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唯我独裁 > 分节阅读 549

分节阅读 54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缺乏而被迫辗转于战火。英国与德国作为欧洲两强,其竞争关系早在19世纪末就已白热化,并终通过一战来一决雌雄。但帝国的介入,使得一战中的英德两国未能决出胜负。从而未能解决双方的根本矛盾,也就自然而然的给二战埋下了祸根。石油储量为丰富的中东被中华帝国独占,从而弱化了德国挑战东方超级霸权中华帝国的能力。但英法两国为了保持这种己方占优的竞争态势,早在德国再次发动战争机器之前。就开始了旨在阻断石油供应的对德贸易战。”

宋教仁问道:“你所指的是”

胡文廉直接道:“就是罗马尼亚我在进入帝国农工商部之前,一直在研究石油问题。罗马尼亚是欧洲大陆唯一的富油区,自然而然的就会成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竞争的焦点。”

经过胡文廉的分析。王辰浩和一干大臣们很了解到了罗马尼亚在这次世界大战中所扮演的角sè问题。

英德两国基于石油的争拗,在罗马尼亚表现得为激烈。作为贫油国家,德国的石油供应问题在“一战”以后仍未得到解决,一直被中华帝国捏住金融命脉而被迫从中华帝国进口石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除了委内瑞拉、墨西哥、荷属东印度群岛、美国、苏联等国之外,罗马尼亚是德国主要的石油来源。随着英德争霸局势的不断紧张,从美洲开往德国港口的大部分输油航线被英国海军所封锁,尽管德国海军也能够进入大西洋了,并且较英国海军有着实力的优势。但是德国缺乏海外军事基地,在大西洋“姓中”的情况下,同样要看中华帝国海军的脸sè行事,实际上美洲石油航线依然在中华帝国的掌控之下。经济危机后的德国,跟中华帝国的关系急转直下,德国为了防止战争爆发后被中华帝国捏住命脉,必须要转移石油进口国和进口线路,因而罗马尼亚在德国地缘政治版图上的角sè便愈发吃重。

自高加索巴库石油区被中华帝国管控之后,罗马尼亚便是欧洲的大产油国,而且地处东欧、中欧和东南欧交汇处,不但向欧洲各地战场供油方便,而且也是中东输油管道的必经之处,同时还是中华帝国的巴格达欧亚铁路干线的重要中转站。控制罗马尼亚,无疑将改变战争双方的势力消长。重要的是,罗马尼亚尚属农业国,石油开采和消费能力很低,外国资本是本国各地矿井的实际主宰者。

由于罗马尼亚在一战前一直都是协约国阵营国家其中,因此协约国阵营国家控制着那里的石油。其中英荷石油公司占有398,法国占166,美国占125,中华帝国占8,罗马尼亚本国仅占17。

事实上,自“一战”以来,英德两国在罗马尼亚的石油攻防一直没有停止过。1916年11月,德军侵占瓦拉千平原。夺取了罗方全部石油设施。英国随即派特工潜入该国,成功摧毁了70多座炼油装置,烧掉80多万吨原油和石油产品。尽管德国事后花了五个月恢复生产,但产量始终未恢复到原有水平。

德国把罗马尼亚石油储备列为其战争准备的重要一环。因为后者至少提供了德国石油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为了在经济上控制罗马尼亚,德国法本化学公司向罗方购买了价值1700万马克的粮食,同时提供了1360万马克的工业产品,贸易额从1934年的1096万龙币猛增至1937年的3亿龙币。作为交换,德国要求罗马尼亚增加对德国的石油出口,并提出用军备抵偿石油费用。次年,德国还给罗方提供了25亿马克贷款,用来购买德火。两国还按照德国动议。成立了以石油经营为主的德罗联合公司。

英国人显然不希望看到德罗两国的合作,因为罗马尼亚石油不但会使ri耳曼战刀为锋利,jg心筹划的对德经济战也会就此破功。在伦敦方面看来,“如果德国控制了罗马尼亚。那么英国的经济战将不会使德国受任何损害,而经济战是英国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避免罗马尼亚倒向德国,英国首相张伯伦宣布在罗马尼亚受到侵略时提供一切援助,并给予罗方500万英镑的贷款,用来购买英备。而且还答应购买20万吨小麦,作为让罗方放弃与德国合作的报偿。

由于罗马尼亚严守中立,不愿因此挑衅于强国,因此只能对伦敦和柏林虚与委蛇。两不得罪。英国转而开始利用其经济优势,以经贸方式诱导罗方向己方靠拢。它联合法国。准备向罗马尼亚支付6000万龙币,条件是炸毁罗马尼亚油田。但被罗方拒绝。英国转而利用本国资本掌握罗马尼亚大部分石油开采权的优势,在“二战”爆发初期大量进口罗方石油,并抬高价格,使其主要流向外汇相对充足的其他西方国家。

罗马尼亚所有的库存石油都被英国抢购,英国还预订了下半年供油合同以及合同期满后的石油供应权,而且尽可能租用罗马尼亚所有的驳船和火车车厢,以免被用来向德国运销油料。很,多瑙河流域的148条不同类型的油轮都被英国人租赁,后者甚至不得不专门成立格兰德公司,集中管理这些暂时并无多大用处的轮船。

英国人的石油抢购政策,对于德国打击很大。德国由于跟中华帝国关系恶化而导致其外汇不足,从罗马尼亚进口石油的数量从1937年10月的7万吨骤减至11月的6万吨。1938年9月,输入德国的原油仅为1万吨,而出售给英、法两国的则分别为255万吨和106万吨。英国首相张伯伦甚至在写给妹妹的信里骄傲地宣称,“我预感战争到chun天就将结束了,无须在战场上打败他们,只需让德国人明白他们能不能取胜,继续变得ri益贫弱和穷困是不值得的。”

英国在石油供应领域的阻击,使德军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时不得不有所节制。在战争爆发初期,由于德国石油储备自240万吨迅速下降到160万吨,德军始终不敢主动展开针对英法等国的大规模空战和轰炸,因为它的燃料库存严重不足,仅够在西线发动一场陆上进攻。如果不对英法等国的能源战进行积极反击,德国不但无法取得战争胜利,甚至会就此结束其工业化进程。

德国人首先向罗马尼亚施压,如果罗方继续对英、法两国的能源战听之任之,不排除对其发动攻击的可能。苏芬战争的爆发也帮了德国的忙。罗马尼亚害怕自己成为苏联的下一个进攻目标,急于取得用来自卫的德式装备,因此开始打破“中立”,倒向德国。1938年年底,罗马尼亚首相塔塔内斯库向德国承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将保证向德国出售每月不少于15万吨的石油,条件是对方为其供应武器。罗马尼亚的屈服,不但未获德国减压。反而再度加码。次年chun,德国以停止供应武器相威胁,要求罗马尼亚必须低于市场价格向其供油。罗马尼亚以20万吨石油换取德国从波兰缴获的军备。随着德国在西线节节胜利,罗马尼亚国王甚至强迫境内外的国家石油公司每月提供2530万吨石油给德国。但德国还是不满足。后派兵直接占领了罗马尼亚石油区,并迫使罗马尼亚国王加入同盟国集团。

苏联是德国突破英法能源封锁的另一个战略缺口。1937年8月,苏德双方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当年,德国即从苏联获得90万吨石油。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苏联石油是达到了德国当年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二。不仅如此,苏联还帮助德国从第三国购买必须的战略物资。

“据统计,到光华三十九年底,通过苏联转运得到的原料物资达246972吨。”

当胡文廉通过对石油的分析来判断欧洲各国的战争形势时。帝国zhongyng情报局局长马克明补充了一句。

胡文廉继续说道:“英法两国对德苏之间的合作大为光火。苏军入侵芬兰后,英国首先停止了对苏贸易,并准备联合法国切断苏联对德国的石油供应。去年3月,英、法一度计划攻击苏联南方的高加索油田。法国陆军上将末甘林称。“如果轰炸能摧毁这些资源,那就不仅能使德国失去苏联的石油供应,而且苏联本身也处于缺乏石油的危险境地。”

“这点我可以证实”国防大臣张自忠说道:“英法要求土耳其为英法空军提供空军基地,但这个计划终因为帝方的强烈反对而遭到土耳其军方的拒绝,英法的计划旋即遭到搁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