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唯我独裁 > 分节阅读 552

分节阅读 5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家电等行业的垄断价格,首次出台了反垄断法,像上个世纪美国的反托拉斯法一样,打破帝国各大财团对涉及民生行业的垄断,大幅度降低房产、汽车、家电等民生相关的价格,同时禁止公民大规模透支个人信用,等措施。

到了光华三十九年,帝国zhèngfu的调控已经取得了阶段xg的成果。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稳定在19的位置,相比五年前的332已经大幅度回落。汽车、家电等民生产品从奢侈品行列拿到了普通商品行列。反垄断法迫使各大财团不得不把这些商品的价格调至平民价格针对国内,国际上依然是奢侈品价格。而zhèngfu限制公民过度透支个人信用措施也迫使相当一部分国民的信贷额度大幅度下降,房奴、车奴等人群大规模减少。

上一个五年计划中,帝国zhèngfu的潜伏的信贷危机风险大幅度下降。于是帝国国会决定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继续维持现有政策不变,预计在下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彻底摆脱信贷危机爆发的风险。

对于中华帝国而言,四十多年的工业化建设,使得帝国的城市化率突破90城乡收入比例也继续大幅度缩小。

光华三十九年,帝国城市化率终于突破了90,达到了9127。根据国联的数据,中华帝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全球工业化国家41的城市化率平均水平的一倍多。其他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缓慢,主要是因为土地问题。而中华帝国拥有4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城市化进程畅通无阻,土地矛盾是全球低的。

当然,帝国国内也不是没有土地矛盾问题。在东部发达地区,由于帝国人口众多,且60人口都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使得这些地区陆续出现了十几个千万级别的人口城市,人口密度极高造成这些地区的土地价格飙升,矛盾反而是全球高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帝国国会议员们决定进行西部、北部大开发,在西疆、北疆适合地区建设工业化大城市。以便转移中东部地区的人口压力。

好在此时中华帝国的公路网、铁路网、运河网和航空网等交通网络十分发达,加之帝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相当一部分人口愿意离开中东部城市到西疆和北疆发展,加上zhèngfu资金的补贴,未来五年内。帝国将从中东部转移2000万人口至西疆和北疆生活的计划是很可能实现的。

帝国内提交给国会的后一个关键xg议题是财政收入问题。截止光华三十九年,帝国财政收入达到40亿龙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这个比例在全世界各国是小的。主要得益于中华帝国的世界霸权地位确保帝国有着稳定的国际环境,条约时代长期的低税收政策是帝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随着条约时代结束,二战的爆发令中华帝国不得不大规模增加军费开支。尤其帝队进入喷气时代、机械化时代和核武器时代,维持这三大件的军费开支是浩大的,因此增税势在必行。

同时,另一个增税的原因是帝国zhèngfu对国民本科普及教育体系、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公共社会保险体系、就业保障体系,及文化体育与传媒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增幅有所扩大,因此必须扩大财政收入能维持这些民生体系的正常运作。

经过内研究决定后,帝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增加赋税的措施,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当中,帝国财政收入将达到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0。按照三十九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光华四十年将达到80亿龙币的财政收入。这个财政收入相当于当年全世界各国财政收入总和的40,由此可见是多么庞大的一笔收入了。

不过,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对于德国的军事力量的崛起,中华帝国增加财政收入的真正用意却是在进行必要的军事准备,以便应对任何突发事件,确保帝国的国防安全和在全球的利益不被影响。

随着中华帝国制定了第九个五年计划,全世界都为之惊叹、羡慕和嫉妒。但是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因此很就把中华帝国的第九个五年计划忽视了。

欧洲战场上,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争基本上还处于相持阶段。德国虽然获得了从中华帝国进口的原油,恢复了战斗力。但是协约国却有着中华帝国提供的强大先进的武器装备,英法联军在装备上的优势抵消了德军在作战素质上的优势。

不过,到了光华四十年初,北欧战场上的僵持局面打破了。尽管芬兰得到了中华帝国大批的先进武器装备的支持,在初期重创了苏联军队。但是随着芬兰军队指挥的不断失利,先进武器装备已经失去了突然xg,苏联红军渐渐摸清了的这些中式装备的xg能和特点,并针对xg的进行作战。面对苏联红军的强悍战斗力,芬兰军队渐渐不敌。

1940年2月1ri10ri,苏军出动飞机500多架,坦克300多辆,展开火炮440多门,对芬军阵地及其后方进行了猛烈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在进攻前的24小时,共发shè炮弹30多万发,摧毁了主要方向上的芬军大部分火力点。

2月12ri凌晨,苏军恢复进攻。经过3天艰苦作战,梅列茨科夫的第7集团军在曼纳海姆防线的主要防御地带打开了一个宽5公里、纵深56公里的突破口,并将速集群投入交战。芬军被迫退守第2防御地带。

一个礼拜后,第7集团军从行进间突破第2防御地带未逞,其右翼因第13集团军进展缓慢而暴露。在这种情况下,苏军为了突破第2防御地带再次停止进攻,调整部署。芬军也趁机休整,将拉多加湖以北的部分兵力南调,加强卡累利阿地峡的防御。2月28ri,苏军恢复进攻,迅速逼近芬军后方防御地带。第7集团军右翼兵团从东北包围了维堡筑垒地域,其左翼兵团4个师从冰封的海面上越过维堡湾,绕过维堡城,切断了通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公路,攻占了维堡大部地区。

尽管芬军还有大量从中华帝国进口的先进武器装备,但是却已濒于兵员枯竭的险境。英法两国虽表示愿意出兵援助芬兰,德国却威胁说如芬兰接受英法援助,战火将扩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迫于德国的压力,拒绝英法军队过境。在这种情况下,芬兰zhèngfu请求中华帝国出面调停。

3月7ri,中华帝国跟芬兰签署了一份价值12亿龙币的贸易合同,芬兰将向中华帝国进口大批的粮食、石油以及各种工业产品。而作为交换条件,中华帝国正式照会苏联,向苏联施压,迫使苏联同样跟芬兰和谈。

9ri,芬兰派代表至莫斯科与苏联议和。在中华帝国的斡旋下,苏芬战争宣告结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