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唯我独裁 > 分节阅读 399

分节阅读 39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误差,因此在这四艘新的明级战列舰上正式采纳68比1这个黄金比例。

新的明级战列舰采用飞剪式舰艏和卵型水下鼻首,较之前的球鼻型水下舰艏进一步优化了设计,破àng减阻效果更好,同时卵形鼻艏更适合安装不同长度的水下声纳阵列,探测距离更远更jg确。

舰岛没有变化,依然有20层楼高,在其顶部装有主炮观测所内置16式导航方位盘和18米度大型测距仪,向下依次为防空指挥所,视距舰桥昼战舰桥,作战室,舰长休息室,罗经舰桥夜战舰桥,第二海图室,司令塔。在舰桥内部装有直通式电梯。

主炮方面,虽然没能安装19英寸巨炮,但是倍径却从之前的45倍径提升至50倍径,炮弹shè程更远,侵切力更强。依然采用四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舰艏和舰艉,均位于中轴线上,前后依据舰岛对称布置,背负式布局,结构紧凑。

主炮型号为36式,炮管内壁增加了防止炮弹摩擦的镍镉铜合金,寿命提高至200发。比之前的明级战列舰主炮寿命增加了一倍。

36式主炮的重量大幅度降低,比之前的30主炮系统重量降低了300吨有余。得益于装甲强度的增强,因此厚度下降至炮塔正面只有620毫米,防护能力却相当于之前的650毫米。

前四艘明级战列舰的强大火力,12én18英寸主炮若指向一舷齐shè时,其后坐力达4000吨,发shè时冲击bo也非常强,为此帝国舰政总署的设计师们煞费苦心,经过两年的o索,和四艘明级战列舰的实弹测试,最终改进了反后坐力的油压系统,将后坐力降至3000吨。

新的明级战列舰依然使用低初速高存能的重型穿甲弹头,炮口初速将为785米秒,最大shè程达到65公里45度仰角,炮弹需飞行100秒。中央火控系统设备的改进和提升使其在有效指挥距离达到30公里,这个距离比前四艘明级战列舰的有效shè击距离提高了5公里。50倍径的主炮使得明级战列舰在2000030000米距离上已经可以贯穿击穿世界上任何一艘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反过来,不论是美国的北卡罗来纳级,还是在建中的衣阿华级战列舰,还是英国的纳尔逊级,她们的主炮难以做到这一点,除非在10000米距离上近战,否则根本无法击穿明级战列舰的装甲。

副炮方面,新的明级战列舰的副炮依然采用152毫米60倍径的舰炮18én6座三联装,这点没有变化。

防空火力是最大改进。装备16年式60倍径127毫米口径高shè炮24én8座三联装,均带有防盾,47毫米速shè炮全部替换为16座火神k16式防空密集阵,单舰防空火力已经可以跟中华神盾防空巡洋舰相匹敌了,因此新的四艘明级战列舰已经具备脱离舰队防空的掩护,独自巡洋作战了。

雷电系统经过三年发展,新的16年式雷达系统的体积略微下降,但是改进了高频探测模式,具备对空搜索能力,可以探测到30公里外的飞机临近。对海搜索雷达由40公里提升至60公里,不过耗电量未能得到控制,这无形中增加了战舰的电机负载和油耗负担。但相比较而言,得大于失。

四艘明级战列舰因为战争刺ji,被要求在12个月内完成。由于当初前四艘明级战列舰也基本上是这个速度完成的,因此帝国海军工业完全有能力在一年内完工。不过,帝国海军并没有准备让这四艘新明级战列舰参战,因为海军部的作战大纲本身就是三个月打垮美国。

王辰浩否决了帝国海军建造清级战列舰的方案,改为追加建造4艘明级战列舰之后,在海军航空母舰战斗群方面,王辰浩批准了赵声的方案,在现有峨眉山级航空母舰基础上,建造新一级航空母舰,以及从德国海军那里获得的大型商船大规模改装护航型航母。

继峨眉山级航空母舰之后,新一级航空母舰定级为武当山级,以中华帝国四大道教名山命名,分别是武当山号

、齐云山号

、青城山号

和龙虎山号。

武当山级航空母舰是中华帝国海军为了进一步扩大海军航空兵力量,为了准备对美开战而倾力打造的首级大型航空母舰。

按照中华帝国海军的大中小型战舰划分,六万吨以上称之为大型战舰。武当山级航空母舰的排水量达到了64000吨,因成为中华帝国海军航空母舰家族中第一款大型航空母舰,也是代表中华帝国海军工业蓬勃发展的一个标志。

由于中华帝国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流入欧洲,欧洲各国政fu都无法忍受中式武器的昂贵价格,但是却不得不采用。因此,各国政fu给其国内的军火商们的要求自然就变得非常的高了,至少要向中华帝国的军事工业看齐才行。

这一切,都导致了各国的武器专家们疯狂的进行武器升级和改进,不但模仿了中国的大部分的武器装备,有时候升级过后的武器xg能都会对中国的武器专家们提出挑战。这反过来使得中国的军火专家们不得不更加的发飙研制更加先进xg能的武器和装备,以便保证中华帝国对欧美的绝对优势地位。

海军工业是这方面最为集中的体现,一艘战舰上的科技含量就足以显示出这个国家的工业整体水平以及科技力量的强弱。

这些年来,中华帝国不断的收刮各国的科学家、专家等高等级知识和技术人员。使得中华帝国在自己培养人才的时候,可以保持在科技上面的领先地位。当然,想要永远的保持领先下去就必须发展自己的科技力量。显然,中华帝国的科技发展时间相比较而言,还是太短。和经济一样,都属于爆炸式的发展。或者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一下,用欧洲人看中国人的观点来分析,“中国不过是个暴发户而已”

显然,中华帝国的人才队伍并没有完全的连接好,特斯拉等老一辈的科学家们和新生的科学家们之间有着一定距离的断代。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中华帝国的起跑点太低。不过,中华帝国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自己人,大学的普及使得中华帝国的人才开始增多,同时也没有停止掠夺外国的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尤其是从1912年到1916年的这四年时间里,世界大战导致非常多的外国科学家移民国外。中华帝国的各种对外政策,以及对高等级知识分子的移民许可,以及宝星奖等高额奖励发明创造和补贴,都成为了各国科学家们的最佳选择。国外优秀人才大量移民中国,反过来刺ji国内人才队伍实力的提升。

这样一来,从武当山级航空母舰开始,中国人首次在主要设计团队中占据了主导,在人数和能力上开始起到主要作用,不再让外来专家们独霸天下。从而也创造xg的体现在了这艘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上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