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 分节阅读 171

分节阅读 17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明末的地主阶级垄断土地,带来的贫富分化,造成的动乱。资本垄断大量财富,造成贫富分化,也同样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危机。光顾着发展和效率,而不能兼顾公平,社会迟早会崩塌、动乱。

因此,肖图白设计了一套,既追求发展,又重视公平,并且凝聚人心,稳固统治的政策办法。

以天津军械厂为例子,工人早先15年需要努力工作赚钱。但是,到了15年以后,每年股息的收入,已经比他们劳动所得高出一大截。

一般工作15年以后,继续劳动做贡献也可,不劳动也可以获得财物ziyou,股息红利即可养老。而干了十五年,继续工作也属于业内专家了,其经验、意见是非常宝贵的。哪怕他们不参与实际工作,偶尔提出一些建议,也是对工厂发展巨大贡献。

这种股票发放股息的养老制度,在肖图白看来,比工人依靠zhèngfu养老,更为靠谱一些。按照肖图白的设计,将来有单位养老的百姓,原则上,单位发放股息养老。

单位经营良好,他们的股息就会很高。而单位经营恶化,一些工人,会为了自己的股息着想,出谋划策,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思考,想出扭转企业经营低谷的办法。

而发给他们红利的企业破产倒闭了,工人将失去体面生活。到时候,zhèngfu负责养老,但是仅按照最低保准支付他们养老费用。而不像企业发展的好,给以他们提供最体面风光的生活。

s:s:额,相对于战争场面,偶还是更喜欢写种田和建设。后面战争场面会有,但是坚定种田、建设为主线。

第二七一章银币风暴

崇祯十一年,二月十八ri。

“碰咚碰咚”

“叮叮叮”

铸币局中,铸币机开始疯狂的开动。此时,天津军械所中的铸币机已经造了15台之多,300名铸币工人,一天之内可以铸造3000枚银币。

一天铸造3000枚银币,看似很多。

实际上,还不够给特区的公务员们支付月薪呢,更别说,用银币替换市场上流通的所有银两。

不过,银币的上市是越快越好,尽量让市场检验这种货币,是否能够被接受。如果,铸币机制造的多了,市场却不接受这种货币的溢价,那就非常的尴尬了。

为了配合银币的推广,天津zhèngfu开始发布公告,可以用天津发展银行的银币缴纳各项税收,一枚银币交税,可以抵1两银子。

接着,天津的一些国营企业宣布,接受银币支付。次ri,消息灵通的商人,也纷纷的决定接受这种银币。

甚至,特区的商人们,开始针对新上市的银币,拿出了促销的手段“银币购物,九五折机会难得”

无数的渠道,纷纷的接受银币

而银币的唯一兑换渠道,是在天津发展银行

二月末,津发展银行的营业网点中,兑换银币的业务骤然大增。

大多数的市民、商户,排成长龙在银行门外兑换银币。

但是,银行经常在上午开业一个时辰以内。就已经挂牌“今ri银币已经兑换一空,银币兑换业务,敬请期待明天”

银币形成一股风cháo

越是稀罕,越是勾的人心痒难当

天津特区最大的民营客栈连锁“悦来客栈”,二楼的雅座。数百计的宾客们,高聚一堂。

“李掌柜的,听说你兑了一些银币,可否给我们大家开开眼”

“是啊,是啊听说你兑了3000枚银币,可否转让一些”

李掌柜是一名粮店的老板。特区的粮食供应。在上层的批发市场被zhèngfu垄断。也只有特区zhèngfu,能够从ri本、朝鲜等等市场,大批量的进口粮食。

zhèngfu主导的“天津粮食储备公司”成为了粮食最大的供应商,其他的粮商最终只能屈居于批发商的地位。而普通的粮店则既可从批发商手中进货。又可在天津粮食储备公司进货。

当然了。特区的粮食采取严厉的限价措施

粮食这种物品很特殊,人们甚至可以不买新衣服,露宿街头而不购买房子。但是。粮食却是必须的,无论贫富,都需要消费粮食。因为粮食,会饿死因此,粮食无论卖多贵,在缺粮的时候,皆能卖出去

假设,某个城市原本可以拥有供应1万人吃的粮食,但是粮食减产,只有够9000个人吃。按照常理去设想,大家都少吃一点,也就度过难关了

但是,如果有10的人没饭吃,就形成了巨大的粮食上涨空间如果不管控会涨多少30、50太低估了商人的贪婪了,历史的经验表演粮食这种商品,可以一夜之间涨价10倍、30倍、50倍、数百倍一旦粮食出现了短缺,这种物资涨价是比任何物品涨价更疯狂

特区的粮食限价,造成了大多数的商人不愿意再特区当粮商人,嫌弃不到20的利润率。但是,实质上由于竞争对手较少,粮店的生意反而相对景气赚钱。

李老板在特区,经营3家粮店,每个月的销售额大约3000多石。一百两银子的利润,其实也是比较滋润的。不过,粮食店铺生意稳定,他就专门雇佣人打理,自己整天东游西逛。

“去赏你一枚可以,想要买没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