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朱重八 > 分节阅读 215

分节阅读 21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是,百姓若不被逼到绝境,何至于非要和士兵拼命呢”朱元璋淡淡地道:“而且普通百姓多是穷人,抢杀他们也得不到任何好处。”

高迎祥摊了摊手:“以前就没想到这个唉今后我会好好做的侄儿也夸了我两句,说我这次做得对了,只有这样做才能成大事。哈,这个侄儿当过边军回来的,心气高着呢,我以前做的事他可没夸过我,这次倒是难得地说了两句好话。”

他这个心气儿高的侄儿,也就是李自成此时确是个人中俊杰

其实李自成在明末农民起义的初期并不是一个非常恶棍的人,反之,他军纪相对别的贼军来说严明得多,对百姓也比别的贼军要好,更懂得争取民心。后来他得了牛金星、宋献策,尤其是李岩等谋士之后,更加注重网罗民心,还编出了“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样的歌谣,可见他是懂得民心背向的道理的。

他的军队发展也非常快,所谓百万贼军,那可不是吹的,若不是得民心,岂会有这等规模

当然,这家伙在进入京城,推翻明朝之后,心头一松,顿时就变成了魔王,这说明以前的他一直是在假装出伪善的嘴脸,内心深处依然是贼寇一只但就是“懂得伪装”这四个字,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得到的,非有大毅力的枭雄人物,做不到像李自成那样的伪装程度。

嘛,一不小心扯远了

总之事情告了一个段落,高迎祥对着朱元璋笑道:“八大王虽然是负气而走,但他终究是我三十六营的一股,老回回放心不下他,打算跟着他去北面有个照应,但是我侄儿却叫我不要和八大王同流合污,劝我向南去攻打豫北的怀庆所以我和侄儿这就打算要南下了,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呢”

朱元璋听说他们一南一北,要各分东西,倒也不感觉到意外,三十六营分成几十股到处窜,本来就是历史定局,他不想插手这种事,反正他们闹得越欢,自己也越能争取到时间在白水生根发芽。

他抱了抱拳道:“兄弟我也没啥打算,随便转转吧,转到哪里就算哪里”

听他这样说,高迎祥也就没再问,他转过头去对着薛红旗,用长辈的口号道:“疯丫头,你又有何打算若是没地方去,就来和叔叔一起行动吧看你扎的这头发,还没出嫁吧要不要叔叔给你张罗一门亲事”

“这个”薛红旗其实满想嫁人的,但是女儿家自己可不能说,她摇了摇头:“闯叔别拿我说笑,您到哪儿给我张罗亲事去我要找的是英雄豪杰哦,阿猫阿狗什么的一律不要。”

“啧瞧你说这话,叔叔的眼光能差叔叔说的是我那侄儿,闯将这可是人中俊杰,将来成就不在叔叔之下。”高迎祥笑道:“你若不要,叔叔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了。”

薛红旗听了这话,脸sè微变,和朱元璋等人在一起相处久了之后,她也受到了朱元璋等人的影响,本能地排斥三十六营中的头领们,感觉那些家伙都是些不上台面的贼,一听说对像是闯将,她的心里就不痛快了,于是抱拳道:“这个还是闯叔您自个儿留着做女婿吧。”

“哈哈哈真是”高迎祥哈哈一笑,眼光在朱元璋、王二、苗美、许人杰等人身上转了一圈,似乎是想找出来哪个是薛红旗的心上人,但是巡视一圈下来却没有头绪,女人的心思,高闯王他老人家也是不懂的,只好勒马就走:“算了,不管你这疯丫头了”未完待续。

三二六、你嫁不掉了吧

三二六、你嫁不掉了吧

与来的高调不同,返行的朱元璋军显得无比的沉静与低调。士兵们沿着中条山的山沟和深山老林,悄悄地溜向西边,不敢有一丝一毫暴露形迹的举动。来的时候,他们沿途向好几个县城的富户们“收了税”,所以存粮满多的,扎进中条山之后就算很久不出去,粮食也勉强够用。

后世的山里总有东一个西一个的镇子,就算是渺无人迹的地方也会突然钻出来一个天文台或者一个生物观测站。但是这个时代却不一样,一入深山,那真是怎么走也碰不上一个人,可以做到几乎完全的潜行。

朱元璋军花了好几十天的时间在中条山里艰难地跋涉,一直走到深秋时节,才终于回到了蒲州城南边的中条山中。

军队在这里暂时驻扎了下来,然后派出一只小队,乘着夜sè下了山,又向西行了一阵,渡过黄河去联络拼命三郎,叫他在黄河边上准备好渡船。随后军队才趁夜下了山,赶向黄河岸边。

朱元璋原本作好了会被人发现的心理准备,也想好了对策,若是被人发现,不得已只好把发现他的人抓起来,裹胁着一起前往白水。

幸运的是,从中条山的西南山脚一直到黄河边,居然都没有一户人家路途半zhongyng原本有一个叫做韩阳镇的镇子,但是早在去年就被三十六营烧为了废墟。谁也不知道,曾经攻打了凤凰城,劝反了白玉柱,并且和三十六营掺合在一起出现在泽州城边的白水朱八军,居然神奇地再次返回了陕西境内。

世人皆以为朱元璋军钻入了太行山脉

当朱元璋等人再次踏上陕西的土地时,首先看到的便是拼命三郎朴实的笑脸在他背后,杨洪、一座城、一朵云几人也都来了,大伙儿都笑道:“朱八哥、王二哥、苗美兄弟、大元帅兄弟、薛红旗大姐各位别来无恙”

“哈,当然好得很”王二给了拼命三郎一拳:“咱们这里的情况好吗”

“还行,前几个月来了一位巡按御史,全靠着冷风大哥的妙计,咱们才糊弄了过去。”一座城对着薛红旗汇报起事情的经过来,他学识不乍地,讲个故事杂缠不清,半天都没把事情说清楚,最后薛红旗只好一脚把一座城踢开,跑来听杨洪复叙事情的经过,这才搞明白了这里发生了什么。

众人都抹了一把汗,好险洪承畴果然是个难搞的家伙,还好他分身乏术,只能把这种事交给手下来做,但是在朝廷官员素质整体崩盘的情况下,派手下来干这事还真是白搭。

朱元璋心中暗叹,国之将亡,妖孽丛生,纵使上面有几个能干的,例如洪承畴、孙承宗、卢象升一类的英才,但是他们不是三头六臂,没有千里眼顺风耳,许多事情顾不过来,终究得靠别人去做,结果坏就坏在了“别人”的身上,好心也能办成坏事这就是明朝到最后病入膏盲无药可治的根本原因

必须先破把完全了的官僚体系彻底打碎,再于废墟上重建,才是拯救大明朝最好的办法,可惜的是这是不可能由朝廷来做到的事要么就得有人造反,要么就得有人政变,想靠朝廷自己的力量扭转乾坤只是做梦

这也是国家总是一个又一个地轮回的根本原因越是庞然大国,越是容易积累矛盾,积累个几百年之后,所有的矛盾都纠葛在一起,使得当政之人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这种时候就必须靠着外力来破除一切,结果就是唐宋元明清,一轮又一轮的政权交替,一个朝廷倒下,新的朝廷站起无限循环的宿命,谁都以为自己能千秋万载,但谁都只能活上那么几百年,就失去活力,颓然死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