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唯我独裁 > 分节阅读 41

分节阅读 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听到惊奇的事情,因此已经免疫了,对于无线电并不感冒。

林泰曾突然道:“刚才辰浩说要在军舰上装电话和无线电系统,这电话可以在本舰内传递讯息和命令,不用在大喊大叫了;而这无线电既然不用线也能发报,这舰队之间就可以用无线电通讯,省去了看不清旗语的麻烦。”

刘步蟾兴高采烈的道:“这是好东西啊”

“好东西肯定贵呀”丁汝昌不由得苦笑道:“刚才辰浩也说了,加上这些昂贵的设备怎么也得1200万两银子。东西是好,可惜咱大清国穷,买不起。”

众人顿时一脸失望表情。

甲午风云第75章海关

王辰浩同丁汝昌等人制定了登云级战列舰的技术参数,大致估算了造价后便通报给了李鸿章知晓。

李鸿章进京后,先同英国公使窦纳乐会谈,将王辰浩提交的登云级战列舰的建造参数报给他,以获得英国方面的初步报价。

窦纳乐得知李鸿章准备从英国订造新式军舰十分高兴,说了一通增进中英邦交的客套话后立即给伦敦方面通报了情况。

伦敦政府十分重视清帝国购舰一事,为了配合英国联合军事委员会主席斯特里根侯爵顺利访华,第二天,伦敦舰政署同英国巴罗因弗内斯的维克斯船厂研究过后,将清帝国订造的登云级战列舰初步定价在每艘165万英镑,合白银1237万两。

尽管王辰浩已经给李鸿章打了预防针,但当李鸿章得到窦纳乐的报价单子后依然吓了一跳,满脸的表情只体现了三个字太贵了。

窦纳乐表示这只是初步报价,暗示李鸿章介于中英关系的复苏,价格可能还会有变化。

接着李鸿章拿着英国人的报价单先后去了颐和园、紫禁城和恭亲王府,分别同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恭亲王奕汇报情况,说服他们给新舰拨款。

奕那里倒是没什么,他懂得海军的重要性,慈禧准许李鸿章添船加炮了,因此海军衙门会得到一笔造舰费,但也就是五百万两撑死了。如今李鸿章订造一艘战列舰就耗资一千两百多万两银子,这奕可做不了主,户部更是不可能给拨这么多钱来。

慈禧一开始支持李鸿章添船加炮,可谓做足了脸面工作,然而当得知一艘登云级战列舰的造价竟然高达1237万两银子后,慈禧顿时闭口不言了。

李鸿章只好痛陈利害关系,称大清周边国家都有新式战列舰在建造当中了,如果大清不买新舰,三年后在爆发战争时北洋水师将无力抵御外辱,到时候敌国海军长驱直入,可轻而易举的沿着海河直捣京师,皇室恐再遭羞辱,颐和园恐再遭洗劫。

李鸿章当然是吓唬她,吃水八米多深的战列舰是不可能直捣京城的,但慈禧不懂,加上害怕她的颐和园再被抢一次,于是慈禧点头同意。

慈禧于是同意了,把难题一股脑的推给光绪,在李鸿章面前当好人,可是光绪皇帝那边不干了。

户部每年从各省收缴上来的赋税收入只有八千万两银子左右,刨除皇室开支五百多万两,一百万不事生产的旗人赡养费就高达四千万两,八旗、绿营、水师开支两千万两,剩下一千五百万两用于朝廷各种公费开支已经是促襟见肘了,哪里拿得出这笔巨款来

然而,光绪为了给慈禧修颐和园,让她高高兴兴的颐养天年不再干政,这些年张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挪用海军经费,已经引起北洋集团和国内有识之士们不满了,这次慈禧点头同意拨款给北洋水师添船加炮,加上北洋水师甲午海战的功劳表现,光绪帝却是没有借口否决。

光绪连番召开御前会议,同文武大臣们商议对策,看看怎么挤出来这笔经费。

但商议来商议去,最后只能挤出五百万两银子出来,而北洋水师光购买两艘登云级战列舰预付款就得一千万两,加上还得购买辅助军舰,给北洋水师各舰改装大修,海军衙门这第一年拨款就得一千七百万两银子,此后三年每年还得追加水师维持费和后续造舰费六百多万两,算算下来要维持北洋水师的战斗力就得耗掉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怎么来筹措这笔钱就成了巨大的难题。

李鸿章于是提出向洋人借款暂渡难关,但立即遭到了翁同龢和李鸿藻的炮轰。原因很简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条约北京条约欠款1600万两,以及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帝国国库耗尽,因此不得不跟列强们借钱度日,而英法美三国便趁机胁迫清政府建立了以洋人为主的海关管理制度。

随着洋务兴起三十年,清帝国前后借款25笔,总额一亿三千万两的贷款在甲午战前业已还清。还清贷款后,清帝国有理由收回海关管理权,启用自己人管理海关。

虽然在赫德的管理下,大清国的海关成为最有效率最廉洁奉公的衙门,给政府每年增加1700万两的关税收入。但满清的顽固派们执意要拿回海关管理权,海关衙门的薪水是其他同级衙门的十一倍,一些贪财的官员们都盯上了海关这个肥水衙门。

如今李鸿章再次要求跟洋人借款,势必给洋人借口,继续控制海关。这样一来,李鸿章又阻碍了一大批人的发财路,是以翁同龢和李鸿藻一出口反对,立即得到一大批官员们的支持。

颐和园工程已经结束,没理由再不给海军衙门拨款,而朝臣们又要收回海关坚决反对跟洋人借款。光绪陷入两难,脑袋顿时大了好几圈,头疼的要命。

四月末的最后一天,朝臣们吵了一个礼拜后终于得到了光绪的正面答复。

这一天,光绪帝颁旨批准了李鸿章的海军购舰案,以安抚水师将士们的心。但就财政拨款问题,户部只给拨款六百万两银子,要求剩下的银子要么李鸿章自己解决,要么等两年把钱攒够了再买。

光绪的折中处理方式在李鸿章的意料当中,事实上老李对于朝廷那点儿家底和那些个破烂事儿心中明镜,本以为能要来五百万两银子就烧高香了,没想到最后要来了六百万两,比预想中的结果要好一些。

回到天津后,李鸿章找来丁汝昌和王辰浩,将情况跟他们二人说了一遍。

对于海关问题,王辰浩的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海关在用洋人管理总是让人感到丧权辱国,有失颜面,王辰浩也支持收回海关,用自己人管理。另一方面,在清末这个的政府里面,海关是唯一一个廉洁奉公,效率最高的衙门,这都是得益于赫德等一些洋人们的严格管理所致。若是收回来让那些贪官污吏们管理,不出几年就会乌烟瘴气一团糟,朝廷的关税收入肯定保不住。

收回来也不好,不收也不是,让人纠结的要命。

丁汝昌叹道:“只有六百万两银子,只够一艘登云级战列舰的预付费用,剩下的银子连水师各舰的改装费用都不够。”

战后,北洋水师深知日本海军速射炮的厉害,因此要求大规模换装速射炮的呼声此起彼伏。

李鸿章反倒淡定的说道:“朝廷没钱你们也是知道的,能给六百万两已经非常不错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