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朱重八 > 分节阅读 40

分节阅读 4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我是西安府水根军屯百户,朱思民。旁边这位是我的属下,王总旗。”

“原来是百户大人和总旗大哥。”符五六肃然起敬:“您上山来劝降,怎么穿着普通人的衣服,还涂黑了脸,带着斗笠”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道:“我堂堂百户官,身入贼巢,若是被无知的人看到了,奏我一本,说我私通贼寇,未免不美,所以略微化一化妆。”

符五六听不太懂这些官面话,只觉得眼前这人说的很了不起的样子,心中信了一大半,于是越发小心起来,带着朱元璋和王二在山寨里一阵疾行,向着寨子中间的一间大茅屋行去。

“朱大人郑彦夫大哥好像没有投降之心”符五六小心翼翼地道:“你们和他说话时小心点,慢些个如果他执意不降,您也别生气,小的会劝劝他的。”

“你区区一个守门哨兵,劝得了山寨的老大”朱元璋用不屑的语气道。

“我岂止是个哨兵”符五六得意起来:“我有一百多个结义兄弟,一起来投奔郑彦夫大哥的,只要我说动这些兄弟,就是一大票子人,大哥也不得不考虑一下我们的意见。”

“嗯,不错,我会记得你说的话。”朱元璋随口应了一句。

一边说着,朱元璋一边打量着山寨里的情形,只见山寨里有许多流寇在奔走,手上抱着石块,还有五个流寇抱着一根大圆木,原来他们趁着官兵今天没有攻山,正在补充落石和檑木。

山下的官兵还在大声喊着“投降不杀”,“投降可得荣华富贵”等话,巨大的吼声在山寨中回荡,这些抱石头和檑木的流寇也受到了官兵吼声的影响,有的人动作慢吞吞的,有的人则脸现苦恼之色,有人的眼中透着犹豫的光芒

看到朱元璋和王二这两个人,这些抱石头和抬檑木的人都驻足下来观看,符五六就向他们解释道:“这两位大人是朝廷派来的使者”

这样的介绍之后,一小部份人的脸上射出了仇恨的光芒,似乎恨不得冲上来将朱元璋和王二砍成碎片,大部份人的脸上却有着畏惧、欣喜、担忧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朱元璋心中暗暗叹息:自古以来,农民起义最怕的就是攻心。大多数起义造反的人,心里认定朝廷才是正统,他们知道自己是贼寇,总有一种活得不光彩的想法。每当这种情绪比较多的人占了主流的时候,一支起义军就很容易瓦解和分化。明末农民战争期间,许多义军都曾被官府招降过,就是因为有这种情绪在作怪。其实就连这些农民们最喜欢听的水浒传,里面的梁山泊不也是向官府投降了么这件事怪不得这些农民

这也是明末农民战争与元末农民战争的不同之处

元末的农民起义,义军的立场要比明末农民起义坚定得多,很少有向元政府投降的,原因主要是义军被白莲教控制着,大多数人的心志带着宗教的狂热,这种情况下比较不容易动摇。另一个原因就是元政府对于当时广大的汉族人民来说,属于异族侵略者,所以人民对着这样的朝廷更有反抗心理,起义造反更加坚定。

这两个优势,是明末农民起义所不具备的。在明末农民起义的前面十几年里,义军都处于四处流窜,不敢与官兵交战的状态,几乎所有的义军都有过向官府投降的举动,例如鼎鼎大名的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人都先先后后接受过官府的招安,综合这些细节来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的难度,比元末要高。

这也是朱元璋一直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他必须选在最合适的时候,最合适的地点起义,绝不能像郑彦夫一样草率。

他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走过之后,流寇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了一起,低声商议着什么,显然是在争论要不要投降的问题。

走了好一阵子,三人终于走到了山寨中心的大茅屋前,符五六进去通报了一声,随后请朱元璋和王二自己进去,他则返回山寨门口守箭楼放哨去了。

朱元璋在王二肩上拍了一下,低声道:“记住我刚才给你说的话,进去之后我暂时先假装不认识郑彦夫,你按我吩咐的方法和他说话。”

“好”王二点了点头,他向着周围那些议论纷纷的流寇们扫了一眼,低下头道:“我开始明白你为什么要假装官兵的劝降使者了,咱们以这样的身份进寨来,果然可以激化出一些问题。从他们对待我们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谁的心里在想什么。”

朱元璋淡淡一笑道:“没错,咱们最后要看的,就是郑彦夫的态度了。如果他本人也想投降,那咱们就没有必要救他了”

“唉,你说得对”王二长叹道:“英雄好汉,真不好当。”

六四、山寨里的矛盾

两人走进大茅屋中,这个茅屋很宽敞,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只有一排粗劣的木凳,看来是流寇们自己做的工木活儿,郑彦夫皱着眉头坐在中间的椅子上,这张椅子上面居然铺了一张狐皮,看来流寇中有不错的猎人。

郑彦夫的身边还有几个手下,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奇怪,有的人紧皱眉头,和郑彦夫一样郁郁不乐,有的人则满脸古怪的喜悦,尤其是看着王二和朱元璋走进来的时候,喜悦之意更甚。

王二走在前面,朱元璋将自己的身子缩了缩,大半都遮挡在王二的后面,由于王二长得牛高马大,将朱元璋的身体大部份都遮挡住了,所以郑彦夫完全没有留意到他的身形。

“这位就是澄城郑彦夫”王二大大咧咧地问了一句。

“是的,我就是郑彦夫”郑彦夫直视着王二,问道:“你们就是来劝降的朱百户和王总旗”

“嗯”王二按朱元璋的吩咐,把气势拿了出来,笑道:“老子就是王总旗,身后这个就是朱百户大人。”

他说话没有官腔,也没有那种官场中人的圆滑,带着一股子彪悍,这是学也学不来,改也改不掉的本性,用来配合朱元璋给他安排的总旗这个身份,倒也勉强合适,让人丝毫不觉得怀疑。

王二大声道:“郑彦夫,今儿个我和朱百户上山,就来问你一句,你降是不降若是要降,早早放下武器,下山受抚,咱们杨千户大人已经说了,可以赦免你杀官造反之罪,还封你一个百户做。”

其实以千户官的职权,根本没有资格赦免杀官造反这种大罪,也没有资格任命百户级别的官员,朱元璋敢让王二这样说,就是瞅准了郑彦夫一伙人傻,搞不懂官场的规矩。

郑彦夫皱了皱眉头,还没开口说话,旁边一个大额头的汉子喜道:“百户是几品官啊”

王二脑门一堵,百户是几品这个问题朱八哥刚才没教我。

这时朱元璋在他身边低声提醒道:“正六品武官”。

王二赶紧大声道:“百户是正六品的武官。”

“什么正六品啊好大的官”郑彦夫旁边的几个汉子顿时激动了起来:“县太爷才七品,百户直接就是六品了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