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唯我独裁 > 分节阅读 27

分节阅读 2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人赶紧梳洗更衣,随咱家回去复命”

得知太后召见,王辰浩的心顿时扑腾起来,紧张自是一定的。

安排太监在厅中暂行歇息,王辰浩回去更换官服。

自打穿越到清朝后,王辰浩还没正式穿过官服,因为他讨厌清朝的这种奴隶牲口式的官服。

更衣间,两名俏婢给王辰浩换上一等男爵对应的华丽官服。

面见太后需要穿完整的朝冠官服,王辰浩的这个一等男爵的官服件数足有十五六件之多,两个小丫头经常服侍人穿官服但给王辰浩整理完后也花了半个小时之久。

王辰浩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红宝石的冬帽顶子,双眼花翎,绣着狮子補子的暗八宝马蹄袖长膝袍子,两肩膀上还得挂上秀有云龙图案的两头翘“云肩”,脖领胸前挂上108颗红珊瑚朝珠,穿着大红色的棉裤,脚蹬黑色厚底朝方棉皮靴。

穿戴整齐后,王辰浩不由得笑道:“孔雀翎,马蹄袖,衣冠中禽兽嗨原来衣冠禽兽这词儿就是这样来的”

伺候更衣的两个俏婢偷偷颜面而笑,其中一个俏婢观王辰浩为人随和,于是斗胆道:“爵爷穿起这官服来威风的紧呢”

“哦”王辰浩笑了笑,这身装备在他那个年代就是唱戏的,不过放在清朝这个时代里确实很威风。

“辰浩穿起这官服来也蛮有派头的吗”张佩纶出现在王辰浩身旁,微笑着打量王辰浩,同时说道:“辰浩千万记得要慎言在太后面前眼观鼻鼻观心,太后说什么你只管附和便是,莫要多说话节外生枝。”

王辰浩点点头,问道:“那她问我亦或者非要我回答怎么办”

张佩纶笑道:“你只管说太后圣明,明见万里等等即可”

“懂了”王辰浩打出了一个ok手势。

“对了把这个带上,太后若是看你没有辫子肯定会不高兴的”张佩纶突然递给王辰浩一个辫子,示意他戴上。

“假发啊真是疯掉了”王辰浩翻翻白眼,顿时无语。

甲午风云第49章曲线政治

王辰浩跟着传旨太监前往颐和园时,早朝已经开始了。

光绪帝最近很活跃,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康有为的鼓舞,总之他越发的想实现真正的皇帝亲政了。

李鸿章此次进宫面见光绪皇帝带了两本奏折,一个是跟恭亲王打了招呼的修建连接北京到关外的铁路一事;第二个便是整顿直隶海陆军之事。

光绪皇帝一直赞同兴修铁路的事情,只是甲午前两年主管海军衙门的醇亲王病逝耽误了,甲午战争后光绪更加意识到陆师战败跟铁路息息相关,加上朝堂上恭亲王奕帮衬着,光绪当场就答应了,并着奕等海军衙门骨干自行研究决定。

当然,修建京黑铁路工程浩大,将耗费两千多万两银子。但户部银子有限,加上一些跟张之洞关系好的官员力主同时兴建京汉铁路。光绪准了李鸿章修北洋铁路,但也不能不让南洋修铁路,陷入两难。翁同龢不想让户部银子被北洋掏空便宜李鸿章,因此奏请南北洋自行筹措经费修建铁路,于是光绪帝予以批准。

接着李鸿章提出了整顿直隶海陆军一事,奏折中阐明甲午战后海陆军存在的弊端,请旨改革。

这段时间光绪帝一直听取由翁同龢转交的康有为的折子,里面多次提及军事改革一事,业已被光绪帝认可。加上御史弹劾陆师颓废一事后,军机处也认为李鸿章的淮军不足以保卫国家了,需要改革。

之前光绪帝一直没有直接提出军事改革一事,主要是顾及李鸿章的态度,毕竟国朝军事主要靠李鸿章的淮军系统支撑着,若李鸿章反对的话,那么朝廷也没法改革军事。

如今李鸿章主动提出军事改革,光绪帝顿时大喜,并问及李鸿章有何良策。

李鸿章于是提出北洋水师近八年未添船加炮,北洋主力舰定远和镇远两艘甲铁战列舰已经落后,目前西方列强海军已经进入了全钢制战列舰时代,北洋水师差距太大。同时,日本国有两艘富士级战列舰在英国建造,定镇二舰不是对手,请旨订造新式战列舰,组建新型舰队。

陆军方面,李鸿章准备整顿淮军,仿造西洋列强国家的军队编练清帝国新式陆军。同时请旨裁汰老旧的八旗兵和绿营兵,节约军费来编练新式陆军。

编练新式陆军和新型舰队一事光绪并不反对,因为慈禧的颐和园已经修好了,经费宽裕可以给北洋拨款。

光绪帝想知道的是李鸿章准备打造一支什么样的海陆军,用什么人来统带训练,这关系到朝廷对新式军队的控制问题。

当然,期间不乏光绪想要跟慈禧和李鸿章等实权派集团争权的意味在内。

李鸿章于是称新式陆军,李鸿章打算让宋庆部和聂士成部合并,由北洋水师总查汉纳根作为新式陆军顾问,配合编练新军。

海军方面,李鸿章称北洋水师提督参议王辰浩深谙海事,对北洋水师有功,又对各国列强海军发展情况了如指掌,因此准备让他出任新式海军编练大臣。

其他人到没什么,当王辰浩三个字从李鸿章口中说出后,就像一颗炸弹一样顿时在朝堂上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光绪帝倒是没有什么异议,王辰浩在甲午一役中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光绪帝对他的印象也非常好,一方面欣赏王辰浩的胆识和本领,另一方面同样作为年轻人,光绪帝有拉拢王辰浩的意思在内。

但文武大臣们却是有两派反对,以庆亲王奕劻为首宗室官员不希望新式海军落入北洋之手,他们不想再培养出来一个李鸿章,他们一直都期盼着把北洋水师纳入皇家直接控制之下。

光绪知道奕劻他们的心思,他何尝不想把海军纳入宗室手里控制只可惜宗室人才凋零,哪有人能够挑起新式海军的大梁来

因此,奕劻等人的叫嚣被光绪帝直接忽略了,让宗室练海军只能是白花银子。

另一个反对的自然就是李鸿章的老对头翁同龢了。翁同龢早就意识到李鸿章想要扶植王辰浩上台,因此他决计不能让李鸿章如了意,刁难阻遏是必须的。

翁同龢立即出来反对,称海军耗资巨大,朝廷本来就资金匮乏练不起海军,而王辰浩年纪尚浅经验不足,这国之大事不可以交托给他。

翁同龢坚决反对,要求换人。

但是李鸿章称没有其他人可堪重用,翁同龢林林总总的举荐了一大堆人选,李鸿章全部以新式舰队需要新式海军人才编练为由一一给否决了。

由于北洋水师为李鸿章所控制,他说没人可用自然就是没人,翁同龢干瞪眼也没用。

翁同龢跟李鸿章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很快清流派李鸿藻等人,加上南洋派系的官员助战,支持翁同龢,而恭亲王奕却是中立,使得李鸿章处于下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