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唯我独裁 > 分节阅读 34

分节阅读 3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军将有着一个巨大的武器市场份额,被巨额利益驱使下最终同意拿出新款毛瑟枪来测试。

但随后马瑟公司的驻华代表将1894年定型的新式步枪拿来测试,王辰浩一眼就看出来这款毛瑟枪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毛瑟98式步枪,德国陆军一战时的制式装备,也是当前最先进的步枪。很快,这款新式步枪在测试中改进了毛瑟88式的全部问题,并在测试中击败其他国家的测试步枪,最终获得通过。

为了统一弹药方便补给和维护,王辰浩在骑枪上面也选择了毛瑟98式的短管型号作为骑兵用枪。

由于毛瑟98式步枪提前三年推向市场,结果历史上大名鼎鼎的98式步枪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毛瑟95式步枪。

在价格问题上,由于各国竞争激烈,毛瑟公司也不知道这款毛瑟95式步枪的市场接受能力,因此不敢太高价格,最终以9两银子每支的价格敲定了一万六千五百支步枪和三千五百支骑枪的订单。所有枪支额外配20个基数的子弹,总共耗银30万两。

除了步枪外,第二大武器装备便是火炮了。在火炮方面,王辰浩知道法国此时有一种先进的管退式75野战炮,但是法国方面没有提供这种火炮,只是拿出了架退式80步兵炮。

管退式步兵炮是未来的主流,因其校正目标后无需修改诸元,增加发射炮弹的速度,比之架退式在战场上的优势非常明显。

参加火炮竞标的各国火炮都没有管退式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王辰浩只能选择质量好、寿命长的德国克虏伯80步兵炮和150重榴弹炮,因为目前世界各国的炼钢技术中最优质的便是克虏伯钢。

王辰浩要连一个整编师新军,至少要配一个炮团,36门轻型火炮选定德国克虏伯厂的80步兵炮和18门150重榴弹炮。54门大炮外带54000发炮弹,总价70万两银子。

如此高昂的价格对于王辰浩来说是让人肉疼的,但王辰浩知道这还是德国人打了折扣的价格,否则再加二十万两银子也拿不下这个优惠。

用德国公使绅柯的话说,这是看在王辰浩准备编练德式陆军的份上,看在今后中国的巨额武器市场的份上才给的优惠,否则这个价格买十年前的装备都买不到。

王辰浩本来还打算给每个步兵班装配一挺马克沁重机枪来着,但考虑到经费紧张问题,加上机枪火力不能缺少,因此最终还是买了五十挺马克沁重机枪,给每个步兵连配备两挺。

外购武器主要就这步、炮、骑三大件,其他的战马、战刀、军装、被服、随身军用物品等北洋自己就有,不需要额外花钱。

李鸿章给王辰浩的武器采购费用只有100万两,光枪炮两项就全部用光了,但王辰浩还是挪用其他经费填补了五十挺重机枪花费的五万两银子。

竞标结束了,德国获得了100万两大单,而法国获得了五万两订单,英国人则白忙活了一顿。

英国泰晤士报在竞标结束的当天便发表了略带醋意的文章,称英国人本来在陆军武器装备上就竞争不过德国,竞标失败也在情理当中。但在海军装备问题上,目前英国人的造舰水平无人能及,一艘军舰就价值几百万两银子,远比德国人的利润高,他们期待着斯特里根侯爵同李鸿章的会晤。

北洋新建陆军的武器采购订单落下帷幕,德国和法国将在未来三个月内将全数武器交付给王辰浩。

在武器竞标期间,清廷也是风波不断。以翁同为首的帝党趁机攻击王辰浩,称王辰浩崇洋媚外,放着国内的兵工厂生产设备不用,武器全数外购,这是典型的将银子送给洋人的作风。

光绪帝自然是站在翁同一边的,不问青红皂白便下旨责怪王辰浩,并连带着李鸿章也在数落之内。

王辰浩如今处在这个位置上,就算他不想参与朝廷官员们之间的相互倾轧,不想呼吸朝堂上的乌烟瘴气,但是也不得不为自己申辩。

随后王辰浩上了一道自责折,名为自责,实则里面处处喊冤。王辰浩称自责是给光绪面子,总不能在天下人面前直接说自己冤枉,那样打了光绪的脸对谁都没有好处。

翁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知道汉阳兵工厂在去年四月完成了毛瑟枪生产线的引进和铺设工作,并可以生产毛瑟88式仿制步枪,即汉阳造。

然而,翁同不知道的是,汉阳兵工厂刚刚投产便起了大火,所有设备毁于一旦,想要全部修复运作起来得等到明年,而且产量也不足,显然新军继续新式装备不可能等下去。

接着,王辰浩又罗列了官办兵工厂的一系列弊端。例如经费由清政府户部调拨,兵工厂的生产却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用管军队的方法约束工人,工人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等等。

后面还有一些批判官办兵工厂官僚作风和腐化的问题,结果张佩纶帮助他写折子的时候,直接把那些话删了,告诉王辰浩他现在羽翼未丰,可不敢得罪那些人。

虽然后面的话删掉了,但是王辰浩的意思表达清楚了,折子上去后,光绪感到十分没面子,于是下旨肯定了王辰浩的做法,接着狠狠的数落了翁同一顿。

这样一来,采购武器的风波暂时平息,但王辰浩知道后面还有很多大风大浪等着他呢,需要万分小心。

甲午风云第62章班底上

两万五精壮新兵已经就位,王辰浩给他们找了个好地方,位于天津城外的海河下游的军马场。北面临近北洋武备学堂,南面跨过海河便是天津英租界紫竹林,东面是渤海湾海滩,北面是低矮的山地丘陵地形。

军马场有足够的场地给新兵师进行训练,有战马可以就地训练骑兵,这样步炮骑三大兵种可以在一起训练,方面将来的协同作战演练。

王辰浩有战略和战术方面的远见,因此他可以利用他的知识先从整体上进行布局,然后再在局部上进行细分,就好比玩模拟城市一样。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本事了,他们欠缺远见,只能凭借所学想到什么在做什么。

王辰浩既然先从长远战略上着手,那么势必要考虑的周详。

大事能不能做成,这班子很重要,组建一个新军班底对王辰浩来说特别重要。

首先是起步期间的用人问题,当然是得先考虑熟悉的人。

王辰浩熟悉的人就那么几个,能够帮他的只有杨士骧和张佩纶,二人一明一暗的暂时充当王辰浩的幕府。

王辰浩没有老部下,需要培植嫡系军官。有李鸿章在,淮军将领们自然把王辰浩当成自己人,但王辰浩知道这些老淮军将领靠不住,几年后李鸿章去世肯定会树倒猢狲散,大家伙儿各奔东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