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唯我独裁 > 分节阅读 581

分节阅读 58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的先进武器装备卖给帝方。

陆军方面,中华帝国的主战装备当中的36虎王重型主战坦克扩充到8620辆,28a3豹式中型主战坦克扩充至27800辆,35猎犬轻型主战坦克扩充至6450辆,w30系列轮式步战车扩充至53500辆包括各型战地支援车辆,z29系列反坦克包括自行火炮战车扩充至25000辆,武装直升机9800架,暴风雪多管火箭炮系统6000套,各式防空高shè炮62万门,各式野战步兵炮、迫击炮、各口径支援火炮126万门,以2127毫米口径为主的重机枪64万挺,以1565毫米口径为主的轻机枪22万挺,以1665毫米口径为主的突击步枪800万支,以21为主的自动步枪800万支,11为主的手枪700万支,单兵无线电150万部装备到班排,单兵火箭炮30万支装备到班排,29系列狙击枪30万支包括反坦克狙击枪在内,同样装备到班排,钢盔、防弹衣、军服、军靴等装备1000万套,以及足够帝国250万常备陆军持续作战一年的高达166亿吨的弹药储备等。

针对陆军单兵装备而言,最突出的就是65毫米口径的16突击步枪,这款突击步枪弹容30发,可以当做步枪进行点shè,亦可以挡住轻机枪进行突击扫shè和连shè。就在全世界陆军都在使用步枪作为步兵武器的时候,中华帝国陆军已经实现了突击步枪大规模装备步兵,火力一下子提升数倍。

当然,从中华帝国陆军依然采购大量的步枪就可以看出,16突击步枪的实战xg能还不完善,还需要长杆步枪来作为补充。

海军方面,帝国海军有鉴于苏德芬兰湾海战的经验,未在增加建造战列舰,但也没有增加建造航空母舰,因为帝国海军现有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实力强大,暂时还不需要增建。不过,出于对未来舰队防空的担忧,帝国海军增加了中华神盾防空重巡洋舰的数量,将原有平均一艘大型主力舰配备一艘神盾防空巡洋舰和两艘防空驱逐舰扩大为一艘主力舰配备两艘神盾防空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护航。

航空母舰方面,帝国海军加快了在航空母舰上部署喷气式战机和让喷气式战机上舰训练的速度,以及催促海军造船厂加快完成泰山号核动力航母。f6野猫舰载战斗机扩充至1200架,三分之一为双座。f8鱼鹰鱼雷轰炸机1000架,其中双座200架。

潜艇方面,帝国海军加快了对宋级常规动力潜艇的建造数量,扩充至300艘。同时,元级核动力攻击潜艇亦加快海试速度,期待尽快服役帝国海军。

空军方面,帝国空军计划大规模扩充作战飞机。其中j11系列歼击战斗机扩充至8000架,a5强击战斗机4000架,b2野马战术轰炸机5000架,h7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2000架,40山鹰战斗教练机4000架。

另外,帝国空军依然生产了8000架螺旋桨作战飞机作为补充。当然,如果不需要补充的话,还可以直接卖给国外。

表面上看,中华帝国空军的作战飞机明显少于欧美各国空军,但是中华帝国空军的飞机已经是第二代喷气式飞机了,不是欧美各国主流空军的螺旋桨式飞机可比的。

另外,从帝国空军大量扩充战斗教练机数量可以看出,帝国空军加快了飞行员的培养规模。尽管中华帝国称霸世界航空界近四十年,培养了数百万优秀的飞行员,但是考虑到欧美各国空军正在爆炸式的扩充,中华帝国空军为了确保绝对的空中霸主地位,也不得不进行扩充。

此时,中华帝国空军常备人员拥有64万人,其中本土40万,海外各大基地24万人。按照帝国总参谋部的最新命令,帝国空军至少要扩充至112万人才能确保绝对空中霸权地位不被动摇。

而对于帝国天军来说,其规模也在扩大,从现有的42万人扩充至11万人,各种型号的导弹扩充至1220枚,弹头储备1300枚,其中各种当量的核弹头42枚,最低5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头,最高为8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头。

中华帝国陆海空天四军的战争储备工作从光华四十一年底正式展开,计划在四十二年底全部完成,届时中华帝队将达到一个相当强大的水平。

抛开军事,中华帝国在1941年底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53,工业总产值占全球的45,是德国工业总产值的三倍,比整个同盟国的工业产值的总和还多。这还是在中华帝国没有完全进入战时经济模式的情况下的结果,如果中华帝国进入战时经济模式,5亿人口所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将是非常恐怖的。

不过,此时的中华帝国经济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瓶颈,那就是货币供应量一直无法满足市场货币需求量。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这种情况每天都在加剧。一方面因为中华帝国大规模出口各种物资,西方欧美国家都急需各种战争物资,但中华帝国只收取龙币和真金白银。而这种交易迫使各国不得不用本国廉价的矿产资源、人力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出口给中华帝国,以换取中华帝国的龙币。

这种经济的快速循环加剧了龙币供应量的不足,而中华帝国国会亦在龙币和黄金严格挂钩问题上持不同意见,黄金本位制已经在冲击中华帝国的经济发展了。

光华四十一年,中华帝国广义货币流通量为8万亿龙币,其中用于国际流通的龙币就占了3万亿。而全年中华帝国用于交易的龙币缺口高达26万亿,从欧美各国获取的黄金和白银只能补充11万亿龙币,另外15万亿龙币的交易实际上是以物易物和赊账的形势进行的。这给帝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障碍,赊账形势也会造成相当的风险。

另外,战争期间,各国对于中华帝国的各种专利费的上缴基本上停滞了。尤其最大的交流电专利费。而且各种军事装备实际上各国都在进行仿制生产,各国zhèngfu皆以军事保密为由拒绝透露具体数量,这笔专利费也因为战争关系而无法查清楚,使得中华帝国的专利费收入大幅度减少。

各国zhèngfu几乎不约而同的向中华帝国打了欠条,或者直接以各国各自的货币来偿付。而各国的货币具有很大的贬值风险,实际上等于故意跟中华帝国赖账。

在这种情况下,中华帝国zhèngfu拒绝接受各国货币,但民间商人为了更好的卖给各国货物,不得不接受各国的货币,实际上中华帝国民间在不断的增持各国货币,承担各国货币贬值的风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