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唯我独裁 > 分节阅读 672

分节阅读 67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j11的克星,但在实战当中,中华帝国空军改进的j11cd型战机却没有吃亏,在白天的战斗中,基本上双方势均力敌。

然而,在夜间战斗中,格鲁吉亚空军机场的夜间航站设施为了避免遭到中华帝国空军的轰炸,晚上不敢开灯,导致其空军飞机夜间不得不转场到偏僻的地方躲避,甚至直接飞回德联在外高加索附近的机场。

而中华帝国空军的j11bd型是双座战机,适合夜间进行作战。因此到了夜间,格鲁吉亚空军便吃了大亏,初期升空的战机悉数被击落,后期随着机场陆续被摧毁而战力越来愈弱。

尽管德联在外高加索空战后期陆续又投入了一批最新研制的ig15战机进行对抗,但由于数量处于绝对弱势,最终失去了外高加索上空的制空权。

夺取外高加索上空的制空权后,中华帝国每天出动上万架次的轰炸机对格鲁吉亚各个军”唯我ducái”事目标进行轰炸。令格鲁吉亚军损失惨重,白天根本不敢出来活动,只能夜间作战。

同时,大约有三万中华帝和七万亚美尼亚军展开了反攻作战。陆地上的攻势一开始很被动,因为格鲁吉亚陆军拥有大量的坦克。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中华帝的坦克。

不过在格鲁吉亚军失去制空权之后,其坦克数量锐减,大部分都被中华帝的飞机摧毁。其陆上攻势也转为守势。

中华帝参战后的第十七天,中亚联军在空军强大火力的支援下,在陪多克地区全歼了格鲁吉亚jg锐第一集团军,十三万格鲁吉亚军被歼灭,两千多辆坦克和一千多门火炮被摧毁,使得格鲁吉亚再无力量抵抗了。

第十八天,中华帝国空军出动了六千多架轰炸机,对格鲁吉亚各大城市进行大规模轰炸,以彻底让格鲁吉亚屈服为战略目的。

大轰炸中,格鲁吉亚的十几个主要城市悉数被毁于战火当中,十几万人死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德联和整个欧洲对中华帝国的大规模空袭行为进行谴责,但在强权面前,这种谴责根本无济于事,中华帝国再次抛出如果格鲁吉亚不投降,将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空”娱乐秀”袭的通牒后,格鲁吉亚在苦求德联无果的情况下,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一次外高加索战争立时三个月,最终以中华帝国为首的华约取得胜利,亚美尼亚军随后进入格鲁吉亚境内,再次对格鲁吉亚实施军管,外高加索联邦重新回到华约控制之下。

对于德联为首的北约来说,第一次外高加索战争令其颜面无存。北约不但损失了五千辆多坦克、四千多架战机,更折损了十几万jg锐部队,全部累加起来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00亿马克,折合龙币230亿元。而格鲁吉亚整个国家在三个月间几乎被炸成一片废墟,人民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露宿街头,全依靠外来援助度ri,几乎回到了原始社会一般。

中华帝国以其强悍的军事实力再次捍卫了其作为全球超级强国的霸主地位,令德联的政治影响力大幅度削弱,在同中华帝国的冷战中处于下风。

不过,虽然德联在第一次外高加索战争中失败了。但德联也通过这场战争对中华帝国的军事实力有所了解,知道德联自身的不足之处,希特勒不在好高骛远,而是寻找中华帝国的弱点,以发展非对称军力来抗衡中华帝国。未完待续。

第二卷经营北洋第714章太空争霸

德联在外高加索战争中一败涂地,希特勒除了卧薪尝胆,敦促德联军方磨剑准备在下一次外高加索战争中赢回面子外,暂时没有跟中华帝国在这方面抗衡的力量,因此希特勒将目光转向其他方面,跟中华帝国争霸的决心不减反增。

早在二战中后期,纳粹德国大规模发展导弹武器的时候,德军就试图展开太空攻势,通过在太空中建立要塞便可以攻击地球任何一个国家了。

这个战略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想法,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但很可惜当时的纳粹德国即便有心发展太空要塞,也没有jg力和资金进行投入。在战局每况愈下,希特勒只能放弃太空战略。

但二战结局上演了一战时同样的结局,德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虽然德国在二战中遭到最严重的破坏,但随着德联的成立,经济逐年恢复,为了跟中华帝国争霸世界,希特勒再次重启了太空计划。

在德联与中华帝国间的冷战期间。两个军事文化体系对立的大国总是试图寻找不冒任何军事决战的风险而置对方于死地的方法,“太空竞赛”便是两个超级大国施展技术、文化形态和政治手腕而无军事冲突风险的战场。

中德太空战实际上涵盖了从中华帝国1953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华1号到90年代末星际飞船发shè的许多战斗。这一时期月球成为“太空竞赛”的焦点,火星成为星际征途的第一站。1965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使这一竞赛达到了。

太空竞赛完全就是一个集顶尖技术、空间理论和充足资金三项于一身才能实现的计划。这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就连穷的就剩钱的中华帝国,拥有近乎无限的资金。也不得不被空间理论学和科技水平所限制,直到1953年才实现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升空。

而资金方面极度匮乏,硬件技术相对落后的德联,想要进行太空争霸着实得勒紧裤腰带才行。但德联却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德国积累下来的科学理论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中空间技术更是先中华帝国一步完善。这令德联在太空争霸中占了先机。

从二战开始,中华帝国和德国便在进行着较量。1941年到1946年间,两个国家就从各自的火箭技术诀窍和设计火箭的科学理论进行较量。甚至在这场太空争霸游戏的初期。双方就展开了建设弹道导弹与核弹头武器库的竞赛。从1950年到1955年,焦点集中在谁将成为第一个选出能打到敌方领土的洲际导弹的国家。这也是研制运载火箭、展示航天地位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当轨道发shè成为可能的时候,两个超级大国开始考虑卫星所能起到的作用,并且开始了一些基础研究。

由于德联和中华帝国是全球唯一的核武国家,双方都建立了各自的核武器库,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1951年在上海召开会议,提出了一个在国际地球物理年1952年7月1ri到1953年12月31ri期间发shè一颗人造卫星的方案。只有中华帝国和德联接受了这项挑战,也宣告中德太空争霸正式拉开序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