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唯我独裁 > 分节阅读 32

分节阅读 3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算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小村寿太郎冷冷的看了一眼王辰浩的背影,然后三人转身离开。

三个日本人转身的瞬间,王辰浩回头看了他们一眼,心中却是在盘算着事情。

这时,十几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

那边升出了“天女散花”,这里又出现了“孔雀开屏”整个天空中顿时成了“花”的海洋,璀灿夺目,火树银花。

王辰浩已经没了心思看烟花,但他的目光依然留在娇妻的身上,看着她兴高采烈的样子,王辰浩心中不知道有多幸福。

烟花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方才落幕,光绪和慈禧早就离开了,因此众人不受约束,即兴而归。

直到返回伯爵府后,李幼仪依然高兴的叽叽喳喳一直说个不停,直到王辰浩吻住她的红唇时,才让她噤声。

过了正月十五,清帝国的所有文武官员们都得上班了,王辰浩也不例外。

考虑到李幼仪第一次来北京,不玩上一天总有些失望,王辰浩自己也想亲眼看看老北京的样子,因此索性翘班一天,带着李幼仪夫妻二人一起逛了一天北京城。

王辰浩喜欢看老北京的四九城建筑,因为这些建筑物在他那个年代早已经毁于战火或者为了城市发展而拆除,都是些后世看不到的景观。

而李幼仪不同,她则专注于逛街购物。王辰浩得迁就她,因此大多数时间陪着李幼仪逛街。

老北京最繁华的地段就属正阳门大街了,民间俗称前门大街。从明朝中叶开始,这条长达845米的大街变成了中国最长的商业步行街。

大街两许多的专业集市,如鲜鱼市、肉市、果子市、布市、草市、猪市、粮食市、珠宝市、瓜子市等。左近胡同巷子也相当繁华,许多工匠作坊、货栈、车马店、旅店、会馆,以及庆乐、三庆、华乐等戏园。

王辰浩袖兜里还有几千两银子,为了博美人一笑,一趟下来便是花了几千两银子。

女人天生就会花钱,直到就剩下最后两个铜板时也不放过,一人一支冰糖葫芦,一边吃着一边大笑着闪人。

陪着李幼仪在北京玩了一天,第二天王辰浩便带上她返回天津,因为李鸿章已经连发三道电报催他回去了,自是不敢再耽搁。

公元1895年2月10日,直隶总督府成立直隶新建陆军衙门,王辰浩受命担任直隶新建陆军会办,杨士骧担任帮办,张佩纶因为不得干预朝政只能在幕后给王辰浩出谋划策。当天,李鸿章再度签发十几道命令,在直隶地界开始征兵、截留各种赋税充作练兵饷银。

11日,年假结束后,直隶地界的官员们陆续返回衙门工作,接到李鸿章的命令后顿时动作起来,直隶新建陆军的各项工作纷纷上马,北洋集团的巨大机器迅速运转起来。

甲午风云第58章筹备新军四

新的一周开始了,求推荐票,求收藏

公元1895年2月12日,德法俄三国驻华公使联合照会清政府总理衙门,要求在华开辟沿海港口租界地。

清政府知道德法俄三国早晚会向清政府邀功求赏,但没有想到会这么快,而且一开口就索要租界地,而且还是沿海港口。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各国在租界地内拥有独立的市政府,属于国中国,这一旦开了沿海租界地,就等于在中国修建了海军基地。

如此狮子大开口,清政府自然不同意,总理衙门大臣奕考虑到这对国家的海防安全是个巨大的威胁,因此严词拒绝。

德法俄三国早就料到,除非战争,否则清政府再无能也不会同意这种条件。三国政府早就秘密碰头,已经研究出了一系列可能的策略。于是跟清政府磨叽了几天之后,三国公使见清政府依然没有松口的意思,知道没有希望了,于是启动第二套方案。

2月17日,德法俄三国公使再次照会总理衙门,退而求其次,要求在天津、汉口两地设立租界区。

这次的要求不算太苛刻,由于德法俄三国仗着干涉还辽之功劳,清政府也不想得罪三国集团,因此慈禧做出有限度批准要求,光绪帝着总理衙门奕全权处理此事。

皇上太后松口,奕也就好办了。

18日,奕会同德法俄三国公使在总理衙门举行谈判,经过一个礼拜的讨价还价之后,德法俄三国如愿以偿的拿到了天津和汉口租界区的“绿卡”。

26日,清政府同德法俄三国分别签署天津租界租约和汉口租界租约,允许俄国和德国在天津海河旁临近法英两国租界开辟180亩,俄国占三分之二,德国占三分之一。在汉口开辟沿江租界区210亩,俄国110亩,法国和德国各占50亩。由于法国在天津已经有了租界区,因此天津租界约中法国没能得到好处。

三国再次抱团出击,从清政府那里得到了好处,其他列强们顿时眼馋了起来。尤其是英国,三国抱团明显有敌视英国的意图。

长江三口岸,汉口、九江、镇江都有英租界,英国视长江沿线为其核心利益,如今德法俄三国进入长江,英国方面显然不答应。

从清政府跟德法俄三国开始谈判的那天开始,英国公使便照会总理衙门,反对在汉口开辟租界区给德法俄三国。然而,中英关系此时很冷淡,甲午一战清帝国已经从王辰浩口中得知了英国秘密购买了日本五千万英镑的国债,可以说日本的野心和英国的财力才导致这场战争提前爆发的,否则以日本自己的财力甲午战争可能要推迟十年才能开打。

奕从李鸿章那里套去了很多国际局势的分析结果,都是王辰浩跟李鸿章说的,因此奕知道德法俄三国在远东是英国的敌人,眼下德法俄三国势力大,因此奕权衡利弊直接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

英国人的要求被拒后,德法俄三国立即对清政府公开表示支持,使得英国政府十分没面子。

其他各国列强也都想分一杯羹,意大利、奥匈帝国、比利时、丹麦等国也要求在华开辟租界地,要求利益均沾。

三十多年前,这些国家趁着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迫清帝国签署不平等条约。但三十年后,洋务运动造成清帝国回光返照的完成了同治中兴,底气足了,对世界强国自然不敢说不,但对二流强国已经有了认识,总理衙门挡了英国人就不怕再挡他们,因此一并严词拒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