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 分节阅读 164

分节阅读 16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东林党出现后,因为其兼容并蓄不以地域划分派别,逐渐开始成为全国最大的利益集团代表。并且,齐楚浙党,在东林党的打压下,逐渐灰飞烟灭。后来,齐楚浙党的骨干纷纷投靠阉党,才能够得以幸存。

“阉党”主要是一些什么人并不是太监们结党,而是一部分弱势的文官,投靠太监得以在朝堂中站稳脚步

阉党执政的年间,朝堂上非以纯粹以政治斗争为主,还部门延续了张居正改革路线。而崇祯上位后,帮助东林党人消灭了阉党。最终的结果是,皇帝仅能调动太监和京营,也很难驾驭京城以外的地方势力。皇权在大多数时候。根本没用,也仅在裁决党争胜负的时候,皇权才显得非常重要。

真正到了地方,东林党人已经控制了全国方方面面。当然,东林党人独揽了朝政后,难以避免谈资论辈。年轻一代的文人,虽也处处模仿东林党,并且借助帮助东林党大佬办、谋划,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但是,现如今。独揽朝政的东林已经进入了老化阶段。年轻一代的文人。虽也是东林一脉,但却是纷纷热衷于结社。文社,是明朝末年涌现的新现象,以交流文化为幌子。本质上却是和同一时期西方的政党类似。

17世纪开始涌现的。西方政党最早是以宗教信仰结盟的政治势力。最后逐渐演变为其他的政治诉求、政治纲领。

中国的文社,同样以交流学术,但中国文人自古以来。文化交流,都带着政治目的。明朝文社的xg质,打着交流文化为幌子,实际却是政治联盟。并且,文社出现不久,已经娴熟的从富商地主那里拉政治献金,用富人给他们的赞助,用以发展人脉、宣传学术和政治主张。

相比于以东林学院为根基发展出来的东林党,这些文社,更接近于后世的在野政党。就差一个选举制度,明朝这些文社就可以变成真正的政党。

明末最大的文社,莫过于东林复社。

复社脱胎与东林,也以东林党一脉自称。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东林党人,皆已经是垂暮之年的老人。东林党人大多数,要么权倾朝野,要么是当世的宗师。

复社的很多年轻人,却并不像他们东林前辈们权势滔天。相反,复社很多的才子们,虽人脉广阔,但是屡屡落第不中,则是常态。

简单说,复社的年轻文人,虽自称东林党人,但是主要却是在野势力。因为在野,这些复社的年轻人,接触更多的商贾、官绅势力。而为了发展,复社接受大量的政治献金,自然是为这些江南的富商们办事。

这一次,松江府的棉布作坊主和布庄的年尾打砸抢逆袭,便是由复社疏通关系,令官面上选择xg无视。

松江府,一座宅院。

这是前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家宅。

眼下周延儒正在与一名中年人对弈。黑白子围棋盘上,中年人黑子凌厉的下法,令周廷儒白子节节败退。

“天如,你的锋芒太过于锋利,岂不知,木秀于林的道理”周延儒皱眉说道,“不留半分余地的杀敌,树敌过多,晚年岂能能有好下场”

“老师太过谨慎。溥做事从来都是全力以赴,不考虑余地,只考虑胜败胜,全盘通吃;败,身死而已”中年人冷笑道。

“为了松江府的这些商人,得罪了肖图白,值得吗”

“非常值得肖某人这个人我看不懂,也不可能助我掌握权力,实现抱负而江南的缙绅、商人,却是能为我所用的力量。自古以来,朝野斗争,不外乎党同伐异而已”

“猖狂天如,你的xg格一直这么猖狂,今后必受其害”

“哈哈哈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等我将对手们全部打倒,谁能害我”

中年人名叫做张溥,字天如,是江南地区最具声名的组织“复社”的领袖之一。

复社前身,既活跃与政治,喜欢策动民间势力,来对抗朝堂势力。比如,魏忠贤执政时,阉党力量势大,在南方要求商人缴纳商税。

张溥却是屡屡在南方策动市民抗税、抗法活动,配合在朝的东林党诸公的逆袭。最终,魏忠贤被诛,阉党式微,张溥等人窃取了巨大的名声。

由于,张溥xg格从来都是不择手段,为了达成政治目的,他可以杀人、放火、暴动、造谣。并且,张溥太过于享受co纵一切,认为他虽然在野,但是对于朝堂的co纵,不下于内阁的阁老。当然,明朝政治并未实现选举制,在野的力量虽大,却还还需在朝力量的支持。所以,张溥拜周延儒为师,并且积极策划,将周廷儒重新推上高台成为内阁大臣。

而张溥为了控制周廷儒,更是手握周廷儒一堆的把柄。这种危险的y谋家,任谁也不喜欢。历史上,周廷儒在张溥的帮助和策划下,刚刚重返朝堂,立即就令人用毒酒,毒杀了张溥。

第二六一章不做死就不会死一

崇祯十一年,正月。天津。

京师从北回迁至南后第一年的chun节,但是并没有什么不好。běijg的朝廷机构,大量的迁往南方后,大量的宗室、勋贵也跟随去了南方,北方的政治氛围稍微淡去后,商业上却的比较活跃起来。

尤其是天津,经过特区的报纸舆论宣传机器,不断的传播下,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觉醒。“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等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关于经济、生产力的方面的思辨,在天津早就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大量接受新式思想洗礼的特区新式学生、文官、军人、学者,纷纷抨击片面的中重农主义。提出,社会分红让人们从事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通过鼓励工商发展,天津特区四十万民众,已经切实的感受到了社会分工、经济发展,带给他们的富裕生活。

过去地主佃农经济模式下,大量的田租收入被地主征收了。一名佃农一年忙到头,整年的劳动收入,也不过是几百斤的存粮,风调雨顺年间也仅仅能够糊口,一旦遇到灾荒、病情的,便会迅速陷入破产绝境。

而在特区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下,一名劳动力年能赚10多两银子,解决吃饭问题也就是两三两银子,即可解决。剩下的大量的ziyou支配的个人财产,令他们享受过过去难以想象的富足生活。

新来的工人还未脱离小农意识,往往是一发工钱。就去粮店中换成粮食。但是特区的粮店,几乎是无限敞开的供应。这些新来的工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发现自己一个月购买的粮食,已经足以吃一年,几个月工钱换来的粮食,足以让全家吃几年。而特区的仓库粮食储备,一直在增长,天津本地的产出,加上朝鲜、ri本的廉价粮食。让天津的粮价低至1两银子1石米的低价。若是粗粮。一两银子可以买两三石。

在这种情况下,天津特区的市民们终于知道了只要有工作,吃饭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而这一切的繁荣,是建立在工业发达的基础上。

工业需要原料和市场。在在天津。已经成为了常识。

江南地区。尤其是松江府的抵制天津棉布,以及断绝对天津提供棉花原料的行动,逐渐的在天津传播开来。让节ri喜庆中的天津特区,蒙上了一层y影。

街头巷尾,酒楼茶馆。无数闲人议论。

高三爷原是一名家有三十亩田的自耕农,原本r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