如今是礼部尚书,阁老候选,年纪一大把,皇帝怎么也不可能不给点面子。

“甘薯真能救活那么多百姓,为何各地百姓不肯种植”崇祯听了徐光启的介绍,不由疑惑。

“因为甘薯不值钱。”钱逸群替徐光启说道。

崇祯是藩王入继大统,只是在信邸的时候跟天启帝一起读过几天书。听徐光启这类鸿儒说话着实有些费劲,更乐意听钱逸群的大白话。

钱逸群也因此才不得已抢抢徐光启的风头,他道:“一块地的面积是固定的,地主当然愿意种更值钱的作物。譬如江南的地主都喜欢开桑园,种桑树,养蚕收丝,连稻子都不舍得种。湖广土地肥沃,能种稻谷,为何要去种甘薯”

“那山陕本就土地贫瘠,为何也不劝农种甘薯”崇祯心头像是被一只猫挠了又挠,痒中带痛。

“山陕那边,”钱逸群哂笑道,“别说甘薯了,就连草都没了。”

崇祯身子一沉:“天下之大,竟然没一块让朕立足的土地”

“陛下也别着急,臣在扬州有一块地,到时候流民、甘薯都可以放在那儿。”钱逸群安慰崇祯道。这些ri子朝夕相处,两人年纪又相近,崇祯又没什么帝王霸气,颇让钱逸群觉得此人可交。

实际上,明朝的皇帝虽然不算勤政,对于文治武功上的追求也不算迫切,但从做人而言,却是中国历代皇帝之中最有人情味的。这或许便是朱元璋只许小户人家女儿当选后妃的收获。

“道长私产,终究有限得很”崇祯摇了摇头,轻轻扶住额角,面露疲sè。

钱逸群见状,收了手里的书,道:“这屋里空气混浊,咱们外面边走边说吧。”

徐光启暗道:你这道人真是异想天开,哪有皇帝大臣在外面边走边说的道理

崇祯却习惯xg地站了起来,上前挽起徐光启的手臂,道:“玄扈先生,如今看来你这甘薯的确是极好的,否则也得不到厚道长如此推崇。”

徐光启闻言心中悲凉:老夫在天津种了那么多年甘薯,竟然还得靠一个道士才能学以致用。

“至于如何天下推广,就由朕想办法,你回去荐些能吏,用以劝农种植甘薯。”崇祯继续道。

钱逸群跟在一侧,心道:你大概不知道玉钩洞天到底有多大吧

事实上,钱逸群也不知道。不过他却知道那里有极其广阔的平原,有植物需要的光照和雨水,温度适宜,没有旱涝地震之灾。说实话,用来种甘薯都浪费了。

一行人在花园里逛了片刻,一个大鼻子欧洲人终于赶来了。

这人就是汤若望。

钱逸群看着这张明显迥异华人的脸,大约四十余岁的年纪,心中暗道:比我想象中还要年长一些,不过对于科学家来说却是黄金年龄啊。如今的大明,貌似已经开始落后西方了

汤若望一来,见了徐光启,心中稍定,严格按照宫中礼仪向崇祯叩首行礼,等待皇帝垂询。

“你们的天主,能管到大明的求雨么”崇祯直截了当问道。

汤若望是秉承利玛窦之学的,努力不让天主教义与华夏儒学发生冲突,在敬天法祖的问题上尤其谨慎。如今在天子口中吐出了“天主”一词,这其中祸福实在是难测得很了。

“陛下,我主只是制定规则,而且将规则藏了起来。”汤若望谨慎地择选词句,“我们的数学、天文,只是去发现规则,并且利用它。而在我们的认知中,如果天不下雨,必然有它的道理,绝不是人能够干涉左右的。”

“汤先生,”钱逸群上前道,“小道好奇问一声:现在欧罗巴的天文和数学,能够预测天气了么不用说亚里士多德的天象论,小道问的是大面积,准确地预测未来数ri的天气状况。”

汤若望知道明国的道士常有官身品秩,不知道这个年轻的小道士又是什么身份,谨慎且诚实地答道:“还不行。”

当然不行,起码得等无线电发明之后才有可能。

钱逸群心中一乐,板起面孔道:“既然你们连预测天气都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指指点点我们对于规则的利用”

“这不科学”汤若望叫了起来,“不可能因为一群人举行一个仪式,上帝就下雨你们这是纯粹地浪费银子”

“其实,你只是借这个机会,想证明一下天主教的先知先觉吧。”钱逸群一针见血道。

汤若望的脸上变得十分jg彩。

陆四章见天子演说智慧,祈甘霖大内斗法十

不得不说,崇祯其实是位十分开明的皇帝。他不顾朝中保守派的反对,同意徐光启、汤若望以泰西历法修订崇祯历书,这足以说明他对先进技术的包容xg和接受程度,绝对值得称道。

但是因为对钱逸群的信任,使得这位皇帝对天主教所谓的科学产生了成见和反感。

这是一群自大的家伙。

崇祯心中暗道。

钱逸群身为神职人员,专业道士,肯定不能让天主教这个怪胎进入华夏,起码不能在华夏蔓延开来。光是天主教宣扬的那套末ri审判,在他眼中就是邪教的标志

然而换个角度,即便灵xg文明真的在大明生根发芽,引导华夏走上另一条道路,但仍旧有绝大部分人是注定无法开启灵蕴的。这些人的出路何在

难道让未来的华夏变成一个两极分化严重的帝国掌握了灵蕴和玄术的“仙人”,统治着愚昧落后的“凡人”

这不是我的初衷啊

钱逸群看着窘迫的汤若望,道:“其实你们的数学、天文,乃至化学、物理,都有可取之处,应当在大明推广开来。然而妄自议论指摘自己不了解的内容,这是对所有人,乃至对你们的信仰不负责任。”

“我奉主的荣光来到这里,必要传播真理。”汤若望已经感觉到了皇帝身上传来的冷漠,按着胸口的十字架,虔诚说道。

“真理”钱逸群轻笑一声,“只是你们拓展教脉,维护教权的借口吧难道要我向陛下讲述一下你们烧死女巫的历史”

汤若望惊诧地望向钱逸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