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 分节阅读 177

分节阅读 17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样一来,陷入了恶xg循环,官田越来越少,赋税越来越高。军屯也是同一个道理,纷纷被利益集团用种种手段,鲸吞侵占军户们的土地,军户们没有田地,还要承担各种军事任务,于是纷纷的逃亡。

解决眼前的各种问题,需要增加财政收入,而财政收入立竿见影增加的办法,似乎的要加税。

但是,加税是饮鸩止渴,解决当前问题,很快又会引爆更多的问题。

“税是不能加的”崇祯摇头说道,“今后任谁提加税,尤其是增加农民的税,当诛最苦莫过于农民,丰年也不过是吃个饱餐,荒年就要忍受饥寒。现在提加税,就是官逼民反,就是祸乱天下”

“皇爷圣明”王承恩真心奉承说道。

“不能加税”崇祯思索半晌,说道,“但是必须要让流民稳定起来以工代赈,让流民获得安置,也不能完全靠着朝廷朕看来,既然商人经营实业能赚钱,就鼓励商人去做吧商人雇佣的流民数量多了,也减轻了社会负担。过去,朝廷对于商人的政策完全是错了,本该收的商业税税,却收不了。本该鼓励经商,但是各地官府却是抑制商业。完全做反了。现在,不能过急的拨乱反正。暂时,对于商业税的问题,收不到就不收,最重要的是要鼓励商人去大胆赚钱,雇佣更多人去经营商业。这是一个当前的大局等到大局稳定了,再按照税法征收本该收取的商业税”

“当然,有些事商人们不去做,也做不好的,还是要官府去做的比如金陵的龙江船厂早该好好整顿,好好经营了,务必让船厂真正的造船。除了小型的漕船之外,还要造宝船、福船、沙船。船造出来后,鼓励百姓出海贸易。朕知道,我大明的商品,大多数贩卖到海外,多是能赚钱的。能赚钱,既能养活大量的雇工。大家都会雇佣做工了,便能活下来,整个大局也就活了”

其实,崇祯方才说的,是17世纪的英国人重商主义,或者说是重视出口主义。17世纪的英国人,出版了一些经济学著作,比如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主要集中阐述了对外出口商品,对于英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这一系列的重商主义的著作,虽然局限于出口,赚取更多的金银这个问题上。甚至,极端一点,英国人将金银货币当做了财富本身,而没有认识到金币银币仅仅是一般等价物,仅是财富兑换的媒介。

但是,17世纪的英国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一系列的重商主义理论,对于英国的工商发展是影响深远的。但是,英国人崇尚出口主义,进而产生贸易保护主义。鼓励本国向外国出口,但是歧视外国商品向英国出口。只要英国能生产的,哪怕产品质量差一点,也用政策来禁止外国同类商品向英国销售。除了英国不能生产的,比如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等,才会在海外进口。比如,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鼓励英国的商人进行航海出口贸易。同时规定英国商人向海外出口商品,只允许雇佣英国的船只,而不允许雇佣外国船只。

英国的贸易保住主义,极大的伤害了“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的利益。后来,荷兰人与英国人爆发了一场决定国运的英荷海战,便是因此引爆。

17世纪的英国这种狭隘的贸易主张,虽然有其片面xg,但是向海外出口赚取财富,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却是真知灼见。

当然,大明其实需要的是出口既然。但是过度的保护主义了。不符合大明的利益。相反大明帝国是最应该提出“门户开放”、“贸易ziyou”主义的国家。因为,此时大明的制造业,站在整个世界金字塔顶尖。贸易保护主义,会影响大明的利益。只有开放主义。才更能促进大明的出口贸易。

王承恩跪地说道:“皇上深谋远虑。奴婢一定按照旨意。相机行事。”

崇祯点头道:“龙江船厂的事情,你选择放心的人去督办。让将造船工作做好,船造好了。对外出口增加,长江流域的内贸也盘活了。这一点疏忽不得,尤其是造海船,造船的质量、数量,要跟上。一部分的船卖给天津,另外一部分则一要去主动找市场。”

“奴婢领会皇上旨意”

王承恩离去,文华殿仅剩下崇祯一人。

捧着一本崇祯年版的金瓶梅,崇祯恰意的说道:“这就是生活。”

身边伺候的一名宫女,扑哧一笑。

崇祯微笑道:“笑什么朕说错了”

那宫女微微一惊,却知道如今的皇帝变得非常和蔼,说道:“金瓶梅文人大夫们看,小姐们也偷偷看,才子们也看,贩夫走卒们看。可谓是雅俗共赏,但是,偏偏所有人都悄悄的看,不愿被别人知道其看过。原因就是嫌弃媚俗,上不得台面。”

崇祯笑道:“你知道什么什么叫做雅,什么叫做俗。像八股文、很多的诗词,大多数会被湮灭在历史上,后人谁会记得。偏偏像今ri被人看不起的俗物,今后多半会被流传下去。大明识字的,有多少人看过金瓶梅,朕是不知道的。但是,大概也知道,市井中无数人在看,无数人家都有收藏。无数人看的,肯定有它独到之处。”

“这种今世被认为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放到后世说不准就会成为唐诗宋词一般的大雅之作。而且,朕觉得,读金瓶梅,还有其他小说三国、水浒、西游的意义,比之阅览大臣们的奏章,更能了解国情,比之读史记、资治通鉴的意义更大”

“以前,朕读资治通鉴觉得会治国了,但是按照书里面的要求去做,却是做的非常糟糕,原因资治通鉴站在文人士大夫立场写的帝王将相传记,根本看不到老百姓的风俗,讲的也不是老百姓的心声。而金瓶梅、三国、水浒百姓多爱看,是大俗物,越是俗,对于执政者的参考意义就越大因为,雅,多是说假话。俗,往往是说真话”

“皇上圣明”宫女不由露出崇拜。

崇祯又笑道:“还有这水浒、金瓶梅表面上的是宋朝的事情,但是却是参考了我大明的市井、民生、官场。里面反应的很多问题,其实就是我大明最底层百姓看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大臣是看不到,哪怕看到了,也不会告诉朕朕要了解这个国家,反而要从金瓶梅上了解。朕就觉得,读一本金瓶梅基本就懂了大半个大明的市井风情和黑暗。而资治通鉴只有帝王将相,遮遮掩掩的,不讲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风俗,是专门糊弄皇帝,糊弄读书人的毒草”

也不顾宫女的崇拜,肖图白与崇祯的意识,完美的融合。整个文人集团jg心编制的欺骗,欺骗自己,欺骗皇帝,欺骗百姓的文字陷阱,被崇祯毫不留情的点出来。

过了片刻后,一名太监回报说道:“皇爷,田国丈来了”

“宣他进来了吧”崇祯一挥手,令人传田弘遇。

田弘遇五十出头,身材微胖,由于过去当过军官,除了有几分富态之外,还稍微留了一点军人的的英武气质。田弘遇原本是陕西是世袭军户,后来调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