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唯我独裁 > 分节阅读 132

分节阅读 13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东舰队将不再占有优势,一旦清俄两国再次爆发武装冲突,俄国远东舰队无法保证取得制海权。

针对这点,亚历山德罗维奇亲王向沙皇建议派遣新式战列舰开赴远东,加强远东舰队的实力。

然而,摆在俄国海军面前的难题是,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新式战列舰中,没有一艘战列舰是可以对付排水量高达16000吨的登云级战列舰的。俄国海军的战列舰主要是被部署在波罗的海和黑海的,不适合部署在远东太平洋地区。

尼古拉二世的“大海军”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开工建造3艘“波尔塔瓦级”otavacss战列舰,这是一种在设计上仿照“伟大的西索伊”号,但是适度缩小后建造的小型战舰,这种最初打算运用在波罗的海中的小型战舰,在建造之初的假想敌是德国的新式装甲巡洋舰。最基本的作战使命是在波罗的海中保护航运线,驱逐并消灭德国海军的装甲巡洋舰。

波尔瓦塔级战列舰不论吨位、速度、火力还是装甲,亦或者是远洋适航性,都全面落后于清帝国皇家海军的登云级战列舰,这是俄国海军现有的最新的战列舰,不适合派往远东。

俄国海军造船厂在建当中的战舰,具有远洋适航性的是于1894年仅开工建造一艘的“瑞塔斯罗夫级”rotisvcss,该级舰可以视为“伟大的西索亚”之修改型缩小,主要的改进是副炮、取消了炮塔设计回到了传统的廓式,两舷各3门。这一改进也获得了回报,由于船体上部重量明显下降,“瑞塔斯罗夫”不论是航海性能还是稳定性都堪称优良。值得一提的是,这艘战舰还被俄国人实验性的安装了重油煤炭混烧锅炉。该舰原本计划建成后担任黑海舰队的旗舰,但此时俄国海军部不得不考虑将其调往远东。

“瑞塔斯罗夫级”预定1897年4月完工,海试得进行三个月,但那时候清帝国的两艘登云级战列舰也将回国了。算算时间,勉强赶得上。

不过,尽管俄国海军配备给远东舰队两艘战列舰,但西索亚和瑞塔斯罗夫二舰在火力、吨位、速度和装甲防护上面,都比登云级战列舰逊色一筹。在火力上,双方的主炮都是双联装40倍径305毫米主炮,这点一样。但是在副炮上面瑞塔斯罗夫级是六门152毫米火炮,但登云级却是十二门152毫米火炮。瑞塔斯罗夫级的三极火炮只有12门47速射炮用来对付鱼雷艇,而登云级则拥有16门88毫米速射炮,加上8门47速射炮和4们37速射炮,远强于对方。当然,这种三极速射炮的优势无法给瑞塔斯罗夫级造成威胁,可以忽略。

吨位上,登云级16000吨,而瑞塔斯罗夫级只有12000吨。吨位的缺乏造成双方装甲厚度和覆盖度的差距,显然登云级战列舰的装甲厚度和覆盖率都比瑞塔斯罗夫级强。

而在速度方面,登云级可以在17节速度上稳定航行,而瑞塔斯罗夫级还停留在的不稳定速度上。俄国海军在建造瑞塔斯罗夫级的蒸汽机系统时,采用的还是之前西索亚级的蒸汽机系统,还没有考虑到高航速带来的战术优势,对于这点,俄国海军计划在瑞塔斯罗夫级的下一级佩列斯维特级上面改进,即开始俄国海军的高速战列舰时代。

因此,就算配备俄国海军部将西索亚和佩列斯维特给了俄国远东舰队,也无法改变清帝国皇家海军占优势的地位。

为此,俄国海军部向沙皇尼古拉二世提请建造对抗登云级战列舰的新式俄国战列舰,借鉴大东沟海战速度制胜论,对应这一观点的是俄罗斯海军正在建造中的3艘“佩列斯维特级”eresvietcss高速战列舰。

不过,该级舰类似美国“缅因”级,被定级为二级战列舰。该级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大海军”计划中的一级舰。沙俄鉴于中日黄海海战的教训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未来的海战中,高航速的战舰无疑将获得战术优势。佩列斯维特级就是这一理论下诞生的快速战列舰。

由于远东地区,清俄之间的激烈矛盾,沙皇尼古拉二世和海军大臣亚历山德罗维奇亲王都希望尽快给远东俄国舰队配备可以对抗清帝国海军的强大战列舰。

瑞塔斯罗夫级只是应急,因为她几乎跟登云级战列舰同时完工,可以同时部署到远东,暂时维护俄国远东海军的力量。

在瑞塔斯罗夫级之后的俄国主力战列舰中,只有“佩列斯维特级”能够快速建成,该级舰于1895年12月首舰佩列斯维特号开工建造,预计1898年4月完工,可以在1898年底部署至远东,抵抗清帝国海军的威胁。

佩列斯维特级战列舰设计航速可以达到19节在前无畏舰中算是翘楚了而之所以能达到这种航速要得益于三轴驱动合计14500马力的主机。该级排水量为12693吨,前后两座双联装254ode1891型主炮其仰角可达35度从而可以打击更远的目标,11门6英寸舷侧炮廓炮,20门11磅速射炮,20门3磅速射炮,8门1磅速射炮,5座15英寸鱼雷发射管。

该级舰火力充沛,造型威武高大,一切似乎看上去是如此的完美,然而却还不是登云级战列舰的对手。为了达到高速,佩列斯维特级牺牲了装甲,甲板以及炮塔的装甲厚度只有229。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她只有12700吨,比登云级少了3300吨,装甲薄些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是两座双联装254毫米主炮自然不敌登云级的双联装305毫米主炮,但由于该级舰已经下水,整体设计已经定型,如果换装305毫米主炮的话,会影响其整体平衡性。因为佩列斯维特级战列舰和其他俄国战列舰一样,是俄国仿造法国战舰而设计的,身上带有很浓重的法国味道。上层建筑异常高大大,重心已经过高了,不可以再安装大口径主炮了。同时,她为高速锅炉而配备的三座高烟囱更使其侧影显得十分庞大。

装甲薄、主炮口径小、上层建筑过高,这一切都让佩列斯维特级战列舰在战斗中将成为对手绝佳的靶子。

公元1897年1月3日,经沙皇批准,俄国海军部决定把将在4月份建成瑞塔斯罗夫号战列舰调往远东,配属俄国远东舰队,配合西索亚号战列舰,先行对抗清帝国的两艘登云级战列舰。同时,沙皇也批准了把将在明年1898年4月完工的三艘佩列斯维特级战列舰也都调往远东,届时俄国远东舰队将拥有五艘主力战列舰,尽管单舰都不是登云级战列舰的对手,但五艘战列舰合起来的战斗力将高于对方。

但是仅凭这些,只能暂时领先,是不可能迈向真正的海军强国的,因为俄国人自己也清楚自身在于诸如战舰装甲带设计、舰炮布置等细节设计上的欠缺和不成熟。而许多先进的技术,比如“表面渗碳法”以及特种钢材冶炼技术,也都不是俄国目前所掌握的。

反过来,俄国海军部对他们的对手清帝国海军统帅王辰浩的调查也进一步详细起来。王辰浩在1896年的环球旅行中,利用手中的充沛资金,几乎把全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都搜刮回了中国,并在进行消化和吸收。

尤其令俄国海军部忌惮的是,英国对王辰浩的大力支持,使得王辰浩带领下的清帝国海军工业进步飞速。因此,俄国海军部认为,尽快掌握战列舰设计与制造的最新技术,以增强本国制造与设计战舰的能力,俄国人不可以在高傲了,必须低下高傲的头颅求援,迫切需要向外国学习。

俄国人清楚自己在新式战列舰制造技术上的欠缺,因此后一步他们也同日本海军一样,向欧洲订购各种战舰,学习各家所长。

俄国和法国自1891年法俄同盟条约以来一直是密切合作的盟友,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法国被俄国看作提供造船技术最好的老师。但俄国海军部认为,法国和英国尿不到一个壶里,他们之间的海军造舰技术差异很大,而清帝国海军的战舰几乎全部在英国建造,俄国需要学习英国的技术来对抗清帝国海军。

然而,除了法国之外,自大又高傲的俄国人在全世界都没什么朋友。于是俄国人盯上了美国,因为美国和俄国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可以为俄国建造战舰,同时英国的技术不对美国限制,俄国在美国那里建造战舰,可以学习到英国海军一部分技术。

1897年1月8日,沙俄决定耗费巨资向美国和法国各订购一艘各具风格的最新式战列舰和一艘装甲巡洋舰,然后向其索要设计图纸和学习相关建造经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