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唯我独裁 > 分节阅读 388

分节阅读 38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烧友,自己设计手枪也不足为奇,不过这款手枪严格意义上是给后妃们设计的,因为皇后掌管后宫,羽林军的女兵们最低少尉军衔天天吵着她们的手枪太重,带着太累。但是又不能让禁卫军和御林军的男兵们看轻,一直只在后宫内抱怨,最终传到了王辰浩的耳朵里。

于是,王辰浩决定为为她们设计一款既轻便又不失威力的手枪,作为报答她们多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保护。

在王辰浩看来,后世的国产手枪的发展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虽然很多地方都不尽人意,但是不排除有一些经典。

最具说服力的当属1998年定型的国产qsg92式手枪,该枪发射国产da9毫米手枪弹,也可发射巴拉贝鲁姆弹,全枪长199毫米,全枪质量076千克,枪管长111毫米,采用15发双排双进弹匣供弹,有效射程50米。

王辰浩认为,92式的优点在于枪弹侵彻力好,因为它通过与世界名弹9毫米巴拉贝鲁姆弹进行对比试验表明:50米距离发射国产da9毫米手枪弹,在穿透13毫米厚的232钢板后仍能击穿50毫米厚的松木板,而使用巴拉贝鲁姆弹在同样条件下则不能有效穿透13毫米厚的232钢板。另外就是结构设计优化,采用全塑料握把和组件化结构,具有弹性的发射机支架,可吸收后坐能量,降低了后坐力,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

尽管该枪的分解容易结合难,瞄准线上的弹高不一致,准星缺口太宽,弹匣没有装到位却有到位感,缺口处没有荧光点等缺点,但依然能够进入世界十大手枪排行榜,足以证明它的优点。

王辰浩作为皇帝,设计一款手枪自然不能够让世人笑话,因此他对当前各种手枪的优缺点,已经未来手枪的优缺点进行综合评估,务求拿出一款可以延续几十年上百年而不过时的手枪,只有这样才能显得出王辰浩的皇帝身份。

在这一点上,王辰浩心存了私心,勃朗宁等很多枪械师在向王辰浩请教时,王辰浩为了自己设计的手枪可以一鸣惊人,因此对他们隐瞒了很多先进的手枪设计理念。

王辰浩设计草原之鹰手枪的第一前提是尽可能的降低手枪重量,因此在选择材料上面,王辰浩选择了北洋科技材料科学研究室的最新产品,b109锌铝合金和ckd82高强度耐磨塑料。

锌铝合金作为21世纪枪械主要制造材料,是降低手枪重量的通用方法,尽管北洋科技材料研究室开发的b109锌铝合金还达不到后世的先进程度,但是火候也达到了八成以上,用在草原之鹰手枪上足以大幅度降低重量了。

塑料,在21世纪实在是太普通不过的东西了。但在20世纪初期,塑料还是一种不被世人所重视的新型材料,主要原因是被垄断了。

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出自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1907年7月14日,他在中华帝国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

早在1893年,贝克兰就创办了neera化学公司。在新产品冲击下,摄影器材商伊士曼柯达吃不消了。1898年,经过两次谈判,柯达方以75万美元相当于现在1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veox照相纸的专利权。不过柯达很快发现配方不灵,贝克兰的回答是:这很正常,发明家在专利文件里都会省略一两步,以防被侵权使用。

柯达被告知:他们买的是专利,但不是全部知识。又付了10万美元,柯达方知秘密在一种溶液里。掘得第一桶金,贝克兰买下了纽约附近扬克斯的一座俯瞰哈德逊河的豪宅,将一个谷仓改成设备齐全的私人实验室,还与人合作在布鲁克林建起试验工厂。

当时刚刚萌芽的电力工业蕴藏着绝缘材料的巨大市场。贝克兰嗅到的第一个诱惑是天然的绝缘材料虫胶价格的飞涨,几个世纪以来,这种材料一直依靠南亚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经过考察,贝克兰把寻找虫胶的替代品作为第一个商业目标。当时,化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很多可用作涂料、黏合剂和织物的天然树脂和纤维都是聚合物,即结构重复的大分子,开始寻找能合成聚合物的成分和方法。

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阿道夫冯拜尔就发现:苯酚和甲醛反应后,玻璃管底部有些顽固的残留物。不过拜尔的眼光在合成染料上,而不是绝缘材料上,对他来说,这种黏糊糊的不溶解物质是条死胡同。对贝克兰等人来说,这种东西却是光明的路标。

从1904年开始,贝克兰开始研究这种反应。最初得到的是一种液体――苯酚-甲醛虫胶,称为novok,但市场并不成功。3年后,他得到一种糊状的黏性物,模压后成为半透明的硬塑料――酚醛塑料。不同的是,赛璐珞来自化学处理过的胶棉以及其他含纤维素的植物材料,而酚醛塑料是世界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贝克兰将它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贝克莱特”bakeite。

他很幸运,英国同行詹姆斯斯温伯恩爵士只比他晚一天提交专利申请,否则英文里酚醛塑料可能要叫“斯温伯莱特”。1909年2月8日,贝克兰在美国化学协会纽约分会的一次会议上公开了这种塑料。酚醛塑料绝缘、稳定、耐热、耐腐蚀、不可燃,贝克兰自称为“千用材料”。特别是在迅速发展的汽车、无线电和电力工业中,它被制成插头、插座、收音机和电话外壳、螺旋桨、阀门、齿轮、管道。在家庭中,它出现在台球、把手、按钮、刀柄、桌面、烟斗、保温瓶、电热水瓶、钢笔和人造珠宝上。这是20世纪的炼金术,从煤焦油那样的廉价产物中,得到用途如此广泛的材料。

1909年,贝兰克的头上突然砸下来了大馅饼。他在美国化学协会的塑料论文被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所重视,于是他成为历史上第一直接得到中华帝国皇帝亲自提名的中华宝星奖获得者。

贝兰克得到了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颁发的中华宝星奖奖章,十万龙币奖金,以及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待遇,并接到北洋科技材料科学研究所的邀请信,年薪10万龙币。

此时的中华宝星奖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最高科学奖,全球300万科学家都在为得到中华宝星奖和巨额奖金而奋斗着,无数人都梦寐以求的希望进入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因为那里代表着全球最顶尖的科研机构,最先进的科学实验基地,云集十几万顶尖科学家。

不论是作为科学家的最高荣耀的皇家科学院院士,还是代表全球最高科技存在的北洋科技给出的超高工资待遇,贝兰克都无法拒绝,于是他带着家眷来到中华帝国,成为皇家科学院院士,很快他和全家都加入了中华帝国国籍,成为中华帝国公民。并且就职北洋科技材料科学研究所。

原本贝兰克想着自己开公司经营塑料的,但是成为皇家科学院院士和北洋科技材料科学研究员之后,那里有着他一辈子都认识不完的各个学科的顶尖科学家,有着令他废寝忘食的科研任务要做,加上年薪10万龙币已经让他成为富翁了,根本不需要再辛苦的去经营公司,因此他全身心的投入科学研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