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唯我独裁 > 分节阅读 309

分节阅读 30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区海岸城市普雷韦扎今属希腊,并击沉土鱼雷艇数艘。三天后海军登陆部队炮击并占领的黎bo里和图卜鲁格。

11日,意军人,72门火炮,由c卡内瓦指挥进驻的黎bo里,并在胡姆斯、德尔纳和班加西登陆,至月底占领利比亚重要滨海城市,但遭到阿拉伯部落军队和来自埃及、突尼斯等地阿拉伯志愿军有力抵抗,向腹地的进攻进展迟缓。

1910年5月,意军10万人,飞机35架、飞艇9艘发动大规模进攻,海军占领佐泽卡尼索斯群岛。

10月,土耳其国内政局不稳,加之巴尔干战争爆发,被迫求和。

18日,双方签订洛桑条约,的黎bo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土耳其放弃对的黎bo里和昔兰尼加的主权,恢复两地的旧称利比亚,并承认意大利继续占有佐泽卡尼索斯群岛。

由于当年意大利加入同盟国的原因便是跟法国在的黎bo里殖民地冲突,如今意大利真正实现了占领该地区,法国也表示支持,双方的矛盾顿时消除。英国也很大方,表示不会追究意大利参与八国联军侵英战争一事,并愿意将意属索马里归还给意大利。这样一来,意大利跟协约国之间的矛盾便烟消云散。反过来,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根本挡不住英国海军和法国海军的威胁,指望德国海军和奥匈帝国海军是不可能的,于是意大利政府就此开始倒向协约国一方。。

第二卷经营北洋第362章中华帝国的全球战略布局

第362章中华帝国的全球战略布局

巴尔干地区的火yào桶正在急剧恒温,意大利跟法国解决了北非的黎bo里殖民地的利益划分问题,英国将意属索马里归还给意大利,俄国支持意大利在北非的殖民地扩张,这样一来,意大利跟协约国之间的矛盾得以解决,使得意大利在未来可能的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中保持中立。15

协约国的战略目的达到,这令德奥同盟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意大利和协约国的暧昧关系传至德国高层接受讨论,但德国高层依然认为意大利还是忠于同盟国的,尽力拉拢意大利,保持跟意大利的良好关系。

不过,这并不能缓和意大利向协约国靠拢的局面,因为奥斯曼帝国在意土战争、巴尔干战争之后,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英国认为夺回埃及的时机已到,于1910年12月3日大举向埃及苏伊士运河地区增兵30万,并对奥斯曼帝国声索埃及领土主权,要求奥斯曼帝国将埃及归还给英国。

法国、俄国、意大利支持英国对奥斯曼帝国开战,而土耳其不得不向同盟国求援,加入同盟国的意愿更加强烈了。意大利反对土耳其加盟同盟国,而德国希望拉拢土耳其,于是双方因此而不欢,造成意大利更加对同盟国失望,进一步向协约国靠拢。

但德国未能帮助土耳其守住埃及,从1910年12月18日开始,英法海军封锁了地中海,阻止任何国家向埃及增兵。德奥两国计划向埃及增兵,帮助土耳其守护埃及,但是意大利不合作,未能提供海军支持,结果单凭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帝国的海军根本无法跟英法海军相抗衡,增兵计划告吹。

公元1910年12月20日,英土战争爆发,三十万英军携带1300én大炮,50架飞机,30艘飞艇向开罗进军。

驻扎在埃及的只有开罗兵团4个师,因为土耳其内àn,埃及守军守旧派一直和执政的青年派不和,导致他们的军饷和武器装备未能得到更新,经费也不足,结果在开战第一天,英军的侦察机便查清了土耳其军队的布防情况,二十万英军正面牵制土军,三万英军从右翼佯攻,七万英军从左翼迂回穿ch,在飞艇的炸弹猛轰下,左翼土军第十七师被击溃,造成土军开罗防线全面崩溃。

土军不得不后撤,收缩防线,英军主力乘胜追击,于第二天占领开罗。

在苏伊士运河区的德军共有一万余人,他们虽然很想帮助土军作战,但是德国政fu在这一刻突然向英国势弱,命令在苏伊士运河的德军不得离开运河自治区,防止给英军借口攻占运河。

就这样,土耳其军队孤军作战,而本土的土耳其政fu青年派更是希望借英国的手除掉在埃及的这些不听话的土耳其军官们,拒绝发兵增援,坐视四个土耳其师被英军消灭。

12月24日,英军在亚历山大西南沙漠地区包围了土耳其军队残余约两万余人。土耳其军队陷入十几万英军的重重包围,突围无望,但依然抵抗。

而英军上下都要过圣诞节,于是英军统帅向土耳其军队指挥官莫腊德中将提出纳降条件,将给与投降的土耳其军队人道主义待遇。

莫腊德突围无望,苦等本土土耳其政fu军增援也变得不可能,于是率领部下投降,英土埃及争夺之战立时五天便结束了,成为二十世纪最为快速的一场战争。

埃及在土耳其手里得而复失,令奥斯曼度过痛心疾首,于是加紧了加入同盟国集团的谈判。

1911年1月初,德国顶着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反对压力,依然决定让土耳其帝国加入同盟国。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是德国希望打通陆上通道,打通巴格达铁路至bo斯湾出海口,从而打破英法对德国的海上封锁。奥匈帝国虽然不满德国的做法,但是土耳其政fu决定不再追讨奥匈帝国侵占的土耳其领土,使得奥匈帝国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不过意大利却态度十分不满,加上协约国从中挑唆,使得意大利对同盟国的最后一丝好感也消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